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誉铁鸥 周立新 +1 位作者 黎文研 邹毅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炎性细胞因子 脓毒症患者 细胞因子水平 血清 治疗前后 严重创伤 病情进展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誉铁鸥 周立新 +4 位作者 方滨 马明远 李轶男 温伟标 邹毅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5%、11.25%、7.25%、1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气管切开术 人工气道 危重病人
下载PDF
ICU危重创伤患者精神障碍病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誉铁鸥 周立新 +3 位作者 毛克江 李轶男 黎文研 邹毅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创伤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病因,提高对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预防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入住笔者所在医院ICU的100例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重创伤患者的原发病、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后的...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创伤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病因,提高对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预防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入住笔者所在医院ICU的100例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重创伤患者的原发病、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后的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00例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重患者的原发病中病因:颅脑外伤16例(16%)、脑出血5例(5%)、脑梗塞5例(5%)、脑部手术后4例(4%),单纯胸外伤12例(12%),单纯腹外伤5例(5%),胸腹多发伤3例(3%),截肢术后10例(10%),器官移植术后3例(3%),肿瘤术后7例(7%),烧伤2例(2%),脓毒症休克7例(7%),胰腺炎3例(3%),肠瘘2例(2%),重症肺炎9例(9%),肌无力2例(2%),中毒3例(3%)心肺复苏术后2例(2%)。临床表现:抑郁焦虑型55例(55%),谵妄型精神32例(32%),神经衰弱型13例(13%),各型的表现为各有区别。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适当镇静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和心理辅导治疗后精神障碍症状持续时间4小时~3个月,精神障碍治愈率95%。结论ICU危重创伤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病因是多元化的,只要早诊断、早干预和积极治疗原发病绝大部分精神障碍是可以治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危重创伤患者 精神障碍 病因分析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在ICU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誉铁鸥 周立新 +1 位作者 黎文研 邹毅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14期1719-1720,共2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联合生长激素在ICU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48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EN联合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结果本组通气时间(7.1±1.5)d,所有患者顺利脱机存活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联合生长激素在ICU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48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EN联合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结果本组通气时间(7.1±1.5)d,所有患者顺利脱机存活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1.9±3.4)d,无一例在脱机1周内因呼吸原因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后出现并发症12例。治疗后各项指标除了血红蛋白和胆固醇外均有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联合生长激素治疗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耐受性好、方便有效、经济,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生长激素 ICU COPD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誉铁鸥 周立新 +4 位作者 方滨 毛克江 马明远 李轶男 邹毅成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92-93,共2页
目的评价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ICU病人各40例,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0.5~4mg/kg/h。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6m... 目的评价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ICU病人各40例,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0.5~4mg/kg/h。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6mg/kg行镇静诱导,以0.03~0.2mg/kg/h的剂量,用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泵入。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观察各项镇静指标。结果镇静持续时间异丙酚组为(28.3±5.6)h,咪唑安定组为(26.8±6.4)h。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异丙酚组为(26.3±7.7)s,咪唑安定组为(62.6±12.3)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静效率异丙酚组92%,咪唑安定组为90%。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21.2±15.7)min,咪唑安定组(114±36)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心率减慢,1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咪唑安定组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停药清醒后再入睡,5例停药后出现恶心。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作为ICU镇静剂安全有效,只要合理地实施镇静方案,能使ICU病人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镇静
下载PDF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副作用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誉铁鸥 周立新 +4 位作者 方滨 毛克江 马明远 李轶男 邹毅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对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从2003年6月~2004年6月,8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地被分为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每组各40例,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 目的对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从2003年6月~2004年6月,8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地被分为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每组各40例,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0.5~4mg/kg/h。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6mg/kg行镇静诱导,以0.03~0.2mg/kg/h的剂量,用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泵入。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观察各项镇静指标。结果镇静持续时间异丙酚组为(28.3±5.6)h,咪唑安定组为(26.8±6.4)h。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异丙酚组为(26.3±7.7)s,咪唑安定组为(62.6±12.3)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静有效率异丙酚组92%,咪唑安定组为90%。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21.2±15.7)min,咪唑安定组(114±36)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发生率为15%,2例出现心率减慢,发生率为5%,1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发生率为2.5%;咪唑安定组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发生率为2.5%,4例停药清醒后再入睡,发生率为10%,5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发生率为12.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作为ICU的镇静剂安全有效,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异丙酚易引起血压下降,咪唑安定易引起恶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镇静 副作用
下载PDF
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誉铁鸥 周立新 +4 位作者 马明远 方滨 毛克江 李轶男 邹毅成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0Z期646-648,共3页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ICU里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各类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120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各60例,先静注咪唑安定0.04~0.06mg/kg+芬太尼1~2ug/kg行镇静镇...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ICU里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各类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120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各60例,先静注咪唑安定0.04~0.06mg/kg+芬太尼1~2ug/kg行镇静镇痛诱导,以咪唑安定0.03~0.2mg(kg·h)、芬太尼0.05~0.2ug/(kg·h)的剂量,用注射泵持续混合静脉内泵入。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级~3级。观察各项镇静指标。结果: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54.4±9.6)s,镇静效率94%。停药后苏醒时间(142±28)min,有8例用药后出现血压下降,经短暂处理后恢复,6例停药清醒后再入睡,5例停药后出现恶心。结论: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作为ICU镇静镇痛剂安全有效,只要合理地实施镇静镇痛方案,能使ICU病人取得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可减少对危重病人的刺激,减少痛苦,降低氧耗量和能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芬太尼 危重病人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下载PDF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誉铁鸥 曹泳文 +3 位作者 张明翰 周立新 方滨 毛克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21-422,438,共3页
