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航站楼隔震结构屈重比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解琳琳 黄曼婷 +4 位作者 李爱群 卜龙瑰 束伟农 王心宇 刘谦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满足机场航站楼隔震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结构、钢屋盖及其支承钢柱的综合控制需求,以一个8度区机场航站楼隔震结构为原型,设计了屈重比分别为2.04%、2.47%、2.97%、3.52%、4.03%的5个分析案例,研究了屈重比对9个隔震设计关键指标... 为满足机场航站楼隔震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结构、钢屋盖及其支承钢柱的综合控制需求,以一个8度区机场航站楼隔震结构为原型,设计了屈重比分别为2.04%、2.47%、2.97%、3.52%、4.03%的5个分析案例,研究了屈重比对9个隔震设计关键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隔震层,大震下隔震层最大位移随屈重比的降低显著增加,当屈重比达到2.47%时隔震层位移达到规范上限值660 mm;对于上部结构,面积大、高度高的A1区钢结构的设计关键指标在整体结构抗震性能中起控制作用,中震减震系数、大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和大震最大位移角随屈重比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当屈重比为3.52%时A1区的中震减震系数达到0.404,无法满足规范抗震设防烈度降一度的隔震目标.建议机场航站楼隔震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面积大、高度高的钢结构,并充分检验各结构区段的隔震控制效果能否满足预期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机场航站楼 屈重比 设计关键指标 钢屋盖
下载PDF
RC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地震韧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解琳琳 范子麦 +2 位作者 王心宇 曾德民 杨参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7,共11页
高烈度地区重要建筑往往采用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隔震技术设计该类建筑,满足《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要求,甚至满足罕遇地震下的高韧性目标需求,成为了该类结构设计的重点难题。该研究以一8度区的RC... 高烈度地区重要建筑往往采用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隔震技术设计该类建筑,满足《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要求,甚至满足罕遇地震下的高韧性目标需求,成为了该类结构设计的重点难题。该研究以一8度区的RC框架-剪力墙工程为例,对该结构的抗震方案展开了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地震韧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隔震结构提出了3种上部结构设计理念,并设计了3个隔震案例,进行了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韧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抗震结构在设防地震下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需求,抗震韧性等级仅为一星;按降一度贴限设计确定隔震上部结构截面且按降一度确定上部结构配筋时,设防地震下需3.1 d的修复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使用功能,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韧性等级为二星;按降半度贴限设计确定上部结构截面,且按降一度确定上部结构配筋时,建筑功能可基本不中断,满足正常使用需求,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韧性等级仍为二星;按不降度贴限设计确定上部结构截面且按降一度确定上部结构配筋时,建筑功能完全不中断,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罕遇地震下可达到韧性三星。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高烈度地区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隔震韧性设计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隔震 地震韧性设计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
下载PDF
套筒灌浆缺陷连接足尺预制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解琳琳 钟勃健 +4 位作者 陈曦 苗启松 刘谦敏 杨参天 王心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76,共9页
灌浆套筒连接是预制混凝土结构最常用连接方式,灌浆不饱满缺陷是影响灌浆套筒连接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明确不同缺陷率对该类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该研究考虑无灌浆缺陷、45%缺陷率和60%缺陷率三种情况,设计并制作了3个足尺预制柱进行... 灌浆套筒连接是预制混凝土结构最常用连接方式,灌浆不饱满缺陷是影响灌浆套筒连接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明确不同缺陷率对该类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该研究考虑无灌浆缺陷、45%缺陷率和60%缺陷率三种情况,设计并制作了3个足尺预制柱进行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通过与无灌浆缺陷试件对比,分析套筒灌浆缺陷连接对柱构件破坏模式、滞回特征、延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于无缺陷试件的弯曲破坏特征和饱满滞回耗能特征,灌浆缺陷试件呈现出钢筋滑移破坏特征和捏拢滞回特征,延性变形系数为2.8~3.5,小于无缺陷试件的5.8。在发生钢筋滑移前,灌浆缺陷仅一定程度影响屈服荷载和峰值承载力。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灌浆套筒连接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柱 灌浆套筒连接 灌浆缺陷率 足尺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烈度区某RC框架-剪力墙结构减震前后抗震韧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解琳琳 许天赐 +3 位作者 安楠 刘谦敏 王心宇 李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0,共7页
以位于8度区(0.30g)的某13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对其减震前后的抗震韧性水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减震前的抗震韧性等级为零星,修复时间控制了韧性等级,加速度... 以位于8度区(0.30g)的某13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对其减震前后的抗震韧性水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减震前的抗震韧性等级为零星,修复时间控制了韧性等级,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修复费用主导了总修复费用,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主导了总修复时间;采用黏滞阻尼器减震技术后,结构在大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楼面绝对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23.5%和16.8%;结构构件的损伤得到控制,从而有效控制了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结构抗震韧性等级提升至一星。虽然减震后的楼面绝对加速度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高于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阈值,导致减震前后该类构件的修复时间和修复费用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黏滞阻尼器 减震结构 损伤阈值 抗震韧性评价
