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齐家文化中仪式性开颅手术初探(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Jenna M DITTMAR 詹小雅 +4 位作者 Elizabeth BERGER 毛瑞林 王辉 赵永生 叶惠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397,共9页
作为脑外科手术的一种,开颅术在世界多地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大量发现表明开颅术在颅骨上的尺寸、位置及手术原因千差万别。开颅术在中国境内亦有发现;但在齐家文化(2300-1500BC)遗址中十分少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潭县陈旗... 作为脑外科手术的一种,开颅术在世界多地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大量发现表明开颅术在颅骨上的尺寸、位置及手术原因千差万别。开颅术在中国境内亦有发现;但在齐家文化(2300-1500BC)遗址中十分少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潭县陈旗乡的磨沟遗址是一处重要的齐家文化墓葬遗址。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例磨沟出土的开颅个体,该成年男性个体(M179:R2)颅骨上有愈合程度较高的开颅术的痕迹;同时,将其与其他同时期(3000~0BC)中国出土的开颅术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论证阐述开颅术实行的原因及过程。该个体左侧顶骨冠状缝后侧位置处有一圆形穿孔,其小孔边缘不甚规则,且有明显愈合痕迹。穿孔切口的特征显示该穿孔由刮削法完成。但由于该穿孔高度愈合,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完成穿孔所使用的工具。该个体上开颅术的特征以及相关考古学资料使得作者们认为M179:R2进行开颅术的原因或与巫术仪式有关。同时,磨沟出土的其他带有开颅术个体(大多数是男性,且颅骨开颅处愈合程度较高)也支持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外科手术 中国西北 磨沟 青铜时代
下载PDF
商周时期黄土高原居民的生存环境对其上颌窦炎的影响——以陕西省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为例
2
作者 傅家钰 詹小雅 +4 位作者 钱耀鹏 陈洪海 王振 叶惠媛 陈靓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0-1470,共11页
上颌窦炎是研究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国内目前仍未对考古遗址出土人骨的上颌窦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古豳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对“古豳地”居民上颌窦炎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商周时期人群和中国古代... 上颌窦炎是研究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国内目前仍未对考古遗址出土人骨的上颌窦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古豳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对“古豳地”居民上颌窦炎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商周时期人群和中国古代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呼吸健康状况。本研究以肉眼宏观观察和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了来自“古豳地”枣树沟脑遗址27例个体的45个上颌窦,发现个体(24/27)和上颌窦个数(40/45)的患病率均为88.89%,患病率很高;经过统计学检验,枣树沟脑人群的上颌窦炎患病率在性别、年龄、上颌窦左右侧别间无明显差异,且口腔疾病对上颌窦炎的影响也很有限;综合考古学背景、历史文献等资料,枣树沟脑人群的上颌窦炎是不利的气候环境、集约化农业生产、室内用火、通风不畅等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枣树沟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持续暴露于不利于上颌窦健康的环境条件中,并可能普遍存在不适反应。虽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但通过对枣树沟脑遗址居民的居住环境、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的重建,仍不失为了解生存环境对呼吸健康状况影响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炎 黄土高原 商和西周时期 生物考古学
原文传递
浅析木兰陂主体工程之三角埕的作用
3
作者 詹小雅 谷营(指导)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年第20期48-48,共1页
木兰陂是莆田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都江堰并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明双璧”。千年木兰陂,千年一座城。有了木兰陂,才有了莆田“鱼米之乡”“文献名邦”的美称。有外地来的朋友,我... 木兰陂是莆田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都江堰并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明双璧”。千年木兰陂,千年一座城。有了木兰陂,才有了莆田“鱼米之乡”“文献名邦”的美称。有外地来的朋友,我总是喜欢带他们参观木兰陂。每次在朋友之前洋洋洒洒地介绍时,心里总有一种油然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水利工程 主体工程 双璧 文献名邦 自豪感 都江堰
下载PDF
欧美生物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贝丽姿 詹小雅 任晓莹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2,共9页
欧美的生物考古学从19世纪发展至今,主要表现出融合性、多样性两个特征。其中,融合性体现在生物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这涉及到研究的问题、使用的理论、研究的对象等方面;多样性则体现在日益增加的不同研究主题上... 欧美的生物考古学从19世纪发展至今,主要表现出融合性、多样性两个特征。其中,融合性体现在生物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这涉及到研究的问题、使用的理论、研究的对象等方面;多样性则体现在日益增加的不同研究主题上,此外,理论以及方法也在增多。本文将对生物考古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欧美生物考古学的主要学派,并对该领域的未来提出自己的思考。首先对定义稍作回顾。本文所讨论的学科或者说领域,不同国家所使用的名称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考古学 交流互动 融合性 研究的问题 多样性 欧美 回顾 19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