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腾冲地区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作用
1
作者 杨春艳 解朝娣 +5 位作者 王先星 朱叶 钟琪 徐彦 刘本玉 相传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0-424,共5页
选用云南腾冲地区2009~2019年地震目录,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分析地震活动的潮汐相位角分布特征,并结合2019年地震活动与月相的对应关系,探索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应力可能存在的关系。Schuster检验结果显示,腾冲地区的地震发... 选用云南腾冲地区2009~2019年地震目录,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分析地震活动的潮汐相位角分布特征,并结合2019年地震活动与月相的对应关系,探索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应力可能存在的关系。Schuster检验结果显示,腾冲地区的地震发生时刻存在优势潮汐相位角,Schuster检验P值远小于5%;2019年地震的发生时间与朔望呈现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是中强地震发生时其月相效应更明显。2种统计检验均表明,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主要是较浅的地震活动受到天文潮汐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区 潮汐触发 Schuster检验 月相
下载PDF
太阳活动下降年昆明地区TEC变化特征与IRI-2020模拟比较分析
2
作者 刘国其 李昊昱 +5 位作者 解朝娣 刘本玉 刘瑾 李祥 刘魁 李昊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利用昆明低纬度测站(24.7°N,102.9°E,磁纬15.1°N)2016-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最新版的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20)模拟结果,对昆明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在太阳活动下降年期间的变化特征及与模型输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 利用昆明低纬度测站(24.7°N,102.9°E,磁纬15.1°N)2016-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最新版的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20)模拟结果,对昆明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在太阳活动下降年期间的变化特征及与模型输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昆明TEC存在明显的春秋高值、夏冬低值的半年异常;白天高值、夜间低值的日变化特点突出,日峰值出现在06:30-08:00 UT(约13:00-15:00 LT);TEC随太阳活动减弱而明显下降,年平均峰值在2016-2019年分别为48,33,27,24 TECU;日峰值TEC与F10.7存在显著相关,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6,而与Ap指数则表现为弱相关;IRI-2020能较好地模拟昆明地区TEC的季节变化,但与观测值存在较大差异;均方根偏差值多集中在2~15 TECU,相对偏差百分比值主要在–85%~50%范围变化。对比结果表明IRI-2020的预测精度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变化特征 国际参考电离层-2020
下载PDF
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 被引量:8
3
作者 解朝娣 吴小平 +2 位作者 雷兴林 冒蔚 孙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25-3433,共9页
采用1850—2012年期间USGS全球M≥5.0地震目录资料,构成全球地震能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和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存在9年、19年和45年的3个准周期,其中,45年准周期最为突出.结合起潮力周期的物理背景,对... 采用1850—2012年期间USGS全球M≥5.0地震目录资料,构成全球地震能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和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存在9年、19年和45年的3个准周期,其中,45年准周期最为突出.结合起潮力周期的物理背景,对长周期潮汐起潮力与地震能量释放准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没有发现全球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与潮汐短周期相关的准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潮力 潮汐周期 地震能量释放准周期 小波变换
下载PDF
M_s8.0汶川地震对M_s7.0芦山地震成核失稳的影响Mw 被引量:6
4
作者 解朝娣 雷兴林 +3 位作者 吴小平 虎雄林 赵小艳 朱荣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5-1835,共11页
依据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并结合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以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同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计算为基础,模拟了两种应力变化对芦山地震断层的失稳发震时间的影响,研究了2008年Ms8.0汶川地震与2013... 依据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并结合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以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同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计算为基础,模拟了两种应力变化对芦山地震断层的失稳发震时间的影响,研究了2008年Ms8.0汶川地震与2013年Ms7.0芦山地震之间的触发关系.计算得到,汶川地震在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的峰值为0.127 MPa;此外,经过近5年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受到的震后应力变化值为0.025 MPa.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震源断层在应力积累逐渐接近临界状态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受到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静态应力变化以及黏弹性松弛效应造成应力变化的共同触发作用,且动态应力的延迟触发作用可能更为显著.最后对芦山地震之后研究区域的应力变化场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下载PDF
M_s8.7印尼地震面波在云南产生的远场动态即刻触发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解朝娣 吴小平 +2 位作者 何家斌 付虹 杨周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3-394,共12页
通过云南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对2004年12月26日Ms8.7印尼大震的波形记录,着重考查了大地震面波在到达云南26个台站后的1小时传播过程中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触发效应,发现在面波作用的短短1小时内,云南的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地震即... 通过云南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对2004年12月26日Ms8.7印尼大震的波形记录,着重考查了大地震面波在到达云南26个台站后的1小时传播过程中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触发效应,发现在面波作用的短短1小时内,云南的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地震即刻触发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地震面波 远场动态即刻触发 云南
