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琼 袁怀武 +5 位作者 阮婕 计仁杰 周邑东 魏果 刘萍 罗本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卒中急性期(发病14d以内)和卒中后3个月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是否降低2分以上,分为认...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卒中急性期(发病14d以内)和卒中后3个月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是否降低2分以上,分为认知功能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并进行组间对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有117例(60.0%)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卒中后3个月有37例(19.0%)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的恶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急性期MMSE评分、急性期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RR=2.509,P=0.045)、文盲(RR=3.038,P=0.011)、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R=1.364,P=0.016)是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急性期MMSE评分(RR=0.852,P=0.001)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年龄>70岁、文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卒中急性期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 认知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阮婕 计仁杰 +5 位作者 魏果 周琼 沈和平 孟繁霞 袁怀武 罗本燕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2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探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影像学及认知功能评价资料,并通过磁共振成像统... 目的探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影像学及认知功能评价资料,并通过磁共振成像统计梗死部位;通过简明精神状态量表、阿尔兹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认知诊断标准同时结合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结果 67例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32例(47.8%)、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20例(29.9%),血管性痴呆15例(22.4%)。通过校正年龄、性别、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中[比值比(odd ratio,OR)75.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92~1 470.06)]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比非脑桥缺血性卒中降低90%(OR 0.10,95%CI 0.02~0.60);进一步分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中(OR 542.24,95%CI 7.85~37 481.44)增加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小脑缺血性卒中(OR 12.49,95%CI 1.03~151.58)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结论 50%以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其中颞枕叶及小脑缺血性卒中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计仁杰 陈涵丰 +1 位作者 徐子奇(综述) 罗本燕(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09-513,共5页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25%的卒中及45%的痴呆由脑小血管病引起,其危害性近来愈来愈受到重视。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症状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容易造成诊断及治疗上的混乱。近年来,脑小血管病研究已从早期的临床...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25%的卒中及45%的痴呆由脑小血管病引起,其危害性近来愈来愈受到重视。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症状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容易造成诊断及治疗上的混乱。近年来,脑小血管病研究已从早期的临床观察深入到神经影像、神经病理、神经生物等方面,极大的推进了对脑小血管病的认识。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脑小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本燕 彭国平 计仁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8-642,共5页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卒中后出现的认知功能紊乱,包括轻度PSCI及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在脑卒中患病率、致残率伴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增加的当代,早期发现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卒中后出现的认知功能紊乱,包括轻度PSCI及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在脑卒中患病率、致残率伴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增加的当代,早期发现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给予积极的干预和相关的康复治疗,已是极为迫切的社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佩莉 袁怀武 +5 位作者 计仁杰 阮婕 魏果 沈和平 周琼 罗本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认知障碍 症状学 分型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1
6
作者 周邑东 袁怀武 +1 位作者 计仁杰 罗本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9-755,共7页
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将422例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6.1 mmol/L)、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6.1~7.0 mmol/L)... 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将422例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6.1 mmol/L)、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6.1~7.0 mmol/L)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7.0 mmol/L),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定早期认知功能,根据认知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对应激性血糖升高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62例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14.7%,教育程度高[(8.39±3.85)年比(6.62±4.39)年,P=0.037)]、既往有心血管病史(45.2%比18.3%,P=0.001)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增加。共筛查出VCI患者270例,发生率64.0%。年龄、性别、吸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应激性高血糖、心血管病史与非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后早期发生VCI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OR=3.086,95%CI=1.065~8.929)是非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与显著升高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其中显著升高组又高于轻度升高组(61.11%比75.00%比90.91%),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185,P=0.007)。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应激性高血糖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高危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倪华夫 彭国平 +3 位作者 计仁杰 孟繁霞 袁怀武 苏玉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063-506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7例老年LACI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并随访6个月;于随访6个月时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分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比... 