下载PDF
高层建筑地震损伤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5
作者 王涛 王载 +12 位作者 张锡治 黄世敏 解琳琳 毛宗原 严加宝 王啸霆 种迅 孙江波 万金国 刘谦敏 尚庆学 陈晗 杨参天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1期56-58,共3页
地震是我国高层建筑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高层建筑依靠主体结构自身的延性损伤来耗散地震能量,尚不能有效引导损伤发展和控制震损模式,难以保全高层建筑的震后使用功能。项目组以提升试验仿真还原度、创新结构控制新理念和研发关键新... 地震是我国高层建筑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高层建筑依靠主体结构自身的延性损伤来耗散地震能量,尚不能有效引导损伤发展和控制震损模式,难以保全高层建筑的震后使用功能。项目组以提升试验仿真还原度、创新结构控制新理念和研发关键新构件为目标,深入开展了高层建筑“地震致损机理”剖析、“可控减震体系”创新和“高效消能构件”研发三个方面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推动了高层建筑地震损伤控制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损伤控制 弯剪解耦控制 损伤可控非结构构件 易更换消能装置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肌少症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测价值及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初丽敏 马丽霞 +3 位作者 魏唯 王欢欢 黄芩 解琳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影响因素及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6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 目的探讨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影响因素及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6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SO,分为ASO组(136例)和非ASO组(190例)。筛选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ASO的影响因素。建立合并ASO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将ASO组中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设为对照组(74例);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的患者设为观察组(62例)。匹配后,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6 min总步行距离、跛行距离、踝肱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是患者合并AS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训练后,观察组患者6 min总步行距离、跛行距离、踝肱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改善明显。结论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HbA1c和LDL-C水平是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ASO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组合运动训练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肌少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种组合运动训练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大型结构分析GPU高性能计算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解琳琳 韩博 +2 位作者 许镇 陆新征 任爱珠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4年第5期22-25,共4页
近年来我国大型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OpenSees作为一款开源有限元程序已逐渐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计算平台之一。但是由于该软件的矩阵求解器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型结构的计算需求。因此本文以GPU高性能求解为技术手段... 近年来我国大型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OpenSees作为一款开源有限元程序已逐渐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计算平台之一。但是由于该软件的矩阵求解器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型结构的计算需求。因此本文以GPU高性能求解为技术手段,在OpenSees中集成了两个基于迭代法的并行线性求解器,并通过两个大规模模型验证了基于GPU进行大型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加速比9~15),为进一步开展基于OpenSees的大型结构地震灾变行为研究提供了高效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结构 弹塑性分析 OPENSEES GPU 并行迭代线性求解器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试验数值分析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解琳琳 叶献国 +1 位作者 种迅 蒋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73-277,共5页
为较好研究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通过合理选取材料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由纤维截面建立的基于力的梁柱单元对课题组2根及清华大学4根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 为较好研究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通过合理选取材料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由纤维截面建立的基于力的梁柱单元对课题组2根及清华大学4根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力的纤维截面梁柱单元能够较好地模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柱的滞回反应以及耗能特性;基于修正的Kent-Park方法计算的受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参数能较好地体现柱的受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关系 基于力的梁柱单元 低周反复荷载 滞回反应 能量耗散系数
下载PDF
灌浆套筒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易损性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解琳琳 李晓园 +3 位作者 李爱群 杨参天 王心宇 钱永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5-941,共7页
