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华芝
陈步星
+3 位作者
蒋宝琦
王伟民
王志高
张秀
《铁道医学》
2000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方法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 3h ,>3~ 6h ,>6~ 12h 3组 ,于发病 30min至 12h ,在 90min内给予rt P...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方法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 3h ,>3~ 6h ,>6~ 12h 3组 ,于发病 30min至 12h ,在 90min内给予rt PA ,总量 5 0mg ,比较 3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及 4周病死率。结果 总的血管再通率为 82 % ,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 3h ,>3~ 6h ,>6~ 12h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92 .5 %、81.8%、6 6 .7% (后者与前两者比较 ,P <0 .0 5 ) ;4周病死率分别为 0、6 .1%、14 .8% (后者与前两者比较 ,P <0 .0 5 ) ;脑出血 1例 ,2d后死亡。其余 5例 ,死于心源性休克 2例 ,心脏破裂 1例 ,室颤 2例。结论 小剂量rt PA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血管再通率 ,且发病时间越短 ,再通率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选择
被引量:
2
2
作者
詹华芝
《临床荟萃》
CAS
1995年第21期1005-1005,共1页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基础是由于溃疡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去平衡。攻击因子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动力学异常、胆酸、溶血卵磷脂、某些药物、酒精、烟碱以及幽门螺杆菌(HP)等。防御因子包括粘膜屏障、粘膜血...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基础是由于溃疡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去平衡。攻击因子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动力学异常、胆酸、溶血卵磷脂、某些药物、酒精、烟碱以及幽门螺杆菌(HP)等。防御因子包括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所以现代的PU药物治疗主要着眼于减少损害因素和提高粘膜抵御侵袭的能力。目前治疗PU的药物很多,以致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混乱。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疗法
H2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华芝
陈步星
蒋宝琦
王伟民
王志高
张秀
机构
北京二七车辆厂医院内科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北京北极寺干休所门诊部内科
北京二龙路医院内科
出处
《铁道医学》
2000年第4期241-242,共2页
文摘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方法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 3h ,>3~ 6h ,>6~ 12h 3组 ,于发病 30min至 12h ,在 90min内给予rt PA ,总量 5 0mg ,比较 3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及 4周病死率。结果 总的血管再通率为 82 % ,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 3h ,>3~ 6h ,>6~ 12h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92 .5 %、81.8%、6 6 .7% (后者与前两者比较 ,P <0 .0 5 ) ;4周病死率分别为 0、6 .1%、14 .8% (后者与前两者比较 ,P <0 .0 5 ) ;脑出血 1例 ,2d后死亡。其余 5例 ,死于心源性休克 2例 ,心脏破裂 1例 ,室颤 2例。结论 小剂量rt PA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血管再通率 ,且发病时间越短 ,再通率越高 。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分类号
R542.220.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选择
被引量:
2
2
作者
詹华芝
机构
北京二七车辆工厂医院内科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1995年第21期1005-1005,共1页
文摘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基础是由于溃疡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去平衡。攻击因子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动力学异常、胆酸、溶血卵磷脂、某些药物、酒精、烟碱以及幽门螺杆菌(HP)等。防御因子包括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所以现代的PU药物治疗主要着眼于减少损害因素和提高粘膜抵御侵袭的能力。目前治疗PU的药物很多,以致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混乱。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疗法
H2受体阻滞剂
分类号
R573.10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效果的影响
詹华芝
陈步星
蒋宝琦
王伟民
王志高
张秀
《铁道医学》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选择
詹华芝
《临床荟萃》
CAS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