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7例老年LACI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并随访6个月;于随访6个月时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分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老年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07例老年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57例(53.27%);发生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左侧LACI占比高于未发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左侧LACI及治疗前血清CPR、Hcy水平高是老年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LAC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受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梗死部位、治疗前血清CRP、Hcy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梗死部位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V4段钙化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宁 计仁杰 +1 位作者 刘萍 王安荔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V4)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检查椎动脉V4段是否钙化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V4)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检查椎动脉V4段是否钙化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分析V4段钙化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钙化组和非钙化组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PI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V4段狭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化积分与pI值正相关(r=0.332,P=0.04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V锻钙化的发生率高,V4段钙化与血管搏动指数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钙化 脑血流动力学 颅内段椎动脉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发布的科学声明 被引量:119
9
作者 计仁杰 张劼 +6 位作者 俞垭美 陈涵丰 王训师 鲍王筱 吴敏 王骏阳 罗本燕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97-109,共13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卒中后的任何时间,影响约1/3的卒中存活者。PSD患者面临更高的恢复欠佳、复发性血管事件、生活质量差和死亡风险。尽管PSD非常普遍,但其诱发因素以及最佳预防和治疗...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卒中后的任何时间,影响约1/3的卒中存活者。PSD患者面临更高的恢复欠佳、复发性血管事件、生活质量差和死亡风险。尽管PSD非常普遍,但其诱发因素以及最佳预防和治疗策略仍不明确。本文是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针对PSD发布的首份科学声明。写作组成员由AHA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和AHA手稿监督委员会任命,负责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进行适当的文献回顾,并参考已发表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和公共卫生指南、权威声明和专家意见。这份多学科声明提供了对PSD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转归、管理以及预防方面当前证据的全面回顾,指出了现有知识的不足,并提供了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 卒中后抑郁 卒中协会 卫生专业人员 科学 医疗 临床实践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颈动脉蹼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峰 徐子奇 +3 位作者 计仁杰 马黎 柯达强 梁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9-601,共3页
近来,颈动脉蹼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少见危险因素越来越被重视。本研究从浙江2家医院5 943例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中检出32例颈动脉蹼患者,占总被调查人数的0.54%。其中1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理为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伴黏液变性;2例行... 近来,颈动脉蹼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少见危险因素越来越被重视。本研究从浙江2家医院5 943例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中检出32例颈动脉蹼患者,占总被调查人数的0.54%。其中1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理为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伴黏液变性;2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3例无症状患者未进行预防缺血性卒中治疗,随访(20.9±12.4)月,均无卒中发作。研究结果提示,颈动脉蹼在2家医院的检出率低,无症状性颈动脉蹼预后良好,但仍需要长时间、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原文传递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并发急性脑梗死二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计仁杰 徐子奇 罗本燕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6-838,共3页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美容技术.尽管该手术被认为相对安全,但也有文献报道术中因脂肪微粒误注入血管而致急性脑梗死.我们报道2例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例:1例患者因脂肪栓塞右侧颈内动脉而致大面积脑梗死...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美容技术.尽管该手术被认为相对安全,但也有文献报道术中因脂肪微粒误注入血管而致急性脑梗死.我们报道2例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例:1例患者因脂肪栓塞右侧颈内动脉而致大面积脑梗死,最终死于卒中相关并发症;另1例患者术中并发急性脑梗死及眼动脉栓塞而遗留单眼永久性失明.因此,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患者出现突发意识改变、偏瘫、单眼失明等表现时应警惕并发急性脑梗死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栓塞 脂肪 面部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麻醉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计仁杰 王安荔 +1 位作者 徐子奇 罗本燕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2-585,共4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最佳麻醉方式目前尚未有定论。既往的回顾性研究及荟萃分析均显示,全身麻醉组患者的预后较清醒镇静组差,而最近的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却未显示清醒镇静的优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仍需个体化评估及选择合...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最佳麻醉方式目前尚未有定论。既往的回顾性研究及荟萃分析均显示,全身麻醉组患者的预后较清醒镇静组差,而最近的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却未显示清醒镇静的优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仍需个体化评估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我们就全身麻醉及清醒镇静两种麻醉方式在急性血管内治疗时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麻醉 治疗学
原文传递
自发性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梗塞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叶文 计仁杰 +2 位作者 陈涵丰 许佳音 赵雪红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24-426,共3页
椎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使椎动脉内膜撕裂,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从而造成椎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并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椎动脉夹层每年发病率为(1.0~1.5)/10万,其可分... 椎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使椎动脉内膜撕裂,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从而造成椎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并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椎动脉夹层每年发病率为(1.0~1.5)/10万,其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大类,其中自发性椎动脉夹层是青年脑梗塞一个重要的原因[2]。青年卒中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塞[3]。早期识别并进行有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住的因长时间颈部姿势不良引起的椎动脉夹层而致脑梗塞的两例男性青年病例进行报道,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室或急诊中心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椎动脉夹层 出血性卒中 血管内膜 临床科室 脑梗塞 椎动脉狭窄 神经内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