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_(1)亚段源储结构与石油赋存关系研究
1
作者
成铭
陈冬霞
+3 位作者
雷文智
姚东升
王福伟
解广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76-3291,共16页
为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勘探,依托砂地比、岩石热解、生烃热模拟试验和测井、录井数据系统划分长7_(1)亚段源储结构,分析不同源储结构的烃源岩差异,探究其烃源岩对致密砂岩含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源夹储型...
为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勘探,依托砂地比、岩石热解、生烃热模拟试验和测井、录井数据系统划分长7_(1)亚段源储结构,分析不同源储结构的烃源岩差异,探究其烃源岩对致密砂岩含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和储夹源型3类源储结构.由于生油母质的差异,页岩比泥岩具有更优的生排烃能力,源夹储型具有最好的自源供烃条件,其次为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源储结构中砂体的含油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品质与储层物性的耦合关系,优质储层与中等品质源岩交互叠置的空间配置关系使得源储互层型的含油性较高且稳定,储夹源型中优质砂体与较差源岩的耦合导致了其含油性次之,而源夹储型中的差储层限制了其含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砂岩
源储结构
源岩生排烃能力
含油性差异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源-储结构控制下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福伟
陈冬霞
+4 位作者
解广杰
李士祥
曾溅辉
姚东升
成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1-956,976,共17页
基于砂地比及岩性厚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的源-储结构进行了系统划分,利用油井占比、有效充注强度和含油饱和度表征了不同源-储结构的含油性,揭示了源-储结构控制下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庆城...
基于砂地比及岩性厚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的源-储结构进行了系统划分,利用油井占比、有效充注强度和含油饱和度表征了不同源-储结构的含油性,揭示了源-储结构控制下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发育储夹源型、源储互层型和源夹储型3类一级源-储结构,其整体含油性依次降低,而在与其对应的9种二级源-储结构中以“厚储夹薄源型”、“厚储夹中源型”、“厚源厚储互层型”和“中源中储互层型”源-储结构的含油性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受延长组7段3亚段黑色页岩和延长组7段1亚段+2亚段暗色泥岩供烃能力控制,不同源-储结构的纵向组合序列决定了供烃条件,其中,底部型源-储结构组合序列的供烃条件依次优于中间型和顶部型;致密砂岩油在异常压力驱动下沿剩余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充注,这使得剩余压力相对低的储夹源型和源储互层型源-储结构成为致密砂岩油聚集的有利部位,且充注强度随剩余压力的减小而增大;不同源-储结构内发育了类型和规模不同的裂缝系统,这使得以穿层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导的储夹源型源-储结构更有利于致密砂岩油垂向运移,而以层理缝、水平缝和层内低角度缝为主导的源夹储型源-储结构则限制了垂向运移距离,导致致密砂岩油在纵向上分布差异。最后,在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下,致密砂岩油在孔隙度大于6%和渗透率大于0.02 mD的储层“甜点”内聚集,使得“甜点”发育的储夹源型和源-储互层型源-储结构内富集了大规模致密砂岩油,并在源-储结构“序(纵向组合序列)—压(异常压力)—缝(裂缝系统)—储(储层甜点)”的控制下呈现出6种不同的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结构
致密砂岩石油
富集机制
延长组7段
庆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_(1)亚段源储结构与石油赋存关系研究
1
作者
成铭
陈冬霞
雷文智
姚东升
王福伟
解广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76-3291,共1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战略合作科技专项(No.ZLZX2020-02-01-03).
文摘
为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勘探,依托砂地比、岩石热解、生烃热模拟试验和测井、录井数据系统划分长7_(1)亚段源储结构,分析不同源储结构的烃源岩差异,探究其烃源岩对致密砂岩含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和储夹源型3类源储结构.由于生油母质的差异,页岩比泥岩具有更优的生排烃能力,源夹储型具有最好的自源供烃条件,其次为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源储结构中砂体的含油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品质与储层物性的耦合关系,优质储层与中等品质源岩交互叠置的空间配置关系使得源储互层型的含油性较高且稳定,储夹源型中优质砂体与较差源岩的耦合导致了其含油性次之,而源夹储型中的差储层限制了其含油性.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砂岩
源储结构
源岩生排烃能力
含油性差异
石油地质
Keywords
Ordos basin
tight oil
sandstone
source⁃reservoir structur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apacity of source rock
difference in oiliness
petroleum geolog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源-储结构控制下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福伟
陈冬霞
解广杰
李士祥
曾溅辉
姚东升
成铭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1-956,976,共1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战略合作科技专项(ZLZX2020-02-01-03)资助。
文摘
基于砂地比及岩性厚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的源-储结构进行了系统划分,利用油井占比、有效充注强度和含油饱和度表征了不同源-储结构的含油性,揭示了源-储结构控制下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发育储夹源型、源储互层型和源夹储型3类一级源-储结构,其整体含油性依次降低,而在与其对应的9种二级源-储结构中以“厚储夹薄源型”、“厚储夹中源型”、“厚源厚储互层型”和“中源中储互层型”源-储结构的含油性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受延长组7段3亚段黑色页岩和延长组7段1亚段+2亚段暗色泥岩供烃能力控制,不同源-储结构的纵向组合序列决定了供烃条件,其中,底部型源-储结构组合序列的供烃条件依次优于中间型和顶部型;致密砂岩油在异常压力驱动下沿剩余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充注,这使得剩余压力相对低的储夹源型和源储互层型源-储结构成为致密砂岩油聚集的有利部位,且充注强度随剩余压力的减小而增大;不同源-储结构内发育了类型和规模不同的裂缝系统,这使得以穿层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导的储夹源型源-储结构更有利于致密砂岩油垂向运移,而以层理缝、水平缝和层内低角度缝为主导的源夹储型源-储结构则限制了垂向运移距离,导致致密砂岩油在纵向上分布差异。最后,在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下,致密砂岩油在孔隙度大于6%和渗透率大于0.02 mD的储层“甜点”内聚集,使得“甜点”发育的储夹源型和源-储互层型源-储结构内富集了大规模致密砂岩油,并在源-储结构“序(纵向组合序列)—压(异常压力)—缝(裂缝系统)—储(储层甜点)”的控制下呈现出6种不同的富集模式。
关键词
源-储结构
致密砂岩石油
富集机制
延长组7段
庆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source-reservoir structure
tight sandstone oil
enrichment mechanism
Member 7 of Yanchang Formation
Qingcheng area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_(1)亚段源储结构与石油赋存关系研究
成铭
陈冬霞
雷文智
姚东升
王福伟
解广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源-储结构控制下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制
王福伟
陈冬霞
解广杰
李士祥
曾溅辉
姚东升
成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