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心理学全英语教学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覃玉宇 唐峥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研室 医学心理学 留学生 留学人员 系列教材
下载PDF
职业成熟度研究对医学生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覃玉宇 唐峥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5期18-19,共2页
文章从职业成熟度的概念、结构、测量以及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因素和发展特点等方面对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加强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职业成熟度 医学生 职业生涯辅导
下载PDF
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被引量:5
3
作者 覃玉宇 《柳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同伴接纳的类型,从儿童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方面探讨了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并作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同伴关系 同伴接纳 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理反应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唐峥华 韦波 +3 位作者 苏莉 郁缪宇 王翔南 覃玉宇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050-4053,共4页
[目的]编制一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群体心理反应问卷,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干预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按照科学调查问卷编制的基本要求编制出一套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群体认知、行为和情绪反应的3个问卷,并进行试用,... [目的]编制一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群体心理反应问卷,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干预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按照科学调查问卷编制的基本要求编制出一套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群体认知、行为和情绪反应的3个问卷,并进行试用,考评其适用性和信效度。[结果]3问卷在因子分析时所提取的因子与设想的构造基本一致,各问卷主成份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56.29%、56.78%、71.13%,且3问卷各项目得分与其所属因子得分的相关性都较大,反映其结构效度较高。重灾者与轻灾者间在3问卷中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8.、0.721、0.969,分半信度系数为0.562、0.688、0.892。[结论]该套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国内类似的调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心理反应问卷 编制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儿童心理干预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峥华 林盈盈 +4 位作者 刘丹 覃玉宇 吴俊端 张伟源 韦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26名流动儿童进行干预,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自我接纳问卷(SAQ)、及教师访谈、儿童访谈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26名流动儿童的孤独...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26名流动儿童进行干预,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自我接纳问卷(SAQ)、及教师访谈、儿童访谈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26名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水平较干预前降低显著(评分差值9.58±10.140)且与未干预对照组的评分(差值-0.43±1.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接纳程度较干预前提高(评分差值6.54±6.205),与未干预对照组的评分(差值-0.07±0.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价因子评分的变化差异明显(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减轻流动儿童的孤独感程度,提高其自我接纳程度与自我评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团体心理辅导 孤独 自我评价 自我接纳
下载PDF
留守流动儿童与城乡儿童的行为问题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尹富权 唐峥华 +6 位作者 林盈盈 张伟源 吴俊端 覃玉宇 刘丹 谭莉娜 刘剑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5期750-752,共3页
目的比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西8所农村小学和3所城郊结合部小学3~6年级学生2499人,采用自编问卷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 目的比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西8所农村小学和3所城郊结合部小学3~6年级学生2499人,采用自编问卷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阳性率18.29%,"N行为"〉"A行为"〉"M行为",男童行为问题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童(χ2=41.468,P〈0.05),男女儿童均以"N行为"为主。农村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阳性率最低(9.55%),且与农村留守组(18.45%)、城市流动组(22.82%)、城市非流动组(24.58%)差异显著(χ2=16.012,40.654,72.451;P〈0.001)。结论农村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低于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差异不显著;男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女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儿童行为问题 阳性率
下载PDF
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丽莎 覃玉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应对方式 与非 低年级学生 高年级学生 独生子女 应激情境 性别差异 差异(心理学) 应付方式 医学院校 高等专业学校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敌意心理的结构式访谈结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庆 莫相群 +5 位作者 唐峥华 覃玉宇 苏婧 李新利 刘艳芬 陆春燕 《应用预防医学》 2018年第2期89-92,97,共5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敌意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患者的敌意心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结构式访谈问卷,对南宁市2个医疗机构门诊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个别访谈,获有效问卷1 516份。计算每位患者的敌对因子得分。当因子分...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敌意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患者的敌意心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结构式访谈问卷,对南宁市2个医疗机构门诊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个别访谈,获有效问卷1 516份。计算每位患者的敌对因子得分。当因子分<1.5为无敌意,1.5~1.9为轻度敌意,2.0~2.5为中度敌意,>2.5为重度敌意;描述不同敌对程度患者的分布情况。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敌对因子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敌意心理者1 253人(82.7%),有敌意心理者263人(17.3%);其中轻度敌意者187人(12.3%),中度及重度敌意者76人(5.0%);常常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者15人(1.0%)。敌对因子总分在性别、生活习惯、环境、业余锻炼、坚持吃药、睡眠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对"四免一关怀"的了解、主动求助专业机构等组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X_1)、睡眠情况(X_2)、生活习惯(X_3)及性别(X_4)四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Y=7.270-0.546X_1+0.177X_2+0.124X_3+0.191X_4。结论艾滋病患者中具有明显敌意心理者较少,其敌意心理的产生与生活习惯、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社会资源的了解等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敌意心理 结构式访谈