下载PDF
2014年四川康定M_(S)6.3和M_(S)5.8地震的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解朝娣 王英楠 +4 位作者 闫如玉 杨颖 李孟洋 于海英 刘本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以2014年四川康定M_(S)6.3和M_(S)5.8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次主震在近场和周围断层造成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主震与余震的触发关系,以及2次主震对周围断层施加的应力负荷作用。结果表明:2次主震的共同作用控制了后续地震活动的演... 以2014年四川康定M_(S)6.3和M_(S)5.8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次主震在近场和周围断层造成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主震与余震的触发关系,以及2次主震对周围断层施加的应力负荷作用。结果表明:2次主震的共同作用控制了后续地震活动的演化趋势,其中康定M_(S)6.3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后续余震事件的触发占主导作用。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和安宁河断裂带受到了一定的应力加载作用,未来地震活动的趋势可能会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地震触发 断层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大震地震波对云南地震活动的远场动态应力触发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解朝娣 吴小平 朱元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5,共9页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计算了印尼大震、昆仑山口西大震和古吉拉特邦大震的地震波在云南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大震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云南地震活动的远场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印尼...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计算了印尼大震、昆仑山口西大震和古吉拉特邦大震的地震波在云南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大震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云南地震活动的远场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印尼大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对云南地震活动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昆仑山口西大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对云南地震活动有触发作用,但不显著,古吉拉特邦大震在云南地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没有触发作用。最后分析和探讨了这3次大震触发作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破裂应力 应力触发 云南
下载PDF
地震破裂产生的动态应变场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解朝娣 吴小平 虎雄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设地震破裂为一个以有限速度扩展的双侧破裂走滑断层,在1°×1°的研究范围内,通过离散波数法合成理论位移地震图,计算研究区域中144个场点的位移时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应变时程和动态应变场,并讨论了应变时程的动态特征和... 设地震破裂为一个以有限速度扩展的双侧破裂走滑断层,在1°×1°的研究范围内,通过离散波数法合成理论位移地震图,计算研究区域中144个场点的位移时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应变时程和动态应变场,并讨论了应变时程的动态特征和动态应变场的分布特征。地震破裂动态应变场的计算为将来实现地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场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波数法 地震破裂 应变时程 动态应变场
下载PDF
用地震活动多参数扫描法探测汶川地震孕育的临界信息 被引量:2
9
作者 解朝娣 朱元清 +1 位作者 雷兴林 宋治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9-669,766,共11页
采用时间扫描方法,通过能量释放率、b值、空间相关距离和广义维等多种统计参数的协同分析,研究了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多次强余震之前区域地震活动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发现大震前的地震活动表现出能量释放率增大,b值的大幅度减小,空间相... 采用时间扫描方法,通过能量释放率、b值、空间相关距离和广义维等多种统计参数的协同分析,研究了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多次强余震之前区域地震活动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发现大震前的地震活动表现出能量释放率增大,b值的大幅度减小,空间相关距离的下降和广义维的下降-回升等异常特征.对后续余震活动的分析,也可分辨出地震活动的临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多种统计参数的综合协同分析能够反映地震活动的特点,发现孕震系统激变前的临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时空扫描 地震活动性 临界失稳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及对周边断层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解朝娣 朱元清 雷兴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5期93-97,共5页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M_s 8.1昆仑山口西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解释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此次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和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变化...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M_s 8.1昆仑山口西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解释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此次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和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变化均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应力增加区与后续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反映昆仑山口西地震对后续地震活动的触发效应。玛尼断裂带和东昆仑断裂带受应力变化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断层 昆仑山口西地震 最优取向断层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触发作用和对断层的应力加卸载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解朝娣 朱元清 +1 位作者 雷兴林 于海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第2期12-18,共7页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和研究了汶川M_S 8.0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对后续6次强余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并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附近活动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图案复杂性强,主要由发...