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政治經济学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續十五)
- 1
-
-
作者
計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7年第1期55-55,共1页
-
文摘
对外貿易壟断制(对外貿易專营制)(三四八) 对外貿易壟断制是苏联所实行的对外貿易政策。一九二五年十月俄共(布)中央委員会全会决議中指出:“对外貿易壟断底实質在于:国家本身經过特設之机关(对外貿易人民委員部)而进行对外貿易;規定何种組織,何种部門,在何种范圍內可以进行直接的对外貿易活动;根据提高經济与社会主义建設的任务,以制定进出口計划的方法規定进出口貨物的数量与种类;以实行进出口貿易許可証及进出口貨物的定量制度的办法。調节輸入与輸出,調节对外貿易組織之活动。”(“联共(布)关于經济建設問題的决議”,人民出版社版,第一輯,第一六五頁)
-
关键词
对外贸易管制
社会主义
进出口商
苏联
政治
资本主义国家
外置
政策
出版社
俄共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济学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續十九)
- 2
-
-
作者
計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7年第5期54-56,共3页
-
文摘
第二十三章社会主義工業化社会主义工棠化(864) 工業化就是变落后的农業国家为先进的工業国家。工棠化的类型有兩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工業化。一种是社会主义工業化。资本主义工業化是从工場手工業阶段向机器大工业阶段过渡的时期开始的,每一个發达的資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实現资本主义工業化的基础上發展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工業化則是在經济發展落后的国家。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
帝国主义
政治
落后
生产力水平
劳动人民
技术改造
社会生产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济学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续二一)
- 3
-
-
作者
計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7年第12期63-64,共2页
-
文摘
预购合同制(383,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证人民主要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畜产品、蔬菜等以及工业原料的供应,每年在农产品收获期间,必须进行大规模采购工作。在苏联,这种采购是按苏联政府批准的计划,根据集体农庄或个体农民与国家缔结的合同来进行。这种合同是在农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前缔结的。合同预先规定集体农庄或农民收获后应交售的农产品数量、品种、质量及期限;国家预付一批价款(订金)并在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援助等。因此,这种合同称为预购合同。在农产品收获时期,国家即按预购合同进行收购。通过预购合同制使社会主义工业、工人阶级和农业及农民获得了直接的联系。
-
关键词
集体农庄
社会主义
合同制
信用合作社
农民
农产品
苏联政府
资本主义
合作化
劳动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济学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续二十)
- 4
-
-
作者
計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7年第6期55-57,共3页
-
文摘
第二十四章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 (377) 农业集体化是把个体的小农户联合和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大农庄即集体农庄的过程.在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实现农业集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些国家中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对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的工业、运输业等都门立即实行了社会主义国有化,从而建立了以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大工业.但在农业中。
-
关键词
集体农庄
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合作社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社会
合作化
农民
列宁
社会主义国有化
生产资料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济学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續十七)
- 5
-
-
作者
計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7年第3期54-55,共2页
-
文摘
过渡时期經济的基本矛盾(三五二) 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存在着多种經济成分,各种性質不同的經济成分之間是存在着矛盾的,如社会主义經济同資本主义經济和个体經济之間存在着矛盾,資本主义經济同个体經济之間也存在着矛盾等等,但在这各种矛盾中間,最基本的是社会主义同資本主义間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業的成敗,这种矛盾是按照“誰战胜誰”的原則展开的,矛盾的双方在斗爭中都力圖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陣地,力圖把小商品生产者爭取到自己这方面来,小商品經济虽然同資本主义經济有着深刻的矛盾,但它同时是資本主义存在和产生的溫床,因此,在解决社会主义同資本主义矛盾的同时。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过渡时期
基本矛盾
矛盾解决
帝国主义
余粮收集制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济学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續十八)
- 6
-
-
作者
計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7年第4期53-54,共2页
-
文摘
新经济政策(358) 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过渡时期所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市场,商业和货币流通的利用,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同农民的经济联盟,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和农民经济间的结合,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指出:新经济政策之基本的和有决定意义的任务,就是奠定已开始建设的新经济与千百万农民所经营的农民经济间的联合。斯大林也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市场,利用市场,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
余粮收集制
农民经济
基本的
斯大林
列宁
过渡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济学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續十六)
- 7
-
-
作者
計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7年第2期55-56,共2页
-
文摘
