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凝血-抗凝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覃绍鹏 黄锦雄 韦秀英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 C (PC)活性、抗凝血酶(AT)在糖尿病性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 D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 DM 患者 TM、PC、AT、TA...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 C (PC)活性、抗凝血酶(AT)在糖尿病性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 D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 DM 患者 TM、PC、AT、TAT。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4组:无并发症组(UAE<12 mg/ 24h)30例;A:正常白蛋白尿组(UAE 12~30 mg/24 h)20例。B:微量白蛋白尿组(UAE 30~300 mg/24 h)20例;C: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 mg/24 h)20例。结果(1)DM 各组血浆 PC、TAT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 DM 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与 PC、 TAT 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407、0.312,P 均<0.01),AT 与病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β=-0.369,P< 0.01)。(2)DM 各组血浆 TM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余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 与 TM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321,P<0.01)。结论(1)DM 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浆 TM、PC、AT、TAT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DM 凝血功能变化。 (2)TM 是早期诊断 DN 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 DN 的发生和发展,与 UAE 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凝血酶调节蛋白 抗凝血酶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蛋白C活性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大宇 刘艳萍 +1 位作者 覃绍鹏 潘柳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4-595,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门诊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对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妊...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门诊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对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CD4+/CD8+与CRP的水平分别为(3.56±0.40)mg/L、1.09±0.32和(4.36±1.60)mg/L,与健康孕妇[(1.12±0.35)mg/L、1.28±0.35和(2.98±1.46)mg/L]相应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而且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 3个参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免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失衡等异常可能是同步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孕妇 D-二聚体 T淋巴细胞亚群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D-二聚体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艳萍 覃绍鹏 +1 位作者 黄献文 金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42-384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足月HIE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健康、足月新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足月HIE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血浆D-二聚体、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CD4+/CD8+、D-二聚体、α-HBDH、CK、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CD4+/CD8+、D-二聚体、α-HBDH、CK、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CD3+百分率、D-二聚体、α-HBDH、CK、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CD4+、CD8+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HIE患儿外周血CD4+/CD8+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46,P<0.05);CD4+/CD8+与CK-MB呈负相关(r=-0.89,P<0.05);D-二聚体与CK-MB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新生儿HIE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免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系统等异常可能是同步发生,并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T淋巴细胞 D-二聚体 心肌酶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锦雄 韦秀英 +2 位作者 余洪立 覃绍鹏 叶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0-432,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结果:①DM各组血浆PC、TAT、VW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PA水平、AT-Ⅲ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1);②血浆PAI、TM、GMP-140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均<0·05)。结论:①DM在无并发症时,即存在PTS;②PC、TAT、VWF、t-PA、AT-Ⅲ活性检测有助于PTS诊断;③PAI、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8
5
作者 吕程 廖启洪 +1 位作者 刘怡伶 覃绍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5期216-217,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含量变化,探讨两者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4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含量变化,探讨两者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4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0例。另选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hs-CRP和D-D进行测定。结果AMI组和UAP组hs-CRP、D-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SAP组hs-CR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CRD和D-D的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其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凝血、纤溶状态与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8
6
作者 黄锦雄 覃绍鹏 +1 位作者 余洪立 叶红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结果①DM各组血浆TA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PA水平、AT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1)。②血浆PAI-1水平在DN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分别<0.05)。结论①DM在无并发症时,即存在凝血活性亢进、纤溶系统活性抑制。②PAI-1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纤溶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凝血纤溶异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洪立 黄锦雄 +1 位作者 韦秀英 覃绍鹏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45-46,48,共3页
目的:分析凝血纤溶异常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DN提供检测指标。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为:无并发症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DMc组)。测定其抗凝血酶-Ⅲ(AT-Ⅲ... 目的:分析凝血纤溶异常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DN提供检测指标。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为:无并发症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DMc组)。测定其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等指标水平。结果:①无并发症组PAI、TAT、PC水平升高,AT-Ⅲ、t-PA活性降低,并随UAE增加而加重。②TAT、AT-Ⅲ水平在DMa、DMb、DMc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DMc组TAT水平依次高于DMb组、DMa组(P<0.01);AT-Ⅲ水平DMc组依次低于DMb组、DMa组(P<0.01)。③PC、TAT、PAI与DM病程呈正相关。结论:DN患者早期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纤溶活性低下,并随DN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抗凝血酶Ⅲ 纤溶异常 ALBUMIN 尿白蛋白排泄 实验室指标 2型糖尿病 肾病患者
