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罕见异常血红蛋白突变型[β43(CD2)Glu→Lys]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莫桂玲 胡朝晖 +5 位作者 张玲 潘建华 曾征宇 喻长顺 詹益鑫 朱庆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18-919,921,共3页
目的分析1例中国人少见的β-珠蛋白突变型——[β43(CD2)Glu→Lys]。方法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技术;采用寡核苷酸探针法(PCR/ASO)检测中国人常见17种β-地贫基因突变;最后将β-珠蛋白基因全长DNA克隆测序分析... 目的分析1例中国人少见的β-珠蛋白突变型——[β43(CD2)Glu→Lys]。方法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技术;采用寡核苷酸探针法(PCR/ASO)检测中国人常见17种β-地贫基因突变;最后将β-珠蛋白基因全长DNA克隆测序分析其基因突变及基因型。结果反向点杂交筛查未发现已知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通过DNA直接测序分析,发现该先证者携带有1个异常血红蛋白突变型[β43(CD2)Glu→Lys]基因。结论 [β43(CD2)Glu→Lys]基因是我国罕见的1种异常血红蛋白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 基因 突变 DNA 诊断 血红蛋白类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家系CAG动态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 被引量:3
2
作者 利婧 张成 +10 位作者 詹益鑫 冯善伟 杨娟 操基清 喻长顺 李亚勤 王艳云 陈菲 孔杰 郑民缨 廖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产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片段分析技术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一家系4代共9例患者(其中1例为先证者之4月龄胎儿)中的2例患者施行SCA3/ATXN3基因(CAG)n重...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产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片段分析技术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一家系4代共9例患者(其中1例为先证者之4月龄胎儿)中的2例患者施行SCA3/ATXN3基因(CAG)n重复数目分析。结果一家系中4代共9例患者发病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其中8例患者(除外先证者之4月龄胎儿)均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伴发不同程度构音障碍;先证者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共济失调伴眼球上视受限及锥体束损害体征。其中第1代患者于50岁左右发病、第2代患者40~45岁发病、第3代(先证者)28岁发病,发病年龄呈逐代提前现象。先证者SCA3/ATXN3基因(CAG)n重复数目为77次(>44次),其4月龄胎儿(CAG)n重复数目也为77次,通过产前诊断证实亦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结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是亚洲人种中最常见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亚型,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除小脑性共济失调外尚可伴发其他临床表现。家系中存在遗传早现现象,但其CAG动态突变率较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病因明确但无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并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是预防和中断遗传链之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娟 谢惠芳 +8 位作者 操基清 郑卉 周灿权 刘振华 朱瑜龄 詹益鑫 沈晓婷 李亚勤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58-463,共6页
目的对DMD基因携带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以阻断患儿的出生。方法对1例DMD基因第10~30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女性携带者行卵泡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授精,采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行全基因组扩增,并行DMD基因检测和单倍体型分析。选择健康... 目的对DMD基因携带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以阻断患儿的出生。方法对1例DMD基因第10~30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女性携带者行卵泡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授精,采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行全基因组扩增,并行DMD基因检测和单倍体型分析。选择健康优质胚胎移植入子宫,分别于孕中期和分娩时进行遗传学检测,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携带者第2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周期获得成功,共获得7个胚胎共14个单卵裂球,多重置换扩增成功率为13/14,等位基因脱扣率为18.75%(18/96)。移植3个健康优质胚胎并获双胎妊娠,孕16周时采集羊水行基因检测未见DMD基因突变,孕35周时行剖宫产生产1名正常男婴和1名正常女婴,外周血基因检测结果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一致。随访3年,幼儿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和动态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正常。结论经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出生的正常婴儿生长发育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植入前诊断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肯尼迪病一家系的临床特点与基因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江瑛 闫振文 +4 位作者 何锐 喻长顺 詹益鑫 张素平 黄惠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一家系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一个经基因确诊的Kennedy病家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神经肌肉活检和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结果该家系有4例男性患者...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一家系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一个经基因确诊的Kennedy病家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神经肌肉活检和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结果该家系有4例男性患者,均中年起病,缓慢进展。表现为肢体近端和延髓受累为主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肌电图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神经活检神经源性肌萎缩。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gene,AR)基因的CAG重复序列数分别为50、49、50、54次。结论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征有其独特特点,确诊有赖于雄激素受体基因编码区CAG重复数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雄激素受体 基因检测
