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观察
1
作者 陈培升 林泽毅 覃柯璋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995-1000,共6页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循环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5月—2024年4月诊治的116例肝硬化PHT患...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循环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5月—2024年4月诊治的116例肝硬化PH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予腹腔镜下SPD治疗,对照组予开腹SP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流循环、血常规和血清IL-6、TNF-α水平,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第1天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相比于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凝血酶时间(PT)水平均下降,白蛋白(ALB)水平则升高,且研究组的TBIL、ALT、PT水平更低,ALB水平更高(P<0.05);术后门静脉、脾静脉的静脉直径(VD)、血流量(VF)较术前减小,流速(VV)水平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VD、VF更小,VV水平更高(P<0.05);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腹腔镜SPD术式相比于开腹SPD术式,可减少肝硬化PHT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动力学,降低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 血流循环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切除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长志 齐亚鹏 +6 位作者 刘亮 覃柯璋 周钰杰 钟鉴宏 马良 袁卫平 向邦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可手术的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PVTT-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VTT-HC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及log... 目的分析影响可手术的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PVTT-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VTT-HC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生存曲线及组间预后差异。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前生化和肿瘤指标对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根据危险因素及其β系数建立预后模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鉴别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3例PVTT-HCC患者,其中男性222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44岁。所有患者总生存期(13.00±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8%、25.0%、17.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碱性磷酸酶≥80 U/L、肿瘤数目>1个、肿瘤包膜不完整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4个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95%CI:0.715~0.845),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3分,n=77)及高风险组(≥3分,n=176)。低风险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47.6%、34.7%,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高风险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1.5%、15.2%、10.5%,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术前变量成功建立手术切除的PVTT-HCC患者的预后模型,低风险组(<3分)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高风险组(≥3分),可为PVTT-HCC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预后评分 总生存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