国家资本主义(三四九) 从一般的含义来說,国家资本主义是在国家政权直接控制和监督下的一种資本主义。它存在于資本主义国家,也曾存在于苏联从資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过渡时期的一定阶段,国家資本主义也有存在的必要。但由于資产阶級国家和無产阶級專政的国家有着本質的区別,因而存在于不同性質的国家的国家資本主义也有本質的区別。在資本主义国家,国家資本主义“乃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当国家政权直接控制某些資本主义企业时的一种資本主义。”(“列宁文选”。
-
关键词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
过渡时期
国家政权
列宁
苏联政府
资本家
不同性
直接控制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续五]
- 8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2期49-52,共4页
-
文摘
第八章工资劳动力价格(一二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就是说,工资按其实质来说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表面上看来,却好像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劳动价值”或“劳动价格”的形态。为什么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会表现为劳动的价值与价格的形态呢?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劳动力的价格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给付,这样,一方面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另一方面是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好像工资就是购买劳动的价格;第二,工资是按工作时间或产品件数来支付的,这样,劳动力的价格就不是直接表现出来。
-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工人
工资制度
资本家
劳动价格
劳动量
劳动力价格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价值
社会主义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续十三〕
- 9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11期56-60,共5页
-
文摘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二七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的学说,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在自己的许多著作中,一再地研究和论证了这一规律的作用和意义。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跃进性,是必不可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版,第六六页)
-
关键词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
政治条件
剩余价值
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制度
不平衡性
不平衡规律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续六)
- 10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3期47-56,共10页
-
文摘
第九章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再生产(一四四)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经常更新与不断重复。马克思曾经指出:当我们从生产的不断联系和不断更新来考察时,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人类为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资料(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决不能满足人类长久生存的需要。这就要求不断再生产出新的物质资料来。因此,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曾说过:假如一个国家终止了生产,不用说一年,即今是几个星期,它也会因饥饿而减亡。既然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因而,生产的条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任何社会的生产,都需要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作为前提,同样,它们也是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其次。
-
关键词
资本主义制度
年剩余价值率
劳动力
资本家
再生产过程
工人
可变资本
必要条件
固定资本
再生度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续七〕
- 11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4期47-55,共9页
-
文摘
第十一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一六六)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是在商品生产中资本家所耗费了的东西。它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与商品的实际费用并不相同,后者等于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即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再加剩余价值,它与商品的价值相等。商品的实际费用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劳动的消耗来计算。而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则是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资本的消耗来计算,从而,它的数额必然要比商品的价值为小。这是因为资本家在商品生产中,并不耗费自己的劳动。
-
关键词
资本主义制度
剩余价值率
职能资本家
商品生产
借贷资本
平均利润率
信用
商品价格
流通费用
社会主义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积(初稿)[续四]
- 12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1期49-54,共6页
-
文摘
第七章资本和剩馀价值.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所有制(一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佔有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私有制的形式之一,也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最后一种私有制形式。它和奴录主私有制及封建主私有制不同,这两种私有制是以生产工作者——奴录和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徵。
-
关键词
资本家
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所有制
工人
工作日
商品
资本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
基本经济规律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续十一〕
- 13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Z1期84-93,共10页
-
文摘
第十六章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二二七)资本主义经济自一八二五年以来,每隔八——十二年或者更少的时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危机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堆在仓库或被销毀;生产急剧缩减,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商业、信用遭到破坏,现金奇缺;失业工人急剧增加。资本主义整个国民经济陷于惊涛骇浪之中。经济危机所表现的生产过剩,决不是在满足了劳动群众需要以后的过剩。