下载PDF
七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娟 操基清 +8 位作者 刘振华 詹益鑫 梁颖茵 莫桂玲 李亚勤 孙毅明 李敏子 利婧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分析4个家系7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之临床特点和基因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7例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系,年龄13~31岁、发病年龄6~17岁、初诊年龄12~29岁... 目的分析4个家系7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之临床特点和基因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7例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系,年龄13~31岁、发病年龄6~17岁、初诊年龄12~29岁、明确诊断年龄12~30岁;首发症状为肢带肌萎缩、无力,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0~5.27 nmol/(mg·h)。GAA基因突变分析共发现14种突变,其中2种为新突变位点(Q81X和c.1355_1356delC)、2种假缺陷等位基因位点(G576S和E689K)、8种多态性位点和2种已知的致病突变位点(W746C和D645E)。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对糖原贮积病Ⅱ型之诊断时间存在明显的延误,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和理解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在明确诊断糖原贮积病Ⅱ型或判断预后时,应结合临床病史、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检测和GAA基因突变分析。糖原贮积病Ⅱ型之临床表型具有异质性,在GAA基因型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家系的不同个体间可存在疾病进程和严重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Ⅱ型 α葡糖苷酶类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联合应用MLPA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莫桂玲 胡朝晖 +2 位作者 喻长顺 詹益鑫 朱庆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1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目的提高检测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突变失的准确率,为DMD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送本实验室进行DMD基因检测的血样185例,提取外周血DNA,以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提供的DNA质控品分别为阴性和... 目的提高检测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突变失的准确率,为DMD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送本实验室进行DMD基因检测的血样185例,提取外周血DNA,以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提供的DNA质控品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联合应用MLPA技术、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其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的缺失情况。结果 185例样品中,有7例MLPA结果显示为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经过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验证后,其中的6例确实为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的缺失,1例为67号外显子的微小突变。结论联合应用MLPA技术、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提高检测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的准确率,避免将单个外显子的微小突变误判为缺失突变,为DMD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基因缺失 核酸扩增技术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家系和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伍振富 杨娟 +6 位作者 操基清 胡朝晖 詹益鑫 利婧 李亚勤 王艳云 张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dystrophy or dystrophia myotonia,DM)的临床、家系和遗传特征,提高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认识,为DM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分子依据。方法:收集2个DM家系,对其临床进行详细分析,用片段分析法... 目的: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dystrophy or dystrophia myotonia,DM)的临床、家系和遗传特征,提高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认识,为DM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分子依据。方法:收集2个DM家系,对其临床进行详细分析,用片段分析法对2个DM家系内的4例患者和1个家系成员DM1致病基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myotonic dystrophy protein kinase,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进行检测。结果:在2个DM家系中发现有1例亚临床症状患者,另5例临床患者均为慢性起病,以肌强直、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表现,1例有斧状脸,1例合并白内障和糖尿病,3例合并有秃头,3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有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4例患者的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均>50次。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具有遗传早现现象,基因分析可以确诊本病和明确亚临床患者,借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避免此类患者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临床特点 家系分析 遗传特征
下载PDF
广东为主汉族人群1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詹益鑫 翁惠文 +4 位作者 燕启江 胡朝晖 詹丽平 钟慧 何雪葵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02-307,共6页
STR遗传标记具有高度多态性,多个不连锁的STR遗传标记联合应用时具有高度识别力,近年来成为法医学DNA分析的首选工具。由于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地区人群中具有显著差异,在应用STR基因座进行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时需要调查该地区人群的遗... STR遗传标记具有高度多态性,多个不连锁的STR遗传标记联合应用时具有高度识别力,近年来成为法医学DNA分析的首选工具。由于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地区人群中具有显著差异,在应用STR基因座进行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时需要调查该地区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短串联重复序列 等位基因 广东 汉族