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和研究了汶川M_S 8.0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对后续6次强余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并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附近活动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图案复杂性强,主要由发震断裂复杂的空间展布形态以及震源断层活动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两种性质决定。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多数强余震存在一定的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附近的断裂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青川断裂中段和北段、岷江断裂南段和灌县-江油断裂南段,主要是以强烈的库仑破裂应力加载作用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强余震序列的孕育、加速以至于发生;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受到了轻微的应力加载作用;龙泉山断裂带、华莹山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主要受到了轻微的卸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加卸载作用
下载PDF
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
12
作者 解朝娣 谈树成 +1 位作者 李祥 刘国其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2期147-148,共2页
云南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实践阶段,“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文章初步探讨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教育建设问题。首先讨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其次分析了专业课程设置... 云南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实践阶段,“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文章初步探讨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教育建设问题。首先讨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其次分析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思想、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后探索了地球物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地球物理学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GeoTaos_Map软件在“重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解朝娣 刘国其 徐彦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11期1-3,共3页
文章首先对GeoTaos_Map软件和“重力学”课程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GeoTaos_Map软件在“重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基于GeoTaos_Map软件计算潮汐位移、应变和应力;基于GeoTaos_Map软件的潮汐相关性统计分析。
关键词 “重力学”课程教学 GeoTaos_Map软件 潮汐位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艾斓 解朝娣 +3 位作者 徐锡伟 周永胜 Lei Xinglin 王亚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6-214,共9页
采用β统计对汶川地震前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率进行了空间扫描分析,并采用JiChen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以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 采用β统计对汶川地震前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率进行了空间扫描分析,并采用JiChen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以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弧形断裂束的南东段与南缘渭河盆地的地震活动率在汶川地震后提高显著,其他区域的地震活动率没有明显提高,库仑破裂应力计算得到两个区域的应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005~0.02 MPa和0.001~0.01 MPa,表明汶川地震有可能触发了这两个区域的地震活动。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处于库仑破裂应力计算的应力增加区,应力变化范围为0~0.012 MPa,2009年3月以来发生的4次ML4.5~5.2级强有感至微破坏地震有可能被汶川地震所延迟触发。b值、地震能量释放率与空间相关距离SCL等地震活动性参数随时间变化扫描结果显示,该区域可能处于不断趋近高应力累积的状态,其未来大震有可能提前发生。西缘地区为应力减小区,其目前的地震活动处于正常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β统计 汶川地震 应力触发 鄂尔多斯周缘地区
下载PDF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云南龙陵震群序列的应力触发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小平 付虹 +5 位作者 Michel Bouchon 胡家富 胡毅力 黄雍 虎雄林 解朝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龙陵三角形块体内部的强余震,90%都受到了第1或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或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发生在三角形块体外部的强余震,2/3受到了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从触发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上看,第2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都大于第1主震.就近场而言,受到龙陵双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的余震数目相当,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范围大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云南地震
下载PDF
2014年于田M_S7.3地震对后续余震和远场小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琼 解朝娣 +1 位作者 冀战波 刘建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83-1393,共11页
