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忠善同志的讲话
1
作者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0-50,共1页
首先,我代表河南省金融学会向湖北省金融学会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湖北省金融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代表河南省人民银行行长、河南省金融学会会长魏振光同志,向新当选的湖北省金融学会领导成员表示最热烈的祝... 首先,我代表河南省金融学会向湖北省金融学会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湖北省金融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代表河南省人民银行行长、河南省金融学会会长魏振光同志,向新当选的湖北省金融学会领导成员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湖北与河南是邻省,长期以来,两省金融学会之间学术交流频繁,我们的研究工作受到你们兄弟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我这次来,一方面是祝贺,另一方面是学习。正如周骏教授刚才讲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学会 学术交流 谭忠 人民银行 向新 魏振 学会副会长 热点追踪 研究工作 学会活动
下载PDF
发挥资信评估作用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发挥资信评估作用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谭忠善资信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的范围越广泛。资信评估提供的信用等级信息,对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金融宏观管理,保... 发挥资信评估作用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谭忠善资信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的范围越广泛。资信评估提供的信用等级信息,对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金融宏观管理,保持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促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信评估 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 宏观管理
下载PDF
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资金市场
3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6期40-43,共4页
用商品经济观点认识我国资金市场的必要性关于在我国是否需要建立和发展资金市场或者发展什么样的资金市场,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对此要用商品经济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我国建立和发展资金市场必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 资金市场 有计划商品经济 中央银行 商业信用 专业银行 经济体制改革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融资方式 建立和发展 利率杠杆
下载PDF
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金融管理体系
4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12期8-12,共5页
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金融活动对参与宏观经济管理,调节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相应地建立健全金融的宏观决策、宏观控制与宏观管理体系,是金融体制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关... 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金融活动对参与宏观经济管理,调节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相应地建立健全金融的宏观决策、宏观控制与宏观管理体系,是金融体制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健全平衡型的金融宏观决策体系金融的宏观决策要建立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其战略思想应该是:发展经济,稳定货币,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目前,我国金融宏观决策体系,采取总额控制指令性计划平衡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计划商品经济 金融体制改革 管理体系 中央银行 宏观决策 控制与调节 专业银行 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控制 国民经济
下载PDF
关于专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其经营方式的探讨
5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6期13-16,26,共5页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分设专业银行,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专业银行成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银行所经营的货币...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分设专业银行,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专业银行成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银行所经营的货币,以信用的方式直接参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银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资金使用效益 经营方式 银行企业 经营目标 信贷资金 人民银行 信用业务 货币信用
下载PDF
银行的宏观调节要促进经济的改革与搞活
6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7期2-7,共6页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的调节作用,应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把经济搞活,积极搞好“四大平衡”,努力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对此,本文谈几点探索性的看法。经济体制改革与银行宏观调节的目标改革是发展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的调节作用,应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把经济搞活,积极搞好“四大平衡”,努力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对此,本文谈几点探索性的看法。经济体制改革与银行宏观调节的目标改革是发展经济的战略思想,银行体系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的 宏观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调节作用 宏观调节 相适应 银行体系 货币政策 社会信用 控制与调节
下载PDF
关于提高银行管理流动资金水平的几个问题
7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8期28-31,共4页
国务院决定,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这是资金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这一决定使银行不仅要执行筹集和分配信贷资金的职能,而且还赋予银行管理流动资金的职能。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如何提高银行管好用好流动资金的水平,... 国务院决定,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这是资金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这一决定使银行不仅要执行筹集和分配信贷资金的职能,而且还赋予银行管理流动资金的职能。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如何提高银行管好用好流动资金的水平,是摆在当前银行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为此,需要从理论方面进行探讨,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一、坚持计划经济,搞好流动资金的宏观控制与调节流动资金的宏观控制与调节,要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控制流动资金的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资金管理 银行管理 控制与调节 统一管理 资金管理体制 银行信贷 生产型企业 人民银行 资金计划 计划经济
下载PDF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发挥银行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12期9-14,共6页
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许多领域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关于货币与银行的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建设的思想基础。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遵循党的十二大精神,继... 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许多领域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关于货币与银行的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建设的思想基础。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遵循党的十二大精神,继续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一) 中国革命的特点是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毛泽东同志在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银行理论,为了配合革命战争,发展根据地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调节作用 毛泽东同志 国民经济 农民银行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 积极作用
