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吕婧 易静 +3 位作者 詹云凯 伍沁芳 郑圆媛 龚锦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899-901,共3页
目的 探讨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于该院消化内科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组(观... 目的 探讨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于该院消化内科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组(观察组)、胃黏膜非萎缩非肠化组(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胃功能4项检查[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幽门螺杆菌(Hp)抗体],对比两组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差异,比较Hp抗体阳性组与Hp抗体阴性组PGⅠ、PGⅡ、PGR的差异,并分析Hp抗体检测结果与PGⅠ、PGⅡ、PG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p抗体阳性率为44.44%(20/45),高于对照组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GⅡ水平为(12.85±3.47)μg/L,高于对照组的(8.15±2.65)μg/L,观察组PGⅠ水平为(85.45±16.85)μg/L、PGR为6.65±2.11,低于对照组的(123.50±32.25)μg/L、15.1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抗体阳性组PGⅡ水平较Hp抗体阴性组高,PGⅠ、PGR水平较Hp抗体阴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抗体检测结果与PGⅠ、PG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PG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功能4项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发生关系密切,可将其作为检测胃黏膜萎缩、肠化的常用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胃结石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2
作者 詹云凯 舒徐 +1 位作者 廖佛强 易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26-29,共4页
胃结石是因摄入无法消化的物质于胃内长时间潴留所形成的团块状物质,形成原因多样,既无法被消化,也无法顺利经幽门排出异物。目前,临床将胃结石分为五大类型,该病早期无典型症状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 胃结石是因摄入无法消化的物质于胃内长时间潴留所形成的团块状物质,形成原因多样,既无法被消化,也无法顺利经幽门排出异物。目前,临床将胃结石分为五大类型,该病早期无典型症状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症状表现极为相似,在临床鉴别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误诊及漏诊。现阶段,临床对于胃结石的诊断多采用临床症状及体征、超声检查、胃镜检查、X线钡餐等方式,经上述检查后能明确胃结石具体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乐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中医药是治疗胃结石常用手段,有助于促进结石的排出。故本文分别从胃结石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阐述,以为临床明确诊疗方向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石 内镜 超声 钡餐 传统圈套器碎石术 钬激光碎石
下载PDF
miR-71通过IL-23/Th17信号通路对人胃早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易静 龚锦文 +3 位作者 赵静 詹云凯 段志刚 吕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mi R⁃71表达通过IL⁃23/Th17信号通路对人胃早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以期为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抽取我院胃早癌患者的血清作为胃癌组和健康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测定血清中miR⁃71的mRN... 目的探讨mi R⁃71表达通过IL⁃23/Th17信号通路对人胃早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以期为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抽取我院胃早癌患者的血清作为胃癌组和健康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测定血清中miR⁃71的mRNA表达;采用HE染色法检测人胃早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并依据浸润情况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人胃早癌巨噬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和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miR⁃71表达对IL⁃23/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胃癌组TEMⅠ期和TEMⅡ期患者血清miR⁃71的mRNA表达相较对照组组极显著下调(P<0.01)。在癌巢中央、癌巢周边和远离癌巢处均可见肿瘤免疫细胞分布,根据免疫细胞不同浸润深度分为T1⁃T4级,发现胃癌患者的miR⁃71血清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分级呈负相关趋势。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分布于癌内、癌周和远处,且巨噬细胞和CD8+T细胞数目:癌周>远处>癌内。TEMⅠ期组和TEMⅡ期组JAK⁃2和IL⁃23R蛋白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组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miR⁃71血清表达水平与人胃早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深度呈负相关,而其机制与激活IL⁃23/Th17信号通路有关,有望作为胃早癌的生物分子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早癌 miR⁃71 肿瘤免疫细胞浸润 IL⁃23/Th17
下载PDF
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易静 吕婧 +3 位作者 段志刚 詹云凯 伍沁芳 龚锦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7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消化科符合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且无内镜禁忌证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消化科符合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且无内镜禁忌证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比较两组48 h内即刻止血情况、72 h内再出血情况、外科手术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远期复发率(6个月)。结果:观察组48 h内即刻止血情况、72 h内再出血情况、外科手术率、远期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能显著止血且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聚桂醇硬化注射术 奥美拉唑 血凝酶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超声内镜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易静 胡友文 +2 位作者 詹云凯 龚锦文 黄健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联合超声内镜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并发症,以及ESD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高危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住院...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联合超声内镜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并发症,以及ESD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高危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住院行ESD的患者180例。根据并发症分为术中穿孔组及未穿孔组、术后出血组及未出血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及侵及层次、病变完整切除等,得出各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统计患者术后不适情况、术后病理及追加外科手术等。结果⑴ESD联合超声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完整切除率为91.1%(164/180)。⑵ESD术后不适主要为腹痛、咽喉不适、发热等,发生率为52.7%(95/180),均未做特殊处理。⑶ESD术中穿孔率为10.6%(19/180),均在内镜下闭合。⑷ESD术后出血率为12.8%(23/180),外科干预率0.56%(1/180),均成功止血。结论⑴ESD联合超声内镜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并发症较低,未见致死性并发症,病变切除率高,是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⑵ESD术中穿孔的风险因素是部位(贲门胃底)、病理(间质瘤)及病变浸润深度(固有肌层),其中部位与病理是独立危险因素。⑶ESD术后出血的风险因素是病变大小(≥2cm)、部位(直肠)及病变浸润深度(粘膜下层以内),其中部位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 超声内镜 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 疗效 出血 穿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詹云凯 易静 段志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Hp阳性初治失败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医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四... 目的探讨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Hp阳性初治失败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医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实验组先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周后再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Hp根除效果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方案的耐受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根除Hp有效率分别为84.62%、7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2%,低于参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耐受程度等级分布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初次治疗失败后,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周再给予常规四联疗法补救治疗,虽不能确切提高Hp根除率,但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预处理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补救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
下载PDF
EUS联合ESD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并发出血、穿孔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易静 胡友文 +2 位作者 黄健 龚锦文 詹云凯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EUS对于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超声内镜(EUS)联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并发出血、穿孔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EUS检查诊断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行ESD的患者180例。根据并... 目的研究EUS对于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超声内镜(EUS)联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并发出血、穿孔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EUS检查诊断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行ESD的患者180例。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术中出血及未出血组;术后穿孔及未穿孔组;比较各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等,得出相关风险因素,同时统计病变完整切除率及追加外科手术等。结果⑴EUS诊断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符合率为72.2%(130/180)。⑵EUS联合ESD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完整切除率为91.1%(164/180)。⑶术中出血率为4.4%(8/180),均为少量渗血,内镜干预后成功止血。⑷术后穿孔率为1.1%(2/180),外科手术后穿孔成功闭合。结论⑴EUS诊断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⑵ESD术中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是病变浸润深度(非固有肌层)及病理类型(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但均非独立危险因素。⑶ESD术后穿孔的风险因素是病变部位(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S ESD 胃肠道隆起性病变 出血 穿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艾普拉唑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詹云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0期3279-3281,共3页
目的:探究艾普拉唑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 目的:探究艾普拉唑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参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采用艾普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参照组的76.74%;研究组Hp根除率为97.67%,高于参照组的79.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四联方案能够有效提高Hp根除率,以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普拉唑 四联方案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