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Meta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智豪 梁裕琪 +6 位作者 李慧璇 覃景春 冼柏青 郭昌 刘华熙 文彬 胡丰良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980-987,共8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中医...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1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西药对照组[OR=2.76;95%CI:2.01,3.79;P<0.00001、OR=2.24;95%CI:1.63,3.08;P<0.00001]且复发率低[OR=0.14;95%CI:0.05,0.39;P=0.0002];中医外治组总体症状积分较西药组明显下降[MD=1.58;95%CI:1.46,1.69;P<0.00001],且排便及腹痛的改善也均优于西药组[MD=0.30;95%CI:0.12,0.47;P=0.0008、MD=0.43;95%CI:0.25,0.61;P<0.00001];但在粪便性状上,两组疗效无差异[MD=-0.02;95%CI:-0.71,0.67;P=0.96]。试验序贯分析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证据确切。[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IBS-C疗效可能优于常规西药,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但上述结论仍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访时间长的高质量RCT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NLRP3炎性体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覃景春 钱彩云 +4 位作者 揭凤鸣 甘丽萍 李燕舞 巫燕莉 杜群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三硝基苯磺酸(TNBS)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理形态、结肠黏膜NLRP3炎性体蛋白表达、mRNA及其相关因子IL-18、IL-33的表达,从而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 目的:观察三硝基苯磺酸(TNBS)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理形态、结肠黏膜NLRP3炎性体蛋白表达、mRNA及其相关因子IL-18、IL-33的表达,从而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砒啶(SASP)阳性对照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连续治疗10天后,采集粘膜样本。观察大鼠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粘膜中IL-18、IL-3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结肠缩短和结肠质量增加,病理结果显示固有层崩解,出血、溃疡形成,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肌层及外膜内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低(4.6g/kg)剂量组和柳氮磺砒啶组(0.5 g/kg)上述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低(4.6 g/kg)剂量组、柳氮磺砒啶组(0.5 g/kg)NLRP3、caspase-1、ASC 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剂量组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溃结灵低(4.6 g/kg)剂量组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8、IL-3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低(4.6 g/kg)剂量组和柳氮磺砒啶组(0.5 g/kg)IL-18、IL-33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溃结灵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体各组分蛋白和mRNA表达的表达,并下调结肠黏膜IL18、IL33的含量,使得炎症缓解从而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灵 溃疡性结肠炎 NLRP3炎性体 IL18 IL33
原文传递
AOM/DSS小鼠结肠DNA甲基化/去甲基化酶的动态变化及救必应加败酱草的干预 被引量:2
3
作者 钱彩云 覃景春 +3 位作者 揭凤鸣 巫燕莉 杜群 李燕舞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检测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小鼠结肠炎癌病理进程中DNA甲基化转移酶和DNA去甲基化转移酶的动态变化,探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的发病机理及中药干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三个循环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 目的:检测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小鼠结肠炎癌病理进程中DNA甲基化转移酶和DNA去甲基化转移酶的动态变化,探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的发病机理及中药干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三个循环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水)建立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模型,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结肠炎相关结肠癌模型小鼠不同病理阶段结肠组织DNMT3a、TET3、TDG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组织对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周时(病理:炎症),模型组甲基化酶DNMT3A表达降低而去甲基化酶TET3、TDG表达升高;8周时(病理:中重度异型增生和腺癌形成),模型组甲基化酶DNMT3A表达升高而去甲基化酶TET3表达降低,去甲基化酶TDG表达仍升高。经救必应+败酱草(15g/kg)或柳氮磺吡啶(0.75g/kg)治疗后,5周时DNMT3a表达升高而TET3、TDG表达降低,8周时DNMT3A表达降低而TET3表达升高,TDG表达降低。结论:DNA甲基化/DNA去甲基化平衡的改变可能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模型小鼠由炎症向癌变转化的过程有关;救必应+败酱草、柳氮磺吡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DNA甲基化/DNA去甲基化平衡的改变,从而可能干预结肠炎-癌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必应+败酱草 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 DNA甲基化 DNA去甲基化
原文传递
寒热不同证候大肠癌大鼠细胞外基质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于维涛 文彬 +1 位作者 覃景春 徐雪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49,共6页
目的:从细胞外基质(ECM)的角度探讨寒热不同证候大肠癌发生方式不同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寒证模型组、热证模型组各30只。采用冰水灌胃(0℃)结合冰水泡浴(10℃)和辣椒素0.9 mg/mL加30%乙醇灌胃的方... 目的:从细胞外基质(ECM)的角度探讨寒热不同证候大肠癌发生方式不同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寒证模型组、热证模型组各30只。采用冰水灌胃(0℃)结合冰水泡浴(10℃)和辣椒素0.9 mg/mL加30%乙醇灌胃的方法建立寒热证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从第6 w开始在寒热证基础上采用1,2-二甲肼(DMH)溶液25 mg/kg颈后皮下注射,1次/w,连续12次诱导大肠癌模型。在造模期间寒热证模型组分别给予冰水灌胃10 mL/kg和30%乙醇溶液一直持续至第38 w。组织病理学分析采用苏木素-伊红(HE)、马森(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对造模38 w的结肠组织切片进行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法对结肠组织I型胶原(Col I)、III型胶原(Col III)、赖氨酰氧化酶相关蛋白-2(Loxl2)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证模型组和寒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胶原密度明显增加;与热证模型组相比,寒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胶原的密度进一步增加;对胶原纤维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寒、热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OL I、COLIII和LOXL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热证模型组相比,寒证模型组COL I、COL III、LOXL2蛋白和mRNA表达更高(P<0.05或P<0.01)。结论:寒、热证不同宿体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方式不同可能与胶原纤维化程度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证侯 大肠癌 细胞外基质 胶原蛋白 赖氨酰氧化酶相关蛋白-2
