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赤鹄之集于汤之屋》与古小说源流——兼论相关出土文献 被引量:2
1
作者 谭若丽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28,共4页
新公布的清华简《赤鹄之集于汤之屋》篇不但是研究伊尹事迹的新材料,而且以文学角度观之,亦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与先秦小说可能有很大关系。本篇与另外三种出土文献一起,为小说起源和早期小说面貌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
关键词 清华简 伊尹传说 古典文学 小说源流
下载PDF
“六十而耳顺”的释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谭若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历代学者对《论语》为政篇中"六十而耳顺"一句的注解多有不同,甚至差异巨大。将多种解释对照分析,得出此句中"耳"字乃传抄过程中的衍字,并在出土文献中找到相关资料,为此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论语 存在 虚词 衍文
下载PDF
文化彰显与思想革新:中国动画电影的“解构攻略”
3
作者 谭若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99,共4页
动画电影一直是电影市场里的一个重要类型,不可否认,美国、日本动画电影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制作体系,总体来说,中国动画电影还属于成长中的状态。当然,最近几年几部高票房与高口碑的动画电影,不仅可以看出动画影人的努力和坚持,也在其... 动画电影一直是电影市场里的一个重要类型,不可否认,美国、日本动画电影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制作体系,总体来说,中国动画电影还属于成长中的状态。当然,最近几年几部高票房与高口碑的动画电影,不仅可以看出动画影人的努力和坚持,也在其中展现着中国电影崛起之势的意气风发。2015年的《大圣归来》,可以说是开启中国动画电影新篇章的里程牌,随后出现的电影《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白蛇:缘起》以及最近热度不减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都表现出中国动画在新时代的探索以及对中国传统故事的解构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海棠》 《大圣归来》 中国动画电影 《大护法》 高票房 解构与创新
下载PDF
民国词研究视域下现代学人的转型
4
作者 谭若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0-72,共3页
民国中后期词坛,学人成为创作主力。学人是传统士阶层经过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与废除科举制等事件解除与政权的亲密关系后,新生的具有独立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民国学人所处的时代正值社会转型期。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以各... 民国中后期词坛,学人成为创作主力。学人是传统士阶层经过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与废除科举制等事件解除与政权的亲密关系后,新生的具有独立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民国学人所处的时代正值社会转型期。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以各种文体,为后世文学文化研究保留了珍贵资料。学人词作为其中的一种文体,既是民国时期客观事实的记录,又是民国学人心路历程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词 现代学人 辛亥革命 科举制
下载PDF
“民国文学”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属性特质
5
作者 谭若丽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22-24,共3页
"现代文学"概念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以阶级斗争为主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当时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而在以经济文化为主要发展目标的今天,"现代文学"概念研究界限的模糊和研究范围的游移无疑不利于它的深入发... "现代文学"概念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以阶级斗争为主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当时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而在以经济文化为主要发展目标的今天,"现代文学"概念研究界限的模糊和研究范围的游移无疑不利于它的深入发展。于是,"民国文学"概念应时而生,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没有先验的价值标准,能够客观反映时间框架内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现象,为这一时期文学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 时间概念 时代背景 属性特质
下载PDF
近现代文学中“文人词”的审美含义——从夏承焘词作研究说起
6
作者 谭若丽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25-27,共3页
“文人词”是“文人之词”中具有审美特征的部分,是“文人之词”的下属范畴。“文人词”重视作品的内在精神和气质,重视神似而非特别重视严格工细的文本形式,创作者多用“文人词”来表现自我的情感、趣味,抒写性灵,抒发文人独立的思想... “文人词”是“文人之词”中具有审美特征的部分,是“文人之词”的下属范畴。“文人词”重视作品的内在精神和气质,重视神似而非特别重视严格工细的文本形式,创作者多用“文人词”来表现自我的情感、趣味,抒写性灵,抒发文人独立的思想情感。夏承焘的词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下生活的关注,抒发词家的诸多人生感悟与理趣,善于用典而不枯涩,处处显露夏承焘的灵秀睿智,这正是学识与性情相结合的“文人词”的典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承焘 文人词 审美含义