为实现灌浆套筒连接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根据57个足尺灌浆套筒连接剪力墙试验数据进行易损性分析.首先,以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依据该类构件的损伤演化特征提出了6个损伤状态;其次,获得了该类剪力墙的易损性模型和各损伤状态... 为实现灌浆套筒连接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根据57个足尺灌浆套筒连接剪力墙试验数据进行易损性分析.首先,以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依据该类构件的损伤演化特征提出了6个损伤状态;其次,获得了该类剪力墙的易损性模型和各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参数,量化评价了设计轴压比和剪跨比2个关键设计参数对其易损性的影响;最后,将灌浆套筒连接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的易损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坐浆层或墙体开裂外,其余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均可较好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灌浆套筒连接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之间的易损性参数存在差异,保护层剥落和钢筋受压屈曲对应的位移角拟合中值绝对差值均达到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套筒 装配式剪力墙 损伤状态 易损性曲线 现浇剪力墙
下载PDF
隔震建筑橡胶柔性管道易损性模型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解琳琳 闫海洋 +3 位作者 曾德民 李爱群 杜志超 钟勃健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90,共9页
隔震技术是实现建筑地震韧性的有效手段,隔震层中存在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功能重要,但现阶段缺乏该类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和损失后果函数,因而隔震结构的韧性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一问题,以橡胶柔性管道为对象,基于前期... 隔震技术是实现建筑地震韧性的有效手段,隔震层中存在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功能重要,但现阶段缺乏该类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和损失后果函数,因而隔震结构的韧性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一问题,以橡胶柔性管道为对象,基于前期开展的管道试验,明确了该类管道的2个关键损伤状态,建立了公称内径50 mm和100 mm的柔性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综合考虑各种成本,提出了修复费用后果函数,根据24个试件拆卸和安装时间数据确定了修复时间后果函数,从而建立了上述管道的损失后果函数。在此基础上,以一5层RC框架隔震结构为例,考虑公称内径和设计长度影响,设定了6种管道方案,评价了结构在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韧性水准。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柔性管道修复费用占比最高可达88.5%和29.4%,但其修复工时对建筑修复时间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设防地震下加大设计长度可使管道修复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但罕遇地震下由于变形大,当管道长度小于相关规范建议值时增大管道长度也无法有效避免管道破坏,反而会导致管道修复费用增大。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隔震建筑地震韧性设计和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地震韧性 橡胶柔性管道 易损性模型 损失后果函数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爱群 周坤朋 +1 位作者 王崇臣 解琳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传统木构修缮技术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需求,而现代技术尚不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技术体系不足.对此,借鉴国内外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最新的实践探索,从理念、工作流程、技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在理念上,应满足建筑遗产价值保护需求,并考虑中国建筑文化、审美特点;在流程体系上,应综合多学科的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系统严谨的流程体系;技术上,应在传承和探索传统技术基础上积极引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弥补传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木结构 修复加固 技术现状 展望
下载PDF
高烈度区近断层RC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隔震设计关键参数取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爱群 刘立德 +2 位作者 曾德民 杨参天 解琳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以2栋设防烈度为8.5度、近断层且具有不同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工程案例为原型,考虑不同隔震设计方案(核心筒下沉隔震方案和整体±0隔震方案)的影响.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屈重比对该类结构减震系数和隔震层位移... 以2栋设防烈度为8.5度、近断层且具有不同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工程案例为原型,考虑不同隔震设计方案(核心筒下沉隔震方案和整体±0隔震方案)的影响.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屈重比对该类结构减震系数和隔震层位移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近场影响系数的取值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减震系数和隔震沟尺寸要求分别决定了RC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结构屈重比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适用于该类结构的合理屈重比的取值范围为2%~3%;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布特征一致,但近场下的结构响应明显强于远场下的结构响应;当断层距小于5 km时,近场影响系数可适当放宽至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隔震结构 屈重比 近场影响系数 框架核心筒结构
下载PDF
两层带开洞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种迅 张蓝方 +4 位作者 万金亮 王德才 叶献国 解琳琳 邵徽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6-183,共8页