原文传递
五腧穴理论及其运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于维涛 覃景春 庄礼兴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2483-2485,共3页
五腧穴即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井、荥、腧、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五腧穴配属五行,阴经的五行属性为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五行属性为金、水、木、火、土,五腧穴表达出了脏腑经络之气从小到大,阳气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五腧穴的... 五腧穴即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井、荥、腧、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五腧穴配属五行,阴经的五行属性为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五行属性为金、水、木、火、土,五腧穴表达出了脏腑经络之气从小到大,阳气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五腧穴的脉气流注则主要说明五腧穴的位置和作用,说明每一类穴位因位置不同,深浅不同,治疗作用也不同。另外五腧穴的分布排列与卫气在四肢的运行有关,但五腧穴具有以四肢末端作为经脉之气的根本,以头面躯干为根结的向心性流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腧穴 脏腑 经络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寒证和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慧璇 吕智豪 +2 位作者 覃景春 梁裕琪 文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客观的中医寒证和热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寒证模型组和热证模型组。寒证模型组予冰水(0℃)灌胃和冷水(10℃)泡浴,热证模型组予乙醇溶液(0.1 mg/ml^0.3 mg/ml)和辣椒素(0.... 目的:建立稳定、客观的中医寒证和热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寒证模型组和热证模型组。寒证模型组予冰水(0℃)灌胃和冷水(10℃)泡浴,热证模型组予乙醇溶液(0.1 mg/ml^0.3 mg/ml)和辣椒素(0.2 mg/ml^0.9 mg/ml)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均予10 ml/kg灌胃,每日1次,连续5周。每日测定大鼠体征评分(R)、饮水量及摄食量,每周检测体重,取材前1 h测量大鼠肛温。造模结束后,测定大鼠大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大肠组织学形态改变,并对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寒证模型组6<R≤3时,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饮水量和肛温明显降低,摄食量和体重增加。热证模型组R≥6时,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饮水量和肛温上升,摄食量和体重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证模型组Ca^2+-Mg^2+-ATP酶、SDH酶和LDH酶活性明显升高;寒证模型组Na^+-K^+-ATP酶、Ca^2+-Mg^2+-ATP酶、SDH酶和LDH酶活性降低不明显。与热证模型组比较,寒证模型组Na^+-K^+-ATP酶、Ca^2+-Mg^2+-ATP酶、SDH酶和LDH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寒证模型、热证模型组大肠粘膜杯状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结果表明,寒证模型、热证模型组病理损伤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寒证模型通过冰水灌胃和冷水泡浴的方法建立,热证模型通过乙醇溶液和辣椒素溶液灌胃建立,模型成功模拟寒证、热证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本实验结果为寒证、热证模型的病理生理及药理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客观、有效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证 热证 动物模型 腺苷三磷酸酶(ATP) 乳酸脱氢酶(LDH) 琥珀酸脱氢酶(SDH)
原文传递
寒热不同宿体大肠癌模型建立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慧璇 覃景春 +2 位作者 吕智豪 梁裕琪 文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9-117,共9页
目的:探求机体在寒、热不同内环境压力下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7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寒模组30只,热模组30只。寒模组予冰水(0℃)灌胃和冷水(10℃)泡浴制作寒证模型,热模组予乙醇(30%)和辣椒素(0.9 g·... 目的:探求机体在寒、热不同内环境压力下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7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寒模组30只,热模组30只。寒模组予冰水(0℃)灌胃和冷水(10℃)泡浴制作寒证模型,热模组予乙醇(30%)和辣椒素(0.9 g·L-1)溶液制作热证模型,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d-1,持续5周。寒模组、热模组于第6周制作大肠癌模型,均予DMH溶液颈后皮下注射,25 mg·kg-1,每周1次,连续12次。造癌期间热模组仅予30%乙醇溶液,寒模组维持造模,10 mL·kg-1·d-1,持续38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测定摄食量、体质量变化情况。于第27,29,32,35,38周分批取材,将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Mg2+-ATP)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检测。结果:寒模组大鼠出现便血、腹水等症状明显早于热模组。与正常组比较,寒模组、热模组摄食量、体质量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寒模组第32,35周大肠长度较短(P<0.05),热模组第27,29,38周Na+K+-ATP,Ca2+Mg2+-ATP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寒模组第29,35周SDH酶活性降低(P<0.05,P<0.01);热模组第38周SDH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寒模组第27周LDH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热模组第29,32周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与热模组比较,寒模组大肠质地表现出较大的脆性,纤维化加重,促纤维增生性特征表现明显;肿瘤发生率较高,肿瘤分化程度严重;寒模组第27,29,38周Na+K+-ATP,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第29,38周SDH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第32周LDH活性降低(P<0.05)。结论:大肠癌处于寒冷环境时,促进肿瘤发生,处于热环境时在后期亦促进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证候 大肠癌模型 三磷酸腺苷酶(ATP) 乳酸脱氢酶(LDH) 琥珀酸脱氢酶(SD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