下载PDF
广西侗族与苗族农村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芳 韦波 +2 位作者 冯启明 唐峥华 覃玉宇 《西南军医》 2009年第3期474-475,共2页
目的了解侗族和苗族农村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侗族514人,苗族444人,进行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结果苗族和侗族比较,除强迫和焦虑两个因子外,其他八个因子之间存在... 目的了解侗族和苗族农村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侗族514人,苗族444人,进行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结果苗族和侗族比较,除强迫和焦虑两个因子外,其他八个因子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侗族得分高于苗族。结论苗族心理较为平和,侗族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自身传统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可以恰当的处理这种冲突的水平,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侗族 农村人群 心理卫生
下载PDF
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和行为问题调查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盈盈 唐峥华 +4 位作者 刘丹 覃玉宇 吴俊端 张伟源 韦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南宁市城郊结合部3所小学的全部在校流动儿童573人为流动组,同校的其他儿童1 580人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南宁市城郊结合部3所小学的全部在校流动儿童573人为流动组,同校的其他儿童1 580人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孤独量表(CLS)、自我接纳问卷(SAQ)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BRSC)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流动儿童的孤独感阳性率为12.31%,行为问题阳性率为21.9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因子均分[(19.18±5.097)、(20.14±4.173)分]均低于对照组[(20.01±4.891、20.74±3.968)分](P<0.05);行为问题阳性率男童(29.52%)高于女童(11.62%)(x2=26.081,P<0.01),高年级组(30.0%)高于低年级组(19.13%)和中年级组(17.0%)(x2=10.885,P<0.01);相关分析显示,CLS总分与SAQ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9、-0.456、-0.40,P<0.01),与Rutter总分、Rutter问卷中的神经症行为均分呈正相关(r=0.128、0.13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好朋友、自觉可爱程度是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OR=0.239、0.289);性别、自觉可爱程度是其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OR=0.315、0.291)。结论流动儿童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程度较低,其中男童和高年级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儿童的孤独感与其自我接纳程度呈负相关、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有无好朋友和自觉可爱程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孤独感 自我接纳 行为问题
原文传递
南宁市536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伟源 覃玉宇 +1 位作者 吴俊端 唐峥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相关行为问题,为流动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南宁市53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20%,高于非流动儿童组的18.40%(...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相关行为问题,为流动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南宁市53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20%,高于非流动儿童组的18.40%(P<0.05);公立小学流动儿童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私立小学(P<0.05);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转学次数、搬家次数为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流动频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个性 回归分析 儿童 暂居者和移居者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地区儿童虐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秋玲 李春灵 +5 位作者 梁芸 蒙峥堡 韦先应 覃玉宇 黄志碧 冯启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儿童虐待(CA)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在广西隆林和田东2个壮族聚居县随机抽取的136对受虐组和非受虐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虐组家...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儿童虐待(CA)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在广西隆林和田东2个壮族聚居县随机抽取的136对受虐组和非受虐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虐组家长夫妻关系一般、不认同孩子不打不成材、不认同周围家长打孩子常见、有时了解孩子想法和感受、孩子有时、很少做家务、家长被其父母打骂持续时间到初中、高中或成年后、家长精神质为典型高型的比例分别为37.5%、63.2%、58.1%、43.4%、39.0%、9.5%、47.1%、22.0%、16.9%;非受虐组分别为25.0%、75.0%、71.3%、30.9%、52.2%、12.5%、32.4%、16.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长被其父母打骂持续时间到初中、高中或成年后和家长精神质为典型高型是CA发生的危险因素;家长不认同孩子不打不成材、孩子有时、很少做家务是CA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家长是CA的决定因素,其个性特征、受虐经历、观念态度和亲子间交流程度对CA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地区 中小学生 儿童虐待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广西部分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个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伟源 覃玉宇 +1 位作者 吴俊端 唐峥华 《华南预防医学》 2009年第5期51-52,54,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及个性特征,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广西扶绥县、武鸣县、田东县8所小学在校3~6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 目的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及个性特征,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广西扶绥县、武鸣县、田东县8所小学在校3~6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留守儿童入选的标准为父亲和(或)母亲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外出务工时间超过6个月,或者2007年12月以前外出时间超过或者等于2年的。结果共调查儿童1 161人,其中男性640人,女性521人;留守儿童271人,非留守儿童890人。1 161名儿童中有行为问题的共135人,总检出率为11.63%。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9.6%(P<0.05);留守儿童在E分量表、L分量表得分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P分量表和N分量表的得分上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有留守时间(OR=3.540)、性别(OR=3.904)、个性内外向类型(OR=1.528)、个性情绪稳定类型(OR=1.723)。结论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