为研究带窗洞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中窗下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该文对两个带不同高度窗下墙的两层预制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带窗下墙预制剪力墙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为研究带窗洞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中窗下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该文对两个带不同高度窗下墙的两层预制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带窗下墙预制剪力墙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试验结果分析揭示了窗下墙对带开洞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试件在初始受力阶段,窗下墙与下层连梁作为一根整体连梁共同工作,此后二者逐渐脱开,形成两根并列布置的双连梁;两试件的破坏形态均为墙肢根部和双连梁两端形成塑性铰,最终塑性铰区混凝土被压碎;窗下墙较高的试件W-2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均大于W-1,延性和耗能能力则小于W-1;预制剪力墙构件中的窗下墙可显著提高该类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对带窗下墙的预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对窗下墙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下墙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蒙古沙冬青根系DSE定殖与土壤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少杰 侯力峰 +2 位作者 解琳琳 胡从从 贺学礼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7-507,共11页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荒漠地区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生态分布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7月从乌海、磴口、阿拉善左旗、民勤和沙坡头5个样地采集蒙古沙冬青根围0~10、10~20、20~30、30~4...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荒漠地区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生态分布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7月从乌海、磴口、阿拉善左旗、民勤和沙坡头5个样地采集蒙古沙冬青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cm共5个土层土壤样品,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系统研究了DSE生态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根系DSE分布与环境密切相关,其分布在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定殖率表现为阿拉善左旗>乌海>沙坡头>民勤>磴口.5个样地DSE平均定殖率为52.02%,说明蒙古沙冬青与DSE能形成良好根-菌共生关系.不同样地土壤性质差异显著,对DSE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同一样地不同土层,DSE分布与土壤理化指标均表现出浅土层大于深土层的趋势.CCA结果表明,DSE菌丝、微菌核、定殖率和定殖强度在CCA排序轴上得到较好分化.CCA二维排序图表明,乌海样地影响DSE菌丝定殖的主要土壤因子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速效P;磴口样地主要为碱解N和有机C;阿拉善左旗样地主要为ALP和pH;民勤样地主要为pH、ALP和土壤脲酶(Urease);沙坡头样地主要为ACP、Urease和碱解N.研究表明,不同地区DSE分布受不同土壤因子影响,这可为荒漠地区土壤状况评估以及改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 定殖率 土壤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亚芳 解琳琳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22期118-119,共2页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内容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疗知识,为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患者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或提高生活质...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内容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疗知识,为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患者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近年来,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从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入手,探讨分析实施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寻求、总结具体的对策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自身疾病 行为干预 护理实践 医疗知识 信息传播 健康观念
下载PDF
蒙古沙冬青AM真菌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坤 解琳琳 +1 位作者 成斌 贺学礼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了揭示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AM真菌遗传多样性以及环境对AM真菌遗传特征的影响,为AM真菌形态学分类提供依据,选取内蒙古地区乌海、阿拉善、磴口、乌拉特后旗等4个样地,结合孢子形态鉴定和分子克隆方法研究了样地间AM真菌分子特征及其差... 为了揭示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AM真菌遗传多样性以及环境对AM真菌遗传特征的影响,为AM真菌形态学分类提供依据,选取内蒙古地区乌海、阿拉善、磴口、乌拉特后旗等4个样地,结合孢子形态鉴定和分子克隆方法研究了样地间AM真菌分子特征及其差异性,并比较了荒漠、农田、人工繁育和森林等4种不同生态系统中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的遗传距离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条件下,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同种AM真菌种内遗传变异小,4个样地共有的AM真菌遗传相似度较高。内蒙古荒漠系统F.mosseae遗传距离显著小于其他生态环境F.mosseae的遗传距离,环境差异能够影响AM真菌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F.mosseae与管柄囊霉属更为近缘,同意将其归入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冬青 AM真菌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抗规和隔规的RC框架隔震结构设计对比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尹传印 解琳琳 +4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陈曦 閤东东 杨参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204,212,共9页