目的: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来收治的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11例... 目的: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来收治的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CD3+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CD3+CD8+)计数,在根据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指导意见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6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QD-Q12H进行免疫调理治疗,在免疫调理治疗后测定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免疫调理治疗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CD3+、CD3+CD4+与CD3+CD8+计数均较正常值降低,其中淋巴细胞总数、CD3+、CD3+CD4计数明显降低(P<0.05);免疫调理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CD3+、CD3+CD4+与CD3+CD8+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总数、CD3+与CD3+CD8+计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均有淋巴细胞总数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等免疫失衡的表现,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能增加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纠正免疫失衡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重症 免疫调理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1
9
作者 周立新 张秀平 +4 位作者 方滨 李轶男 誉铁鸥 毛克江 苏艳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07-808,共2页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 ,指导 ICU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ICU感染患者两年送检标本中 ,分离的 135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 ,指导 ICU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ICU感染患者两年送检标本中 ,分离的 135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的敏感率约在70 % ;对复方磺胺的敏感率最低 ,约在 10 %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 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 ,ICU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脉冲引导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明远 誉铁鸥 +2 位作者 方滨 温伟标 毛克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研究起搏脉冲引导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以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鞘管.设置起搏器频率超过患者自主心率20次/min、输出电流为5 mA、感知电压为3mV,沿鞘管推送电极至心电监... 目的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研究起搏脉冲引导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以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鞘管.设置起搏器频率超过患者自主心率20次/min、输出电流为5 mA、感知电压为3mV,沿鞘管推送电极至心电监护显示脉冲信号及起搏心律.结果 18例患者获良好的起搏效果(操作时间5~10min,平均6.9 min).1例患者开始时起搏效果不良,约2 h后好转;2例患者起搏效果差;后3例操作时间均超20 min.21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由起搏脉冲引导、经左锁骨下静脉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起效迅速、成功率高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左锁骨下静脉 起搏脉冲引导 临时心脏起搏 床边 紧急 心脏起搏技术 操作时间 起搏器频率 静脉途径 起搏心律 脉冲信号 心电监护 无并发症 患者 优越性 min 鞘管
下载PDF
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轶男 周立新 +6 位作者 誉铁鸥 温伟标 方滨 毛克江 邹毅成 黎文研 黎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75-387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重度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6年1-12月收治的75例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组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 目的:探讨影响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重度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6年1-12月收治的75例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组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或P<0.005)。随着器官功能不全的数目增加,患者28d病死率、3个月病死率均明显增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8d病死率及3个月病死率均与器官功能不全数明显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P<0.00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0.05)、APACHEⅡ评分(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症休克(P<0.005)、器官功能不全数目(P<0.05)、患有慢性疾病(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器官功能不全、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对判断ICU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病死率 危险因素 Marshall评分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HMG-1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立新 李轶男 +3 位作者 毛克江 誉铁鸥 方滨 温伟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810-2813,共4页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HMG-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ICU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者42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经典SSC治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在...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HMG-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ICU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者42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经典SSC治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在前者的基础上连续3d应用MARS或CRRT治疗,1次/d,每次8~10h。监测患者治疗前、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及治疗4、7d血浆HMG-1水平,记录患者28d预后,并收集10例健康成人标本做正常对照组。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第1、4、7天HMG-1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21)。但在所有观察时段内,严重脓毒症患者HMG-1水平一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液净化治疗后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HMG-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后第4天血浆HMG-1水平即有明显下降(P<0.05),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第7天才有明显下降。且血液净化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的下降值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高水平的晚期炎症介质HMG-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下载PDF
PiCCO监测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轶男 周立新 +4 位作者 誉铁鸥 马明远 方滨 毛克江 温伟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PiCCO)监测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在积极进行综合救治的基础上进行了PiCCO监测。结果 5例患儿初始表现为心率快、每搏指数低、... 目的探讨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PiCCO)监测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在积极进行综合救治的基础上进行了PiCCO监测。结果 5例患儿初始表现为心率快、每搏指数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高,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高于正常范围或正常,心脏指数稍低于正常范围或正常。经过治疗,患儿的心率均逐渐减慢、每搏指数逐渐升高、EVLWI逐渐下降;除1例患儿SVRI呈上升趋势、GEDVI维持较高水平外,其余4例患儿的SVRI和GEDVI均逐渐下降。结论 PiCCO监测有助于实时掌握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肺水肿、心脏功能及心脏前、后负荷情况,指导临床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监测 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23
14