下载PDF
跨区域协同治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视角下“湾长制”的创新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莉莉 詹益鑫 +2 位作者 曾梓杰 陈佳敏 何显涛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4期12-16,共5页
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湾长制”,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文章分析长三角地区“湾长制”的实践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湾长制”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湾长制”是湾(滩)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湾长制”,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文章分析长三角地区“湾长制”的实践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湾长制”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湾长制”是湾(滩)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长三角地区各地通过上下联动、政社联合和公众参与等方式,取得一定治理成效,但在跨行政区域协同治理方面仍存在不足;面对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应通过成立联动机构、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治理纲要、实行考核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和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创新实施“湾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海洋生态环境 湾长制 协同治理 公众参与
下载PDF
SCA3/MJD患者7例临床特点及基因测定分析
10
作者 闫炳苍 王凌立 +2 位作者 何丽娜 粟秀初 詹益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MJD(Machado-Joseph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例经过基因检测确诊的SCA3/MJ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7例SCA3/MJD患者均于中青年发病,均有家族史,临床表现均有行走不... 目的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MJD(Machado-Joseph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例经过基因检测确诊的SCA3/MJ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7例SCA3/MJD患者均于中青年发病,均有家族史,临床表现均有行走不稳、动作笨拙和言语含糊症状;影像学有小脑萎缩,锥体束征阳性;4例面舌肌束震颤,3例眼睑后退(突眼症),3例凝视诱发眼震,2例头晕,1例温度觉减退,1例认知障碍,1例肌阵挛发作。结论 CA3/MJD患者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除以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及小脑萎缩为共同特征外,眼睑退缩形成的突眼、面舌肌束震颤多见,但检测SCA3相关基因的CAG重复数是确诊的唯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3 MJD 共济失调 基因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电子烟油、毛发和尿液中新精神活性物质依托咪酯的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君金 刘遥 +3 位作者 廖述纯 张静红 阮嘉辉 詹益鑫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9-61,67,共4页
依托咪酯俗称“烟粉”,贩卖人员通常将“烟粉”非法添加入普通电子烟油里贩卖给涉毒人员。本文利用GC-MS/MS和LC-MS/MS在广州市公安局某派出所缴获的电子烟油中检测出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依托咪酯,送检的电子烟油超过80%检测出依托咪酯。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依托咪酯 GC-MS/MS LC-MS/MS
原文传递
Kennedy病两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和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娟 张成 +3 位作者 胡朝晖 詹益鑫 操基清 任惠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分析两个Kennedy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和家系特征。方法收集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基因分析的方法,明确患者及家族成员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cAG序列的重复数。结果A家系4代共58人,先证者39岁隐袭起病。B家系5代共61... 目的分析两个Kennedy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和家系特征。方法收集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基因分析的方法,明确患者及家族成员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cAG序列的重复数。结果A家系4代共58人,先证者39岁隐袭起病。B家系5代共61人,有两例患者分别于39岁、41岁缓慢起病。3例患者均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特征,都出现了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相关表现。血清肌酶呈轻中度升高;肌电图呈广泛前角损害;肌肉活检示神经源性肌萎缩;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中CAG重复数分别为49、48、47。两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为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Kennedy病多为中年男性隐袭起病,主要表现为延髓肌和脊髓肌的萎缩和无力,基因分析有助于对本病的确诊,并可明确携带者,以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nedy病 临床表型 基因分析 家系分析
原文传递
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一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亚勤 张成 +6 位作者 杨娟 李洵桦 孙毅明 操基清 詹益鑫 利婧 郑民缨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总结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CTLN2)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及其女儿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女... 目的总结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CTLN2)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及其女儿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头晕、呕吐2年余,伴发作性意识模糊1年半就诊,肝脏B超、MRI及肝活体组织检查均示肝硬化。脑电图示异常尖波。血氨基酸检测示瓜氨酸升高,SLC25A13基因检测示851de14纯合突变,患者女儿系851de14杂合突变。结论对于成人不明原因的脂肪肝及肝硬化,特别是伴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CTLN2,SLC25A13基因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 神经病学表现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质类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Citrin缺乏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基因一表型分析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勤 詹益鑫 +3 位作者 张成 胡朝晖 操基清 王艳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222-1223,共2页