-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危机时期
出售价格
托拉斯
经济危机
商品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卡特尔
康采恩
再生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
- 14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5期52-56,共5页
-
文摘
银行利润(一八五)银行利润是银行资本家经营银行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是剩余价值的一个特殊的转化形态。银行的主要业务一方面是吸收存款,另一方面是放出贷款。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对存款人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而在放出贷款时则从贷款人收取一定的利息。银行的贷款利息大于存款的利息,其中的差额就是银行利润的泉源。当然,并不是这种差额的全部都构成为银行利润。
-
关键词
资本主义制度
股份公司
股票
剩余价值
交易所
大资本家
银行资本
银行利润
复本位制
利息率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续十四〕
- 15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12期57-62,共6页
-
文摘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三二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中间阶层即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经济学派别。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期。这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主要国家中已取得了统治地位。但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胜利而来的,是广大的劳动群众的破产和贫困。这样就使小生产者在反对封建主义斗争中,又看到了一种更可怕的力量——资本主义力量的威胁,产生了企图阻止资本主义发展和退回到旧的社会制度去的幻想。
-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国有化
资本主义制度
过渡时期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工人监督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
- 16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7期48-56,共9页
-
文摘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一九八)“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所宣传的一种反动理论。最初提出这种“理论”的是资产阶级的学者杜尔阁。以后马尔萨斯及其他许多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者,都利用这种“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
关键词
资本主义私有制
剩余价值
土地所有者
收入
地租
社会主义
土地占有
劳动人民
土地私有制
价格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续十二〕
- 17
-
-
作者
计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6年第10期59-62,共4页
-
文摘
第十八章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殖民地半殖民地宗主国(二五八)在政治和经济上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利,受别的国家统治和压迫的国家,叫做殖民地。如朝鲜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曾经是荷兰的殖民地等等。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仍然是处在殖民地的地位,被帝国主义国家残酷地掠夺和奴役着。如尼日利亚、塞浦路斯等是英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等是法国的殖民地,关岛、萨摩亚群岛等是美国的殖民地……。
-
关键词
殖民地人民
帝国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殖民体系
半殖民地
宗主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家独立
政治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續二)
- 18
-
-
作者
計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5年第11期38-49,共12页
-
文摘
第二篇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 (甲) 壟斷前的资本主義 第四章商品生產。商品和貨幣商品(七○)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生產品。商品經過交換之後,出賣者便喪失了對它的所有權,而買主則變成它的所有者。任何一種商品都具有兩種屬性:第一,它能够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具有使用價值;第二,它能够按一定比例與其他商品相交換,具有價值。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交换值
私有制
所有者
商品交换
流通手段
本主
表现形式
支付手段
商品流通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
- 19
-
-
作者
計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5年第Z1期80-86,共7页
-
文摘
前言 (一)為配合‘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學習,我們將該書一部分名词作了一些解釋,按該書篇章順序陸續發表。 (二)選擇名詞的範圍,僅限於政治經濟學上常見的主要名词。同時,考慮到學習進度,和適應初學同志的理解程度,因而对有些名词的解释未完全採取历史的叙述方法,而只是簡要地介紹了它們在某一特定經济制度下所具有的基本含義和基本內容。 (三)為了便於檢查,每條名詞下面括號內註有數字,表明該名詞出現在‘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譯合訂本的頁數。 (四)由於編寫者水平所限,解釋中不妥之處定所難免,請同志們指正。
-
关键词
工具
政治制度
规律
资料
本主
商品交换
自然界
氏族制度
资本家
公有制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名詞簡釋[初稿](續一)
- 20
-
-
作者
计齋
-
出处
《教学与研究》
1955年第10期53-58,共6页
-
文摘
村社(二○) 村社又叫作鄰社、鄉社、土地公社等。它是在原始公社氏族制度瓦解過程中產生出來的一種社會的和經濟的組織。馬克思說:‘村社是走上第二種社會形態(即奴隸社會——計齋註)的過渡階段,即由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走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的過渡’(轉引自康士坦丁諾夫主編:‘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版,第七七頁)。 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氏族公社日益分成為許多大家庭,這種大家庭又叫作住宅公社、家長制的家族公社、家長制的家庭公社等等。大家庭的產生,是與從母權制氏族向家長制氏族的過渡相適應的。大家庭的成員包括着數代較近的親族,人數有的竟達百餘人。隨着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增長。
-
关键词
封建主
封建制度
小商品
本主
私有制
大家庭
村社
土地
公有制
氏族制度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