作者 马明远 李轶男 +2 位作者 周立新 誉铁鸥 毛克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8-105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12导联标准心电图检查.对并发脑心综合征者分别于1~7 d内反复复查,...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12导联标准心电图检查.对并发脑心综合征者分别于1~7 d内反复复查,动态监测其变化.治疗措施:首先原则对所有患者都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处理;其次对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密切观察其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情况,兼顾心肌损害的处理.当两者出现矛盾时,优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结果本组138例患者中,检查异常的发生率,以心电图最高,Tn-I及CK-MB稍低.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共102例,分别经使用脱水、颅内引流、去骨瓣减压、尼莫通、活血化淤药、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药等处理后,大部分(67例)康复,小部分死于原发病(19例)或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16例).无一例因脑心综合征的心律失常、心衰或心肌损害直接导致死亡.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治疗,以优先其原发病处理,兼顾心肌损害处理为治疗原则,可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综合征 脑血管病 颅脑损伤
下载PDF
重度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HLA-D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立新 李轶男 +6 位作者 誉铁鸥 方滨 毛克江 温伟标 邹毅成 黎文研 黎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0-732,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CU确诊为重度脓毒症的患者91例,监测患者第1,4,7天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和28d预后。结果28d内死亡34例,28d... 目的研究重度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CU确诊为重度脓毒症的患者91例,监测患者第1,4,7天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和28d预后。结果28d内死亡34例,28d病死率为37.4%。死亡组HLA-DR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01)且持续处于低水平的状态,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0.001);存活组HLA-DR逐渐升高(P<0.01),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逐渐降低(P<0.001),第7天与第1天比较3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第4天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全程HLA-DR与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呈负相关(r=-0.237,P=0.000;r=-0.368,P=0.000);在存活组内,全程HLA-DR与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呈负相关(r=-0.161,P=0.043;r=-0.190,P=0.017)。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HLA-DR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预见性,水平低者病死率高,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脓毒症 单核细胞 HLA—DR 预后
下载PDF
乌司他丁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黎文研 周立新 +5 位作者 誉铁鸥 方滨 温伟标 强新华 黎昌 余志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5期106-108,共3页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经典脓毒症...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万~2万U/(k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器官功能指标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24 h动脉血乳酸明显降低,治疗后72 h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3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3d和7d血肌酐和SOFA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同期,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循环功能和肝脏功能,对肺和肾脏功能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严重脓毒症 器官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轶男 周立新 +6 位作者 毛克江 温伟标 方滨 誉铁鸥 邹毅成 黎文研 黎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方法,选择ICU确诊为重度脓毒症的患者42例,监测患者第1、4及... 目的研究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方法,选择ICU确诊为重度脓毒症的患者42例,监测患者第1、4及7天血浆HMGB-1水平,记录同期患者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SOFA评分和28d预后。结果28d内死亡16例,28d死亡率为38.1%。在观察时段内,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死亡组血浆HMGB-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01),虽然在观察时段HMGB-1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存活组血浆HMGB-1水平逐渐降低(P〈0.05),第7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全程血浆HMGB-1水平与Marshall评分和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4,P〈0.05;r=0.217,P〈0.05)。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MGB-1水平持续升高者病死率高,且血浆HMGB-1水平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SOFA评分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优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强新华 周立新 +1 位作者 李轶男 誉铁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7期64-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8月所有院内外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且复苏时间小于30 min并于6 h之内进入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年患者入选行PCAS...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8月所有院内外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且复苏时间小于30 min并于6 h之内进入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年患者入选行PCAS优化治疗。与之相比较的是2005年7月~2007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入ICU的符合相同条件的PCAS患者。研究两组患者在ICU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神经功能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共入选48例患者,其中伴有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为23例(48%),与对照组(11例,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CU治疗期间,肺炎、脓毒症、心律失常和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S优化治疗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治疗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轶男 罗红涛 +6 位作者 周立新 马明远 誉铁鸥 方滨 温伟标 苏艳玲 邹毅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对机械通气的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气道峰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2 - 11~ 2 0 0 3- 12我们ICU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 2 7次床边MARS治疗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 目的 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对机械通气的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气道峰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2 - 11~ 2 0 0 3- 12我们ICU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 2 7次床边MARS治疗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MARS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中pH值和PaCO2 无明显变化 ,MARS治疗过程中患者PaO2 、SaO2 及氧合指数(PaO2 /FiO2 )均有显著改善 ,气道峰压明显降低 ,心率显著减慢 ,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结论 MARS可改善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能降低患者气道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机械通气 脓毒症 氧合 血流动力学 气道压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心率和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轶男 周立新 +6 位作者 苏艳玲 罗红涛 马明远 誉铁鸥 方滨 温伟标 邹毅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心率和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4年2月在ICU治疗的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12次床边MARS治疗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MARS治疗4 h后患者... 目的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心率和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4年2月在ICU治疗的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12次床边MARS治疗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MARS治疗4 h后患者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结论MARS可改善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冠心病 重度脓毒症 动脉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