下载PDF
遵循马克思资本流通的原理改革流动资金管理体制
9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3期2-5,共4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分析了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精辟地阐明了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运动的速度和资本运动的条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循环、周转和再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分析了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精辟地阐明了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运动的速度和资本运动的条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循环、周转和再生产的许多基本理论,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是以单个资本的竞争而存在,社会再生产是自发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管理体制 流动资金 马克思 社会主义建设 货币资金 资本运动 信用制度 资本再生产 资本流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下载PDF
银行的聚财要适应计划经济之道
10
作者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2年第7期13-15,共3页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信贷计划是国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聚财的范围、原则和政策,都要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为此,对银行的聚财之道谈几点认识。要按照国民收入有计划地分配渠道聚...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信贷计划是国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聚财的范围、原则和政策,都要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为此,对银行的聚财之道谈几点认识。要按照国民收入有计划地分配渠道聚财国民收入的分配有两大渠道,即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国民经济的调整,首先是有计划地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分配比例。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的特点是: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缩小,预算外资金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 预算外资金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经济 信贷计划 银行 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居民 分配比例 消费基金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
11
作者 《武汉金融》 1988年第12期10-12,共3页
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研究,涉及到战略指导思想、战略选择、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对策的研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确定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对此,就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一、金融体制改革战略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 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研究,涉及到战略指导思想、战略选择、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对策的研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确定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对此,就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一、金融体制改革战略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发展商品经济要以生产力为标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为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改革一方面要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另一方面金融内部的机制要配套。要做到两个配套,必须明确金融体制改革战略的指导思想。关于战略指导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 指导思想 十三大报告 银行企业 商业信用票据化 货币政策 基层银行 微观搞活 经济协调
下载PDF
专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具有商品性特征
12
作者 《中国金融》 1985年第7期35-36,共2页
专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专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当具有商品性的特征。专业银行应在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指导下,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用经济办法筹集和运用信贷资金,
关键词 专业银行 信贷资金管理 经营管理 商品经济 宏观经济决策 货币信用 使用效益 商品生产 商品性 自主经营
原文传递
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讲究社会经济效益
13
作者 《中国金融》 1982年第9期7-8,共2页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讲究社会经济效益,是银行信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如何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我认为要注意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信贷资金的投量和投向要符合国家的统一计划。按照我国计划经济的要求:一是要坚持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讲究社会经济效益,是银行信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如何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我认为要注意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信贷资金的投量和投向要符合国家的统一计划。按照我国计划经济的要求:一是要坚持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运用银行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疏通社会资金的流向,使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后,扩大了支配资金的自主权,企业留成的利润除用于本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外,剩余部分不能搞自由借贷,要通过银行渠道纳入国家的信贷计划。二是银行借贷的差额控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金 社会经济效益 信贷工作 资金使用效益 根本出发点 国民经济 信贷计划 工业企业 计划经济 银行信贷
原文传递
关于银行信贷自主权问题的探讨
14
作者 譚忠善 朱石麟 宋英偉 《金融研究》 1980年第S1期97-106,共10页
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国家根据马克思列宁的货币、信贷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改造旧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和信用制度。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银行拥有较大的信贷自... 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国家根据马克思列宁的货币、信贷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改造旧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和信用制度。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银行拥有较大的信贷自主权,银行信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国民经济两次受挫折的时期(即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银行信贷自主权的被削弱,银行信贷的促进与监督作用也大大地被削弱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长官意志",首长批条子贷款;二是财政"挤"银行,应该财政拿的"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贷 自主权 贷款期限 国民经济计划 商业企业 基层银行 物资管理体制 流动资金 积压物资 银行贷款
原文传递
关于银行信贷自主权问题的探讨
15
作者 朱石林 宋英伟 《中国金融》 1979年第9期16-18,共3页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探索、试验和实践,要制定一套办法,使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事业和商业等企业单位拥有必要的...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探索、试验和实践,要制定一套办法,使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事业和商业等企业单位拥有必要的自主权。”这一要求是针对我国当前工、农、交、商等企业没有拥有必要的自主权而提出的,是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全面改革的重要课题。联系到我们银行工作,完全有必要对“银行信贷自主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贷 主权问题 自主权 国民经济 企业单位 流动资金 贷款利息 信贷制度 全面改革 银行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