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便涂片检查对婴幼儿秋季腹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1 位作者 广慧芳 张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8-48,共1页
我们于97年8月至98年11月应用粪便涂片染色法对我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30例做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的检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我院收住院的秋季腹泻30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月~1岁16... 我们于97年8月至98年11月应用粪便涂片染色法对我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30例做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的检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我院收住院的秋季腹泻30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月~1岁16例,~3岁14例,平均年龄1.2岁,病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道微生态失调 婴幼儿 粪便涂片
下载PDF
婴幼儿与肠道菌群失调 被引量:3
2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1 位作者 杨润英 候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婴幼儿 肠道菌群失调 微生态平衡
下载PDF
皮肤自主神经锻炼对直立调节障碍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3 位作者 马丽光 陈强 杨润英 马永彦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直立调节障碍 治疗 皮肤自主神经锻炼法
下载PDF
脑结核球破裂致结核性脑膜炎1例
4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636-637,共2页
男,12岁. 因发热、头痛、呕吐5 d,烦躁、四肢发凉12 h入院. 5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38.5℃,无寒战;伴无规律性前额阵发性疼痛,非喷射状呕吐3~4次/d,为胃内容物. 当地医院头颅CT 示右侧脑实质大片低密度影,给予甘露醇、头孢曲松钠、地塞米... 男,12岁. 因发热、头痛、呕吐5 d,烦躁、四肢发凉12 h入院. 5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38.5℃,无寒战;伴无规律性前额阵发性疼痛,非喷射状呕吐3~4次/d,为胃内容物. 当地医院头颅CT 示右侧脑实质大片低密度影,给予甘露醇、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等治疗4 d,头痛呕吐缓解,体温未降,于入院前1 d自行停药,入院当日体温39.5℃,头痛加重、频繁呕吐,且入院前4h四肢皮肤发凉,伴烦躁不安,小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颅内 结核 脑膜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儿童铅中毒165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1 位作者 马丽光 韩冬梅 《包头医学》 2003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9月-2003年3月铅防门诊及部分住院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对象为2002年9月-2003年3月我院铅防门诊筛查出的高铅儿童,所有患血铅水平>10ug/dL。
关键词 儿童 铅中毒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休克后胰腺损害3例临床报告
6
作者 訾慧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7期76-77,共2页
目的通过对3例儿童休克病例的回顾分析,提示休克可引起胰腺损害。方法将3例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患儿,通过对其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观察胰腺损害的出现时间及变化高峰。结果在休克后血淀粉酶、脂肪酶在1-4 d开始升高,最高峰在2-... 目的通过对3例儿童休克病例的回顾分析,提示休克可引起胰腺损害。方法将3例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患儿,通过对其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观察胰腺损害的出现时间及变化高峰。结果在休克后血淀粉酶、脂肪酶在1-4 d开始升高,最高峰在2-7 d、血淀粉酶7-11 d恢复正常、脂肪酶14 d恢复正常。结论休克可引起胰腺损害。临床上危重症时及时动态监测血清胰酶及血糖、CRP、PCT等早期敏感指标,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休克 胰腺损害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6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中外妇儿健康》 2011年第8X期196-196,共1页
目的:本文为了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包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辅助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绝大部... 目的:本文为了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包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辅助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绝大部分有发热,本组69例(占89.4%)。②仍以年长儿发病最多本组7~14岁44例(57.89%)。③咳嗽有特征性,早期干咳,部分较剧烈。本组咳嗽76例(100%)其中刺激性干咳48例(63.15),有咳痰9例(11.84%),剧烈咳嗽19例(25%)。④肺部阳性体征多不明显,本组肺部呼吸音粗55例(72,36%)。⑤胸片显示肺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密度增高影或肺实变浸润性病变增多,本组46例(60.52%),其次为肺门阴影增浓的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支气管肺炎改变。⑥血常规白细胞大多为正常,本组白细胞4—10×10~9/L 55例(72.36%),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高于相应年龄范围值,本组64例(84.21%)。结论:对于①起病急、高热不退、肺大叶实变,已应用非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要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要在寻找MP感染的证据的同时,果断加用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②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例细胞比例增高要考虑支原体肺炎,③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者病要考虑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时给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其他病原感染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强 訾慧芬 +3 位作者 侯毅 杨雯 赵海燕 马莹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5期387-391,共5页
川崎病是累及包括小型和中型口径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亦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儿童血管性疾病,心血管损害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很难用一个学说阐述清楚其发病机制。川崎病的诊断目前为止依... 川崎病是累及包括小型和中型口径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亦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儿童血管性疾病,心血管损害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很难用一个学说阐述清楚其发病机制。川崎病的诊断目前为止依然是排除性临床诊断,应用冠状动脉内径Z值对川崎病诊断、管理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识别很重要。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但部分患儿表现为IVIG抵抗。随着对川崎病深入研究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出现,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甲氨蝶呤、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等以及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本文将儿童川崎病诊治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诊治 儿童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冠状动脉Z值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强 赵海燕 +3 位作者 訾慧芬 候毅 杨雯 宋天月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冠状动脉Z值的变化情况对小儿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为川崎病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并确诊为上呼吸道...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冠状动脉Z值的变化情况对小儿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为川崎病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并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5例为对照组,收集入选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时的h-FABP及冠状动脉Z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期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h-FAB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h-FAB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左冠状动脉(LCA)Z值与左前降支(LAD)Z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右冠状动脉(RCA)Z值、恢复期RCA-Z值、LCA-Z值与LAD-Z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水平与RCA、LCA及LAD均无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RCA、LCA及LAD线性均不能影响h-FABP的水平(P>0.05)。结论(1)川崎病患儿会出现h-FABP升高,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提供一定依据。(2)川崎病恢复期患儿h-FABP明显低于川崎病急性期,能尽早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有无受损。(3)川崎病患儿早期可出现冠状动脉扩张,且极易引起LCA及LAD的扩张,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提供一定临床依据。(4)如果能在川崎病诊断标准中加入h-FABP水平且结合冠状动脉Z值,可能会更早发现及确诊川崎病,尤其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会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冠状动脉 Z值 儿童
