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塞式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詹群亮 凌华 +1 位作者 林琳 陈志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针对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分别进行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比呼吸支持治疗参数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80例... 目的针对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分别进行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比呼吸支持治疗参数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各4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72h内需气管插管进行更换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CPAP组早产呼吸窘迫患儿72h内需气管插管进行更换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分别为40.0%(16/40)、62.5%(25/40),均高于NIPPV组17.5%(7/40)、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及应用辅助呼吸机的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与NCPAP比较在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但能减少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低出生体重儿 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早产儿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詹群亮 凌华 +1 位作者 谢淑华 林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200 IU/kg,(3次/周,连续2周)。胎龄纠正至40周时...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200 IU/kg,(3次/周,连续2周)。胎龄纠正至40周时行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严格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1岁时行头颅MRI、运动和语言发育指数等检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为(39.21±0.32)分,对照组为(35.78±0.6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头颅MRI检测,观察组发育正常52例,发育异常8例;对照组发育正常46例,发育异常16例,观察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分别为(86.78±6.35)分和(82.36±5.68)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75.62±5.36)分和(72.36±5.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减少早产脑瘫患儿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神经行为发育 脑损伤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凌华 詹群亮 谢淑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9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情况。结...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情况。结果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情况比较,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P<0.01);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脑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发育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早产儿远期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脑损伤
下载PDF
PCT与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詹群亮 林琳 谢淑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PCT与CRP联合用于新生儿院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儿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出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出现院内感染将其分入到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对两组新生儿进行PCT检测和... 目的探讨PCT与CRP联合用于新生儿院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儿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出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出现院内感染将其分入到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对两组新生儿进行PCT检测和CRP检测,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检测结果、PCT联合CRP检测对院内感染早期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等指标值。结果感染组新生儿的CRP和PCT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经治疗后,感染控制3、7d时的CRP值、PC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随着感染得到控制,CRP值和PCT值逐渐趋于正常(P<0.05);PCT+CRP检测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的特异度93.08%明显高于PCT检测诊断特异度86.15%和CRP诊断特异度76.92%(P<0.05);三种检测方法诊断院内感染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特异度高,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利于临床医师早期干预治疗,同时还可以指导医师的治疗,便于医师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院内感染 诊断 特异度 灵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