未来我国隔震设计将存在两个依据,包括抗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隔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两种规范的设计方法和关键设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而关于两种规范的设计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RC框架隔震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两... 未来我国隔震设计将存在两个依据,包括抗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隔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两种规范的设计方法和关键设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而关于两种规范的设计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RC框架隔震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两种规范设计了具有不同结构高度的3组6个案例,明确了基于隔规设计的控制因素,对比分析了基于两种规范设计的结构的地震响应和经济性差别。该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隔规设计的控制因素为底部剪力比。相比于抗规,基于隔规设计时上部结构可采用更柔的设计方案,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存在15%~20%左右的降低,但由于上部结构刚度降低程度大于地震作用降低程度,导致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程度显著增加。在材料用量方面,基于隔规设计时混凝土用量存在7.7%~12.1%的减小,钢筋用量则存在11.02%~26.29%的增加;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混凝土用量减少程度逐渐增大,而钢筋用量增大程度逐渐减小。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RC框架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隔震结构 隔震规范 抗震规范 设计对比 材料用量
下载PDF
建筑隔震金属柔性管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嘉茗 解琳琳 +3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杨参天 杜红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8-216,共9页
隔震层中具有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显著影响隔震建筑的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然而目前对于柔性管道抗震性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量大面广且承载重要功能的竖向安装金属柔性管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工程应用现状和相关规范建议,以400... 隔震层中具有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显著影响隔震建筑的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然而目前对于柔性管道抗震性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量大面广且承载重要功能的竖向安装金属柔性管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工程应用现状和相关规范建议,以400 mm变形为目标,以公称内径、管道安装长度、管道设计长度为研究变量,共设计了9组27个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金属柔性管道的损伤演化模式、关键损伤状态及其变形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工程上采用的柔性管道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大变形需求或存在安全隐患,规范建议的方案则可很好地满足目标;对于破坏的柔性管道主要经历两个关键状态,即外金属套网绷直和单侧完全拔出破坏,破坏后无法承受工作压强需要更换;水平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管道安装长度和管道设计长度,随两者的增大而增大;破坏主要取决于管道受拉竖向荷载分量,该分量近似正比于公称内径,破坏水平荷载随着公称内径和极限水平位移的增大而增大。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建筑隔震金属柔性管道的抗震设计和易损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金属柔性管道 抗震性能 损伤状态 变形和承载能力
下载PDF
适用于区域RC框架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嘉茗 解琳琳 +3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杨参天 刘谦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6-234,247,共10页
近年来,区域建筑地震韧性提升已逐渐成为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典型区域建筑RC框架结构为例,综合考虑区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关键设计指标把握能力、关键结构响应预测能力和韧性水准评价结果为核心目标,研究了适用于该类结... 近年来,区域建筑地震韧性提升已逐渐成为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典型区域建筑RC框架结构为例,综合考虑区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关键设计指标把握能力、关键结构响应预测能力和韧性水准评价结果为核心目标,研究了适用于该类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基于基本案例,首先评价了广泛使用的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无法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底部剪力比,更重要的是无法预测影响韧性水准的关键结构响应最大楼面绝对加速度。鉴于此,该文建议了一种基于铁木辛柯梁的组合简化模型,可准确把握上述关键设计指标和结构响应。以一栋既有RC框架结构为例,实现了基于该简化模型的隔震韧性提升,并用于指导该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实际工程设计,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和预测关键结构响应,且韧性评价结果与精细模型评价结果相对误差小于4.5%,而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预测的修复费用和工时误差分别高达177%和31.5%,表明该文建议的简化模型可服务于区域RC框架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韧性提升 隔震 简化模型 底部剪力比 楼面绝对加速度
下载PDF
建筑隔震橡胶柔性管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德民 刘文科 +4 位作者 解琳琳 李爱群 杜志超 陈曦 耿海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9,共8页
橡胶柔性管道在隔震建筑中逐渐得到应用,其震后能否正常工作会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该文选取竖向安装的橡胶柔性管道作为研究对象,变形位移需求为400 mm,考虑2种公称内径和4种管道设计长度影响,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类... 橡胶柔性管道在隔震建筑中逐渐得到应用,其震后能否正常工作会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该文选取竖向安装的橡胶柔性管道作为研究对象,变形位移需求为400 mm,考虑2种公称内径和4种管道设计长度影响,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类管道的地震损伤演化模式、变形和承载能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长度较小的管道均无法满足预期变形目标,经历管道绷直以及单侧断裂破坏两个关键状态,震后必须更换;对于设计长度符合规范建议的管道,则可以满足变形需求;回归分析获得了管道公称内径和设计长度与其水平变形能力之间的量化关系;管道设计长度相同时,管道公称内径与其破坏时的水平极限荷载呈正相关关系,但大公称内径和小公称内径管道的极限水平荷载之比小于公称内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橡胶柔性管道 抗震性能 损伤状态 变形和承载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