患儿男,4个月,因“巩膜黄染1个月”于2011年6月就诊。患儿系孕1产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kg,身高51cm。生后3d皮测胆红素无异常。3个月龄始出现巩膜黄染,大便色淡,牛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异。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 患儿男,4个月,因“巩膜黄染1个月”于2011年6月就诊。患儿系孕1产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kg,身高51cm。生后3d皮测胆红素无异常。3个月龄始出现巩膜黄染,大便色淡,牛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异。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体检:患儿神清,反应可,“胖圆脸”,伞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无皮疹。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哕音,心率12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肋下2cm,脾不大,腹部无包块,肠鸣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症 表型分析 新生儿 患儿父母 基因 巩膜黄染 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基因新突变报道和临床分析
15
作者 莫桂玲 胡朝晖 +2 位作者 喻长顺 詹益鑫 朱庆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9期5699-5703,共5页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儿发生的DMD基因突变(c.9760_9781dup22/p.Pro3261LeufsX5)进行报道,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基因测序技术的方法,对DMD患儿进行DMD基因分析。结果 M...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儿发生的DMD基因突变(c.9760_9781dup22/p.Pro3261LeufsX5)进行报道,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基因测序技术的方法,对DMD患儿进行DMD基因分析。结果 MLPA技术检测到患儿DMD基因67号外显子发生缺失突变,通过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证实患儿发生的是67号外显子的微小突变(c.9760_9781dup22/p.Pro3261LeufsX5)。结论 67号外显子的微小突变(c.9760_9781dup22/p.Pro3261LeufsX5)是一种新突变,此突变可能与DMD疾病发生及智力障碍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DMD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长期随访四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利婧 胡朝晖 +5 位作者 喻长顺 操基清 杨娟 李亚勤 詹益鑫 张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总结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总结3个DRD家系共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G... 目的总结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总结3个DRD家系共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GCHI基因及TH基因检测。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为9—20(15.3±5.6)岁,均以双下肢僵硬、抖动起病,随病程进展其中3例出现双手抖动症状,1例患者出现全身扭转,1例患者合并有斜颈,4例患者均有晨轻暮重的表现。对4例患者进行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随访半年至10年不等,患者均有持续、明显的疗效;且随时间延长所需剂量减少,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不良反应。对4例患者行GCHI基因全长外显子突变检测,1例患者呈GCHI基因杂合点突变C.607G〉A(p.Gly203Arg),1例患者为TH基因14号外显子复合杂合突变(p.Y447Ter及p.V468M),余患者未见GCHI基因及TH基因全长外显子点突变。结论长期随访发现小剂量左旋多巴对DRD患者具有显著而持久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GCHI基因及TH基因的检测可对DRD进行早期诊断,对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无论有无家族史,均需行小剂量多巴胺诊断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失调 左旋多巴 GTP环化水解酶 酪氨酸单氧化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7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SMN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利婧 朱瑜龄 +5 位作者 詹益鑫 李亚勤 陈孟龙 王倞 何若洁 张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分析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atrophy,SMA)患者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al motor neuron1,SMN1突变情况,了解SMNl基因缺失在SMA患者各亚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对78例SMA患者及其父... 目的分析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atrophy,SMA)患者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al motor neuron1,SMN1突变情况,了解SMNl基因缺失在SMA患者各亚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对78例SMA患者及其父母的SMN1进行突变检测。结果89.7%(70/78)的患者SMN1基因突变类型为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第8外显子杂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未检测到第8外显子缺失;另有2.6%(2/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杂合缺失;对78例患者父母SMN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发现77例患者父母均为相应基因突变携带者,符合SM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而1例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的SMA1型患者,母亲为SMN1第7和8外显子杂合缺失,父亲SMN1基因未检测到缺失和重复。结论SMA患者中SMN1基因纯合缺失达95%以上,使基因分析辅助临床诊断成为可能。在纯合缺失患者中,未见单独第8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提示分析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更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SMN1基因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