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旋挖桩施工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
作者 陶伯雄 詹雷颖 吴卓 《科技风》 2024年第15期5-7,共3页
随着数字化施工的到来,在“中国建造”加速转型“中国智造”的大背景下,建筑产业转型已成必然。鉴于此,基于低代码平台开发优势,对旋挖桩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实现可视化的监测,及时预判成桩质量,从而提高数字化旋挖桩施工效率。
关键词 低代码 旋挖桩 监测系统 设计与开发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谢雯馨 詹雷颖 《江西建材》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文中以广西南宁市某超限工程为例,重点讨论了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超限判定、计算要点、步骤、优化方法等问题。首先利用YJK和PKPM两个软件建立对比模型,从而相互验证所研究结构的刚度及承载力影响,完成了小震、中震的性能化分析;再... 文中以广西南宁市某超限工程为例,重点讨论了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超限判定、计算要点、步骤、优化方法等问题。首先利用YJK和PKPM两个软件建立对比模型,从而相互验证所研究结构的刚度及承载力影响,完成了小震、中震的性能化分析;再用Midas/Building实现了模拟大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损伤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的结构加强措施能够基本满足设定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超限高层 动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设计
下载PDF
温度和湿度对钢筋腐蚀控制模式及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波 詹雷颖 +1 位作者 刘建波 杨绿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4-849,共6页
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控制模式及速率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并考虑电极反应的逆向反应速率对活化极化过电位的影响,改进了传统钢筋腐蚀宏电池模型... 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控制模式及速率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并考虑电极反应的逆向反应速率对活化极化过电位的影响,改进了传统钢筋腐蚀宏电池模型中的阳极腐蚀电位;然后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平衡电位、交换电流密度、极限电流密度等参数的影响,建立了能够有效考虑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的钢筋腐蚀宏电池模型;最后利用人工和自然气候环境下的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控制模式及速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钢筋 腐蚀速率 温度 相对湿度 腐蚀控制模式
下载PDF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速率模型及电化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波 毋铭 詹雷颖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25,共6页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机制复杂,且涉及的电化学参数较多。基于钢筋腐蚀的电化学原理,结合混凝土中钢筋的宏电池腐蚀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电化学参数对钢筋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电化学参数对钢筋腐蚀行为和...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机制复杂,且涉及的电化学参数较多。基于钢筋腐蚀的电化学原理,结合混凝土中钢筋的宏电池腐蚀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电化学参数对钢筋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电化学参数对钢筋腐蚀行为和腐蚀速率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随着阳极(或阴极)塔菲尔斜率的增大(或减小),阴阳极之间的腐蚀电位差和腐蚀电流密度均逐渐减小;随着阴极和阳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增大,净反应速度越大,导致阴阳极之间的腐蚀电位差和腐蚀电流密度均略有增加;随着阳极(或阴极)平衡电位的增大(或减小),阳极的还原性或阴极的氧化性降低,钢筋腐蚀速率逐渐减小;总体而言,阴极塔菲尔斜率和阳极平衡电位对钢筋腐蚀速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其他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腐蚀速率 宏电池腐蚀模型 电化学参数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教育生态圈模式下“1+X”证书制度BIM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献燕 詹雷颖 +2 位作者 姚琦 伍漾 葛春雷 《广西教育》 2022年第30期110-114,共5页
本文针对“1+X”证书制度下BIM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供给体系办学理念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课证融通缺少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缺乏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团队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圈模式下“1+X... 本文针对“1+X”证书制度下BIM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供给体系办学理念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课证融通缺少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缺乏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团队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圈模式下“1+X”证书制度的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实施策略: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链,使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相适应;搭建“1+X(BIM)”智能教学平台,提供校企协同育人信息化载体;探索课证融通,深化“三教”改革,驱动生态圈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认证制度 教育生态圈 BIM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