下载PDF
《全唐诗》中的“秋千”意象
7
作者 谭若丽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7-19,共3页
荡秋千是大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唐诗中较早对这一活动作了描述。仔细阅读《全唐诗》中与"秋千"相关的诗作,发现秋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女子的身影;它在诗人笔下由实物转化为指代意象,感情色彩也出现了向悲情性转化的倾向。《... 荡秋千是大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唐诗中较早对这一活动作了描述。仔细阅读《全唐诗》中与"秋千"相关的诗作,发现秋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女子的身影;它在诗人笔下由实物转化为指代意象,感情色彩也出现了向悲情性转化的倾向。《全唐诗》中的"秋千"意象出现以上特点是有着主客观原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千意象 女性 感情色彩
下载PDF
“晚清民国文学思潮下的词创作”研究的基础与意义
8
作者 谭若丽 《职大学报》 2020年第5期73-76,共4页
近几十年,学界在晚清民国时期文化、文学的整体观照、词学研究性著作的涌现以及词学文献的整理出版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晚清民国文学思潮下的词创作”研究提供了文献和理论层面的基础支持。“晚清民国文学思潮下的词创作”研究是... 近几十年,学界在晚清民国时期文化、文学的整体观照、词学研究性著作的涌现以及词学文献的整理出版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晚清民国文学思潮下的词创作”研究提供了文献和理论层面的基础支持。“晚清民国文学思潮下的词创作”研究是以“文学思潮”为基点来审视晚清民国时期多个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背景下,词人词作创作的“守正”与“开新”。它具有词史赓续和拓荒、弥补传统词学转换古今衔接维度研究的缺失、再现风云诡谲的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抉择与心路历程、回归本土文化特征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词创作 基础 意义
下载PDF
沈祖棻《涉江词》创作历程简论
9
作者 谭若丽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4-47,共4页
沈祖棻是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女词人,被称为"当代李清照"。沈祖棻词集《涉江词》是女词人词创作水平的集中体现。根据沈祖棻创作风格的变化,其词创作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秀雅清丽的学词时期,经历战争分离后以沉咽多讽为创作风... 沈祖棻是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女词人,被称为"当代李清照"。沈祖棻词集《涉江词》是女词人词创作水平的集中体现。根据沈祖棻创作风格的变化,其词创作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秀雅清丽的学词时期,经历战争分离后以沉咽多讽为创作风格的成熟期,内战时对国民政府失望后澹而弥哀的内战词创作时期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祖棻 涉江词 沉咽多讽 澹而弥哀
下载PDF
新的学术热点:“民国文学”研究综论
10
作者 谭若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32-136,142,共6页
“民国文学”是近些年在文学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它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为文学研究拓展了新视角,增添了新维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民国文学”已在宏观理论建设、微观方法运用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部分成就。然而,如何迅速地将... “民国文学”是近些年在文学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它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为文学研究拓展了新视角,增添了新维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民国文学”已在宏观理论建设、微观方法运用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部分成就。然而,如何迅速地将“民国文学”由概念转化为学术生产力是研究者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要实现这一转化,需要正确认识民国文学与政治、民国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注重史料文献的搜集与应用,处理好民国文学研究对象与民国因素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 宏观构建 微观操作 实践转化
下载PDF
由《古镜记》谈“镜”的辟邪作用
11
作者 谭若丽 《沧桑》 2010年第3期103-103,107,共2页
《古镜记》中那个具有神奇力量、照妖护主、装束奇特的镜精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纵观全文,古镜的辟邪除妖功能被反复提及,在一次次相似故事中加强突出。"镜"这种生活平常的器物,如何会具有了这种功能,这中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古镜记》中那个具有神奇力量、照妖护主、装束奇特的镜精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纵观全文,古镜的辟邪除妖功能被反复提及,在一次次相似故事中加强突出。"镜"这种生活平常的器物,如何会具有了这种功能,这中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本文试对此作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镜记》 辟邪除妖
下载PDF
漢簡所見竇融時期“治所書”新探——建武初年河西官文書研究之一
12
作者 劉釗 譚若麗 《简帛》 2017年第1期195-207,共13页
1930年代出土的居延汉简中有两枚简牍与“治所书”相关,是汉简宫文书中少见的一类名目,故颇值得注意。但目前此二简尚未得到准确的释读和研究,我们不揣謭陋,在简文释读、简牍关系和文书性质等方面对之试加探讨,以就教於方家。