下载PDF
异丙嗪片中毒致高血糖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永彦 訾慧芬 慕桂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98-1498,共1页
关键词 异丙嗪 高血糖症 中毒
下载PDF
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钾、氯、钙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润英 訾慧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血清钠、钾、氯、钙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50例FC患儿,其中惊厥1次30例(FCⅠ组)、惊厥2次20例(FCⅡ组),对30例发热患儿(发热组)和30例正常儿(对照组)的血清钠、钾、氯、钙水平进...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血清钠、钾、氯、钙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50例FC患儿,其中惊厥1次30例(FCⅠ组)、惊厥2次20例(FCⅡ组),对30例发热患儿(发热组)和30例正常儿(对照组)的血清钠、钾、氯、钙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CⅠ组、FCⅡ组、发热组及对照组4组间血钾、血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组血钠、血钙明显低于发热组和对照组(P<0.05);FCⅡ组血钠明显低于FCⅠ组(P<0.05)。结论:小儿FC存在低血钠、低血钙,惊厥次数越多,血钠越低;在常规治疗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以减少FC的复发,减轻脑组织和其它重要脏器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惊厥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强 訾慧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3期275-277,共3页
肺炎支原体对小儿机体损害包括病原体直接侵犯损害和感染后免疫损害。其中免疫性损害可促进重症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故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治疗尤为重要,包括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中药、抗生素、维生素D、特异性... 肺炎支原体对小儿机体损害包括病原体直接侵犯损害和感染后免疫损害。其中免疫性损害可促进重症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故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治疗尤为重要,包括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中药、抗生素、维生素D、特异性疫苗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免疫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泵控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佩铂 訾慧芬 +2 位作者 陈强 马丽光 韩冬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博利康尼 雾化吸入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佐治重症肺炎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杨润英 訾慧芬 +1 位作者 王云丽 崔艳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11期1130-113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重症肺炎 综合治疗 中毒性肠麻痹 中毒性脑病 合并症
下载PDF
地芬诺酯中毒1例
15
作者 杨润英 訾慧芬 宋天月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73-273,284,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因“意识不清、呼吸困难1小时”于2003年11月11日收入院。患儿于入院一个小时前在玩耍中出现精神萎糜、嗜睡,继而呼之不应、意识不清,口唇间断性发绀,家长发现床边及地面有散在的5、6粒药片(当时药名不详...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因“意识不清、呼吸困难1小时”于2003年11月11日收入院。患儿于入院一个小时前在玩耍中出现精神萎糜、嗜睡,继而呼之不应、意识不清,口唇间断性发绀,家长发现床边及地面有散在的5、6粒药片(当时药名不详,次日在沙发里发现开盖的地芬诺酯药瓶,约少了十几粒),急诊人院。患儿系剖腹产,既往体健,无惊厥史及外伤史,无异物吸入史,无心肺肾及心血管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院 患儿 中毒 床边 心血管疾患 发绀 外伤史 家长 意识 玩耍
下载PDF
氟哌啶预防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所引起的恶心、呕吐临床观察
16
作者 李佩铂 訾慧芬 胡剑平 《包头医学》 2005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氟派淀 硬膜外 吗啡 镇痛 观察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100例麻醉体会
17
作者 李佩铂 訾慧芬 《包头医学》 2006年第1期6-6,共1页
关键词 连硬 前列腺 等离子电切
下载PDF
儿童热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美玲 訾慧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6-89,共4页
热性惊厥既往又被称为高热惊厥,主要发生于6个月~6岁的儿童,其患病率欧美国家为2%~5%,中国为0.5%~1.5%,日本为6%~9%,印度为5%~10%[1]。热性惊厥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持续状态一般认为是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有研究表... 热性惊厥既往又被称为高热惊厥,主要发生于6个月~6岁的儿童,其患病率欧美国家为2%~5%,中国为0.5%~1.5%,日本为6%~9%,印度为5%~10%[1]。热性惊厥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持续状态一般认为是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有研究表明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2]。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儿童较一般人群发展为癫痫的风险有所增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持续状态 特殊表现形式 高热惊厥 遗传因素 患病率 欧美国家
下载PDF
小儿热性惊厥与NLR、MPR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美玲 訾慧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率(MPR)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0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发热未惊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9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率(MPR)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0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发热未惊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细胞及电解质进行分析,并计算NLR及MPR值。结果观察组NLR和MP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钾、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氯、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MPR的ROC曲线提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3.79,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56.0%;MPR的最佳临界值为0.03255,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53.2%。结论NLR和MPR与热性惊厥具有相关性。同时,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可能也是热性惊厥的重要诱因,其中以血钠、血钾降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率 儿童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
20
作者 张艳梅 訾慧芬 +2 位作者 殷玉鲜 杨润英 马永彦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检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结果: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均有增高,患儿血液粘稠度呈高凝状态;经活血化瘀改变学液粘...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检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结果: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均有增高,患儿血液粘稠度呈高凝状态;经活血化瘀改变学液粘稠度,患儿皮疹无反复出现,尿蛋白转阴。结论:在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下,对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出现的高凝状态,采用活血化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肾脏损害,促进蛋白尿及血尿、皮疹消退,减少长期应用激素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血液流变学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