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人腺病毒3型感染患儿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持续发热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詹羿 戴寒琪 徐建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21期4203-4207,共5页
目的 探讨呼吸道人腺病毒3型(HAdV-3)感染患儿细胞因子特征及持续发热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治儿童HAdV-3感染提供经验。方法 选取2022年6—10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69例呼吸道HAd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靶向扩增和高... 目的 探讨呼吸道人腺病毒3型(HAdV-3)感染患儿细胞因子特征及持续发热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治儿童HAdV-3感染提供经验。方法 选取2022年6—10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69例呼吸道HAd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靶向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病毒种类,纳入50例HAdV-3感染患儿,将其依据发热时间分为持续发热组(发热时间≥7 d)与非持续发热组(发热时间<7 d)。选取4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常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HAdV-3感染患儿持续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 HAdV-3感染患儿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NF-γ)水平分别为(10.67±4.22)×10~9/L、(7.90±3.34)×10~9/L、(44.21±33.23)mg/L、(22.04±14.69)pg/ml、(6.36±4.99)pg/ml、(13.38±12.26)pg/ml、(9.79±20.1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2.48)×10~9/L、(3.34±1.51)×10~9/L、(1.18±1.94)mg/L、(2.12±2.22)pg/ml、(4.39±3.84)pg/ml、(2.76±1.47)pg/ml、(1.30±1.0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48,7.657,9.137,9.450,2.052,6.067,2.979,均P<0.05)。持续发热组患儿IL-6、IL-8[(26.65±15.79)pg/ml、(7.18±4.89)pg/ml]水平高于非持续发热组[(16.17±10.89)pg/ml、(5.32±5.03)pg/ml],IL-10[(10.75±11.45)pg/ml]水平低于非持续发热组[(15.44±12.6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2,2.143,2.36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为HAdV-3患儿持续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IL-6≥25.795 pg/ml时预测HAdV-3患儿持续发热的准确度为70.60%,灵敏度为53.60%,特异度为90.90%。结论 HAdV-3感染患儿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血清CRP、IL-6、IL-8、IL-10、INF-γ均异常升高,持续发热患儿IL-6、IL-8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25.795 pg/ml是HAdV-3感染持续发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腺病毒3型感染 细胞因子 危险因素 持续发热 儿童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脓毒症患儿临床效果
2
作者 陈勇 詹羿 蓝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脓毒症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乌司他丁组(28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29例)和联合组(33例)。3组患...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脓毒症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乌司他丁组(28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29例)和联合组(33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脓毒症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在常规脓毒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联合组在常规脓毒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3组患儿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乌司他丁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乌司他丁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联合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CRP、TNF-α、sICAM-1)均降低,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低于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乌司他丁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联合组患儿PaO_(2)、PaO_(2)/FiO_(2)水平升高,EVLWI水平降低。治疗后,联合组患儿PaO_(2)、PaO_(2)/FiO_(2)水平高于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EVLWI水平低于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脓毒症儿童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儿炎症反应和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脓毒症
下载PDF
N-取代N′-苯基哌嗪类化合物与硫杂蒽酮体系光诱导电子转移引发聚合体系的研究
3
作者 杨国强 詹羿 吴世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90-697,共8页
本工作对N-苯基-N'-乙基呱嗪作为酮/胺光引发体系中组分之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特殊的胺类化合物虽包括二甲基苯胺和三乙胺两个部分,但它和酮类相组合形成的光引发体系只有较低的尤引发速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通... 本工作对N-苯基-N'-乙基呱嗪作为酮/胺光引发体系中组分之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特殊的胺类化合物虽包括二甲基苯胺和三乙胺两个部分,但它和酮类相组合形成的光引发体系只有较低的尤引发速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加入酸类化合物使其中一个胺发生季胺盐化,用以改进光引发效率来进一步证实文中所讨论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 硫杂蒽酮 电子转移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