关键词 居延汉简 官文书 治所 河西 30年代 文书性质 简牍 释读
下载PDF
论词词蠡测——以卢前《望江南·饮虹簃论清词百家》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若丽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韵文形式论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由来尚矣。早在先秦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和“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大雅·燕民》)这样的诗句。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清词 江南 卢前 蠡测 《诗经》 诗歌总集 先秦时代
原文传递
鱼玄机诗歌中的“真我”体现
14
作者 谭若丽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年第18期0259-0260,共2页
鱼玄机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鱼玄机的诗歌是自我的真实表达,她执着于爱情,不顾世俗礼法的偏见,勇敢的追求、表达。鱼玄机虽渴望爱情,执着爱情,却不卑躬屈膝,作爱情的奴隶。她正视的价值,重视个体的独立。中国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男子... 鱼玄机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鱼玄机的诗歌是自我的真实表达,她执着于爱情,不顾世俗礼法的偏见,勇敢的追求、表达。鱼玄机虽渴望爱情,执着爱情,却不卑躬屈膝,作爱情的奴隶。她正视的价值,重视个体的独立。中国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男子可以读书、为官,治理天下,女性则只能囿于家庭之内,在生养后代,管理家务中度过一生。面对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差异,鱼玄机却表达了希望像男子一样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抱负的愿望。鱼玄机的诗歌体现了其具有的不同于古代大多数女性的自立、自爱精神,是那个时代的先行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玄机 真我 立业
下载PDF
李冶的酬唱诗和哲理诗
15
作者 谭若丽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年第12期0235-0235,0267,共2页
李冶是中晚唐才名广播的女冠诗人,现存诗歌不多,诗歌内容主要可分为爱情诗、酬唱诗、哲理诗。酬唱诗是李冶与文人士子的交往记录,是探析唐代女性生活空间的有力资料;李冶是女诗人,也是女冠,她将传统哲学与自我经历相结合,所作的哲理诗... 李冶是中晚唐才名广播的女冠诗人,现存诗歌不多,诗歌内容主要可分为爱情诗、酬唱诗、哲理诗。酬唱诗是李冶与文人士子的交往记录,是探析唐代女性生活空间的有力资料;李冶是女诗人,也是女冠,她将传统哲学与自我经历相结合,所作的哲理诗充满了对人间世事的透悟与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冶 酬唱诗 哲理诗
下载PDF
敦煌一棵树烽燧西晋符信补释——兼说汉简中“符”的形态演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乐游 谭若丽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1,共10页
近年出土于敦煌一棵树汉晋烽燧遗址的元康三年(293年)符信,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西晋实用符信实物。目前学者对该符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未尽之处。例如封泥的一些细节,反映了下级属吏印章与长吏官印不同的特征。简文中有疑问... 近年出土于敦煌一棵树汉晋烽燧遗址的元康三年(293年)符信,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西晋实用符信实物。目前学者对该符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未尽之处。例如封泥的一些细节,反映了下级属吏印章与长吏官印不同的特征。简文中有疑问的"贼"字的释读,其实可以找到明确的字形证据。"靡速"一词较可能读为"飞速",是中古口语词的新见资料。"封表"则应是指封印和书写申明规定的文字这两个制作步骤。如果以这件西晋符信为立足点,联系汉简中已发现的"符"类简牍实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汉晋时期部分符形态和使用方式的变化。早期的竹木符主要以剖分方式作为凭信,此后逐渐发展出较简便的以印为信的"封符"方式。后者的使用范围愈加广泛,体现了社会生活管理手段不断趋于简便的走势。从现有资料看,这种符信制度的演进变化应发生在两汉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信 敦煌 补释 汉简 演变
原文传递
双剑誃旧诗廿八首辑考
17
作者 乐游 谭若丽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著名学者于省吾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所作诗歌28首被发现,这批诗歌是研究近现代学术史和近现代诗史的珍贵新见资料。我们对其进行抄录、整理并对诗中所涉时人时事略加注释,以便读者理解诗义。
关键词 于省吾 旧体诗 近现代诗史 双剑誃 泽螺居 容庚
原文传递
论龙榆生标举苏辛的词学祈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馬大勇 譚若麗 《词学》 CSSCI 2014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龙榆生虽为疆邨老人授砚弟子,却不以师说之主流立言,而是对晚近词家‘填词必拈僻调,究律必守四声,以言宗尚所先,必唯梦窗是擬’的风气提出了最峻的批评。在此基础上,他欲取苏辛之‘逸怀浩气’别建一不,从而不仅表达出词学学科逻辑的内... 龙榆生虽为疆邨老人授砚弟子,却不以师说之主流立言,而是对晚近词家‘填词必拈僻调,究律必守四声,以言宗尚所先,必唯梦窗是擬’的风气提出了最峻的批评。在此基础上,他欲取苏辛之‘逸怀浩气’别建一不,从而不仅表达出词学学科逻辑的内在认知,而且形成了对时代需求的强烈呼应。在创作层面,龙榆生高唱‘今古几词手,我自爱东坡’,并最终以笑中含泪的创作实践完成了向东坡的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榆生 苏轼 辛弃疾 词学祈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