下载PDF
vWF、TM、GMP-140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锦雄 韦秀英 +2 位作者 覃绍鹏 余洪立 叶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48-349,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140,GMP-140)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 目的观察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140,GMP-140)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血浆vWF、TM、GMP-140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DM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TM、GMP-140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均<0.05)。结论①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Urinary AlbuminExcretion,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膜蛋白质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吕程 黄紫红 覃绍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74-,共1页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性进行分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8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另选健康体检者50名作对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性进行分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8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另选健康体检者50名作对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对预防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10
作者 余洪立 黄锦雄 +1 位作者 韦秀英 覃绍鹏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386-4387,4390,共3页
[目的]观察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DN提供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T2DM病人,根据UAE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 [目的]观察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DN提供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T2DM病人,根据UAE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此外,还选择了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其血栓前状态指标: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结果]①无并发症组PAI、TAT、PC升高,AT-Ⅲ、t-PA活性降低,并随UAE增加而加重。②TM、GMP-140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均﹤0.01)③TM、GMP-140、TAT、AT-Ⅲ水平在DMa、DMb、DMc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Mc组TAT、TM、GMP-140水平依次高于DMb组、DMa组(P﹤0.01);AT-Ⅲ水平DMc组依次低于DMb组、DMa组(P﹤0.01)。④PC、TAT、PAI、TM、GMP-140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①DN早期即存在PTS。②TM、GMP-140、PAI、TAT、AT-Ⅲ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检测D二聚体和脂蛋白(a)的意义
11
作者 陈大宇 刘艳萍 +1 位作者 覃绍鹏 刘怡伶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4期175-176,共2页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血中D二聚体(D-D)和脂蛋白(a)[LP(a)]水平,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血中D二聚体(D-D)和脂蛋白(a)[LP(a)]水平,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冠心病患者36例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两组血浆D-D和LP(a)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D和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LP(a)相关系数r=0.74,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D-D和L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血栓形成的诊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冠心病 D-二聚体 脂蛋白(a)
下载PDF
D-二聚体、FI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价值及应用
12
作者 刘艳萍 覃绍鹏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270-2271,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55例SLE患者(非活动期组19例、活动期且有肾功能损害组15例、活动期但无肾功能损害者21例),正常体检50例为对照组,检测D-二聚体、FIB水平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55例SLE患者(非活动期组19例、活动期且有肾功能损害组15例、活动期但无肾功能损害者21例),正常体检50例为对照组,检测D-二聚体、FIB水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SLE非活动期组、SLE活动期组(无肾损害)、SLE活动期组(有肾损害)的DD、FIB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D、FIB两者的水平,适时地给予预防性治疗,对保护SLE患者的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凝血、纤溶状态与糖尿病肾病
13
作者 黄锦雄 覃绍鹏 +1 位作者 余洪立 叶红 《柳州医学》 2009年第1期7-8,共2页
为了解凝血、纤溶状态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检测指标对DIN早期诊断价值。我们检测了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 为了解凝血、纤溶状态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检测指标对DIN早期诊断价值。我们检测了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纤溶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生物细胞激活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覃绍鹏 邵慧珍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3年第3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生物细胞 激活仪 免疫功能
下载PDF
D二聚体试验与3P试验对诊断DlC的实验比较
15
作者 刘萍 覃绍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用D二聚体乳胶试验与3P试验,对正常人组20例,疑诊为DlC的患者组60例进行实验比较,结果:正常人组均为阴性,患者组χ2=1905,P<0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D二聚体试验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时... 用D二聚体乳胶试验与3P试验,对正常人组20例,疑诊为DlC的患者组60例进行实验比较,结果:正常人组均为阴性,患者组χ2=1905,P<0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D二聚体试验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时间短、简便、标本用量少、能较早地发现患者DlC的出现等优点,可及时提示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或作溶栓后的动态分析,易于临床和实验室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试验 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D-DIMER
下载PDF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洪立 黄锦雄 +1 位作者 韦秀英 覃绍鹏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VWF、TM、GMP-140。结果①糖尿病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b组与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外,TM、GMP-14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D-二聚体的表达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艳萍 覃绍鹏 蒙毅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2期88-88,8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D-二聚体(D-Dimer,DD)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有效措施降低因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他...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D-二聚体(D-Dimer,DD)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有效措施降低因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足月组,另一组为早产组。且两组患儿均次日空腹采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浆DD、PT及APTT水平等。结果早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AST、LDH均高于早产组;DD水平随着日龄增长均有所降低,但早产儿降低较慢;APTT水平对于足月儿而言持续较长,而PT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对患儿心肌的损害,且出生后DD水平高于正常值。但是通过观察心肌酶谱与D-二聚体生理水平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较好地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谱 D-二聚体 高胆红素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