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历史主义:历史剧粉丝的养成与驯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丽丽 覃若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2-240,共9页
历史剧粉丝的文化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剧的传播与接受,是观察当代社会文化政治意涵变迁的一个重要场域。历史剧粉丝通过界面考古、古典中国再想象以及对平台策略仪式的驯化、自我驯化及反向驯化,最终形成了“界面历史主义”,“... 历史剧粉丝的文化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剧的传播与接受,是观察当代社会文化政治意涵变迁的一个重要场域。历史剧粉丝通过界面考古、古典中国再想象以及对平台策略仪式的驯化、自我驯化及反向驯化,最终形成了“界面历史主义”,“历史之物”成为连接“历史空间-粉丝-生产方”的重要中介物,也是构建历史粉“小众”品味的重要标志物。“历史粉”的养成与驯化是当下“粉丝文化主义”盛行的产物,历史剧粉丝通过文化再生产形塑出一种更为复古高雅的粉丝文化,选择性地创建出一套看似贴近精英文化,却趋利避害的文化实践。“历史粉”的深层指向与文化复兴的功能性紧密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剧的影像品质与文化传播功能,但驯化机制下的粉丝文化实践更多停留在历史表象细节上,而缺乏对历史深层结构进行深度反思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历史主义 历史剧粉丝 《长安十二时辰》 《清平乐》
下载PDF
网红城市青年打卡实践与数字地方感研究——以抖音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覃若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1,共5页
移动互联时代,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城市空间实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个体与城市对话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抖音网红城市青年群体的打卡实践作为观察人与城市的互动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田野调查的质化研究方法,探寻网红城市不同群体的... 移动互联时代,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城市空间实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个体与城市对话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抖音网红城市青年群体的打卡实践作为观察人与城市的互动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田野调查的质化研究方法,探寻网红城市不同群体的地方想象。研究发现,网红城市中的外部群体通过媒介朝觐与“偶然性相遇”实现新刻板城市意象的再生产。小众打卡成为内部群体应对家乡网红语境的空间实践方式,最终内部群体形成小众共同体,产生与外部群体的文化边界。移动媒介使用者基于地方参与式的媒介书写实践,生成兼具互文、流动与独一无二的数字地方感。这种松散的媒介实践让人们在快速移动的当下,凝视过去传统媒介语境被忽视的微观场景,引发人与城市不可预测的自发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城市 打卡 数字地方感
下载PDF
想象的地方:少数民族“再地方化”与文化边界重塑——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覃若琰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共14页
本文借用人类学"再地方化"的概念,观察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土家族摆手舞如何重回地方。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家族摆手舞通过少数民族国家化实现"再地方化"的回归。改革开放后,"再文化化"的生产策略作用于少... 本文借用人类学"再地方化"的概念,观察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土家族摆手舞如何重回地方。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家族摆手舞通过少数民族国家化实现"再地方化"的回归。改革开放后,"再文化化"的生产策略作用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再地方化",在流动的文化表演和日常生活实践中,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想象连接,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在地方的文化展演与意义再阐释。与此同时,土家族主体也主动寻求文化修补,促进土家族"典范性"文化的形成,重塑文化边界,族群标签也更为凸显。少数民族文化"再地方化"的过程,正是多重主体将少数民族群体的过去与现在、地方与外界、国家话语与全球化语境相连接和再建构的过程,在多重语境和流动的互动中,地方特殊性重新被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地方化 去地方化 土家摆手舞 地方想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