本文采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断层破裂在近场和远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结合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MS7.3地震对后续余震活动和远场区域小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 MS7.3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本文采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断层破裂在近场和远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结合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MS7.3地震对后续余震活动和远场区域小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 MS7.3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其西南侧主体余震区的地震活动起到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本次MS7.3地震序列余震活动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距主震约30km的北东方向余震区后续地震活动受到了主震产生的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的共同触发作用,动态应力变化峰值为2.78 MPa,静态应力变化为0.80 MPa,这与该区余震较为活跃相一致;距主震约45km的北部余震区受到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应力变化峰值为0.72 MPa.2 MS7.3地震产生的动态库仑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呈非对称性,其中北东方向、北部余震分布与动态应力变化正值区存在相关性,从应力变化的角度解释了MS7.3地震的后续余震空间活动特征.3 MS7.3地震在沙雅、伽师地区的远场接收点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峰值分别为0.09 MPa、0.1 MPa,对两个区域的小震活动具有动态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3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应力触发 区域地震活动
下载PDF
断层的大地震复发概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元清 解朝娣 +1 位作者 宋秀青 秦浩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以布朗过程时间物理模型为基础,以地震孕育过程为研究主线,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主要活动断层在不同预测时段内的强震复发概率,进而对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小江断裂带这... 本文以布朗过程时间物理模型为基础,以地震孕育过程为研究主线,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主要活动断层在不同预测时段内的强震复发概率,进而对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小江断裂带这4条断层的强震复发概率值显著高于其他断裂带,反映了这些断层所处地区的应力积累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应属于未来可能复发强震的危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布朗过程时间模型 条件概率 断层 地震复发
下载PDF
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构造应力环境及静态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虎雄林 解朝娣 刘丽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出大姚两次强震的构造应力,定量给出其构造应力变化量。以反演得到的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构造应力为基础,分别计算两次强震后产生... 利用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出大姚两次强震的构造应力,定量给出其构造应力变化量。以反演得到的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构造应力为基础,分别计算两次强震后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大姚6.2级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是否触发了6.1级地震。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S1作用由北东向近水平作用为主转为北东东向水平作用,6.2级地震对6.1级地震有明显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姚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库仑破裂应力 滑动方向拟合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后龙门山及其邻区构造应力场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虎雄林 王强 解朝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61,共15页
基于2000年7月—2009年6月龙门山及其邻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Gephart&Forsyth方法,反演得到了汶川地震前后该地区构造应力主方向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沿鲜水河断裂带及其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显著,区域构造应力的最大主应力... 基于2000年7月—2009年6月龙门山及其邻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Gephart&Forsyth方法,反演得到了汶川地震前后该地区构造应力主方向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沿鲜水河断裂带及其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显著,区域构造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位由NNW变为NW,断层错动类型由正断型兼走滑型变为走滑型;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仍然为近EW和NE向,但其EW向范围在向NE方向扩张,其南部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异常带范围在收缩.另一方面,对上述时间段龙门山及其邻区不同时段构造应力场的反演结果表明,其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参数(包括R值、应力洛德参数μ以及3个主应力的方位角和仰角等)均从第13时窗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这表明第13时窗(2006年12月—2007年1月)是一个构造应力显著变化的特征窗口.在该时窗内,地震能量积累达到一个临界状态,是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时间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断裂体系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双庆 盛菊琴 +1 位作者 曾宪伟 解朝娣 《华北地震科学》 2011年第2期57-64,共8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及静态位移解理论,采用前人反演的汶川8.0级地震破裂过程时空参数,定量计算分析汶川地震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断裂体系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具逆冲右旋性质的汶川地震,在汶川—宝鸡一线以东产生顺时针的位移扰动场,以西... 利用有限元方法及静态位移解理论,采用前人反演的汶川8.0级地震破裂过程时空参数,定量计算分析汶川地震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断裂体系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具逆冲右旋性质的汶川地震,在汶川—宝鸡一线以东产生顺时针的位移扰动场,以西产生逆时针的位移扰动场,这与该分界两侧附近的活断层整体走滑方向相一致。水平剪切应力场的局部极值区与震后的鄂尔多斯块体西南边界附近的断裂体系小震活动有对应性。震后数值模拟还表明汶川地震使得海原断裂带、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剪应力增强和地震暂缺的矛盾解释区也许是未来前兆观测更要密切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有限元模拟 静态位移解 鄂尔多斯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