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平胃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琪 翁与竞 +2 位作者 覃施媛 曹立亭 毕师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6,共11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平胃散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收集平胃散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物作用靶点;基于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 TTD以及O...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平胃散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收集平胃散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物作用靶点;基于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 TTD以及OMIM综合筛选疾病靶点;比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筛选共同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 Cytoscape软件构建平胃散治疗UC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筛出核心节点;同时将药物和疾病的共同潜在靶点与筛选后的平胃散中活性成分通过Cytoscape_v3.2.1软件生成体现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节点;利用STRING在线分析药物与疾病共同潜在靶点的GO生物富集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情况,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通过AutoDock_Vina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平胃散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有40个活性成分、 35条KEGG通路以及16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个活性成分与蛋白靶点MMP9,CAT,PTGS2,MAPK3,MAPK8,AKT1,MAPK14的最低结合能小于-7 kJ/mol,说明这些活性成分与上述靶点蛋白结合较好.表明平胃散主要活性成分能通过MMP9,CAT,PTGS2,MAPK等靶点作用于MAPK,IL-17,TNF,NF-κB等多个信号通路,起到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散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马琪 翁与竞 +3 位作者 李佳 覃施媛 何燕凤 马旭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5-792,共8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6~8周龄,18~20 g)36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A组: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B组: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C组: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D组:柳...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6~8周龄,18~20 g)36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A组: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B组: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C组: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D组: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E组:空白对照组;F组:模型组。以连续7 d自由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建立急性UC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记录小鼠临床表现并结合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以及处死后的结直肠长度、结肠黏膜损伤眼观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等综合评价参苓白术散对UC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与E组比较,F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结肠明显缩短,结肠黏膜损伤眼观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B组小鼠的病情改善优于A、C、D组。结肠黏膜损伤评分显示,F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参苓白术散可以改善小鼠结肠组织局部损伤,缓解小鼠UC的症状。结论参苓白术散对UC模型小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的疗效优于参苓白术散高剂量和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参苓白术散 葡聚糖硫酸钠
下载PDF
基于结肠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探究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续扬 覃施媛 +3 位作者 张丽芳 姜盛铭 张昕杰 马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9-1761,共13页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常用复方,该研究采用结肠代谢组学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小鼠...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常用复方,该研究采用结肠代谢组学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小鼠结肠组织代谢谱进行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基于在线数据库筛选参苓白术散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UC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和Cytoscape 3.9.1构建参苓白术散治疗UC核心靶点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进行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参苓白术散对UC结肠组织中参与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鞘脂类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的25种代谢物有显著回调趋势;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47个核心靶点参与了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肠病、Th17细胞分化等。整合分析显示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是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关键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可以通过调节结肠代谢物改善结肠黏膜形态,调控炎症相关核心靶基因降低炎症水平,缓解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湿热泄泻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盛铭 马琪 +4 位作者 廖晗禹 曹立亭 杜红旭 覃施媛 周洁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97-2605,共9页
为建立适用于评价仔猪湿热泄泻证候中兽药制剂药效的动物模型,本试验应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毒性大肠杆菌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葡聚糖硫酸钠两种复合因素组合方式建立湿热泄泻大鼠模型。选用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大... 为建立适用于评价仔猪湿热泄泻证候中兽药制剂药效的动物模型,本试验应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毒性大肠杆菌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葡聚糖硫酸钠两种复合因素组合方式建立湿热泄泻大鼠模型。选用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模型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组模型组,按不同条件分阶段造模18 d。每日监测大鼠体质量、采食饮水量、精神状态、粪便等临床表征变化,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采集回肠和结肠进行组织病理变化诊断,ELISA测定血清及结肠IL-1β及IL-6表达情况,RT qPCR测定结肠IL-1β、IL-4、IL-6、TNF-α、MUC1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均能造成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热泄泻临床表现和炎症反应,葡聚糖硫酸钠组肠道病理损伤较大肠杆菌组更严重;两种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均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组结肠IL-1β、IL-6、TNF-αmRN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葡聚糖硫酸钠组结肠IL-1β、IL-6、TNF-αmRNA水平均升高(P<0.05),葡聚糖硫酸钠组MUC1 mRN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两种模型组结肠IL-4和MUC2 mRNA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两种复合因素建立的湿热泄泻动物模型在临床表现、炎症反应、肠道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及结肠黏膜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等多方面既有共性,亦有其自身特点,但大肠杆菌组较葡聚糖硫酸钠组造模整体表现更佳,更符合传统中兽医学湿热泄泻证候理论及生产实际要求,可为后续开展仔猪湿热泄泻相关病证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泄泻 葡聚糖硫酸钠 大鼠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