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抗坏血酸对镉胁迫下黑藻抗氧化系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许丙军 施国新 +3 位作者 徐勤松 王学 赵娟 胡金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68-177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对5mg.L-1Cd2+胁迫下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体内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 研究了不同浓度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对5mg.L-1Cd2+胁迫下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体内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Cd2+胁迫相比,随着外源AsA浓度的升高,黑藻体内活性氧生成速率逐步降低;抗氧化物质AsA先升后降,GSH缓慢升高;抗氧化酶APX和CAT活性先升后降,POD活性逐步下降,并接近正常状态,对SOD活性影响不大.可见AsA能够有效缓解Cd2+对黑藻的毒害,且60mg.L-1浓度下的缓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CD^2+ 黑藻 抗氧化酶
下载PDF
Cu、Zn在黑藻叶片中的富集及其毒理学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2 位作者 许丙军 吴国荣 胡金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以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黑藻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模拟的含不同浓度的Cu、Zn污水中培养7d,研究了Cu、Zn在黑藻体内的富集及部分毒理学影响。研究表明:黑藻对Cu和Zn都有较强的富集作用,黑藻叶片中的Cu、Zn含量都随介质中金属浓度的... 本文以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黑藻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模拟的含不同浓度的Cu、Zn污水中培养7d,研究了Cu、Zn在黑藻体内的富集及部分毒理学影响。研究表明:黑藻对Cu和Zn都有较强的富集作用,黑藻叶片中的Cu、Zn含量都随介质中金属浓度的增大而呈增长趋势,统计分析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Cu=0.9875,P<0.01;RZn=0.9990,P<0.01)。但黑藻对Cu、Zn吸收和积累能力(以富集系数表示)不同:对Cu的富集系数为571—1328;对Zn的富集系数为346—830。这表明黑藻对Cu的吸收能力大于Zn,而富集系数随外界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则说明较低处理浓度更有利于黑藻对金属元素的吸收。逐步提取法分析表明黑藻体内Cu是2%醋酸提取态最多,而Zn是以1mol/L的NaCl溶液提取态占优势。各结合形态的含量多少依次为:Cu:FHAc>FHCl>FNaCl>FWater>FEthanol>FResidue;Zn:FNaCl>FHAc>FHCl>FEthanol>FResidue>FWater。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u、Zn污染后黑藻叶片自发荧光范围变窄,峰值变小,平均强度减小。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黑藻叶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壁扭曲,细胞变形;细胞核核仁解体,染色质凝集,核膜断裂;叶绿体类囊体膨胀,被膜破裂;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线粒体呈空泡状。结果表明,Cu、Zn在黑藻叶中富集得越多,造成的毒害越重,剂量效应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CU ZN 富集 毒理学
下载PDF
铅(Pb)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体细胞中分布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4 位作者 王学 丁秉中 陈苏雅 许丙军 赵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85,共5页
用10 mg/L和100 mg/L浓度的Pb(NO3)2培养10 d的凤眼莲为实验材料,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重金属Pb在其细胞内的分布及造成的结构损伤情况.定位结果显示:在10 mg/L浓度处理的凤眼莲植株中,Pb颗粒主要沉积在根上:根的表面、胞间隙、细胞壁、细... 用10 mg/L和100 mg/L浓度的Pb(NO3)2培养10 d的凤眼莲为实验材料,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重金属Pb在其细胞内的分布及造成的结构损伤情况.定位结果显示:在10 mg/L浓度处理的凤眼莲植株中,Pb颗粒主要沉积在根上:根的表面、胞间隙、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器超微结构损伤,而在叶细胞中则没有观察到颗粒分布.随处理浓度增大(100 mg/L),Pb在根细胞各细胞组分中明显增多,对细胞的损伤亦加剧,表现为:质体解体和染色质凝集.同时,一部分Pb被运输到茎叶部分,主要分布在叶细胞的细胞膜、液泡内和叶绿体上,而在根和叶的其它细胞器都没有观察到颗粒分布.同时,各Pb处理浓度都没对叶细胞超微结构产生破坏.我们的观察结果证明凤眼莲抗重金属Pb的重要耐性机制是:根对重金属的积累,细胞壁的金属沉淀作用和液泡的区域化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PB 风眼莲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Cd^(2+)和Cr^(6+)对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的毒害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胡金朝 施国新 +4 位作者 丁秉中 陈苏雅 许丙军 赵娟 吴国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水生经济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水体Cd2+和Cr6+污染环境,研究了两种单一离子处理对慈姑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体Cd2+、Cr6+浓度增大,慈姑叶绿素含量与根细胞质膜透性先升高后降低;Cd2+浓度... 以水生经济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水体Cd2+和Cr6+污染环境,研究了两种单一离子处理对慈姑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体Cd2+、Cr6+浓度增大,慈姑叶绿素含量与根细胞质膜透性先升高后降低;Cd2+浓度增大,根和叶的POD活性,叶的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根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均是先升后降;根和叶的CAT活性、根的SOD活性、MDA含量和叶的O2-产生速率则逐渐升高;而Cr6+处理时,MDA含量、根的 SOD、CAT、POD活性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O2-产生速率和叶的SOD、CAT、POD活性则升高后降低;Cd2+和Cr6+污染都对慈姑产生毒害,其毒害的效应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同浓度条件下根的受害程度比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CR^6+ 慈姑 毒害
下载PDF
外源谷胱甘肽(GSH)对水鳖Zn^(2+)毒害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娟 施国新 +3 位作者 徐勤松 王学 许丙军 胡金朝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研究在10 mg L-1 Zn2+毒害下外施10-50 mg L-1梯度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水鳖(Hydrocharis dubia)的保护酶(SOD、CAT、POD)活性、GSH、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H2O2含量以及O2.-产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单一的Zn2+毒害,施用... 研究在10 mg L-1 Zn2+毒害下外施10-50 mg L-1梯度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水鳖(Hydrocharis dubia)的保护酶(SOD、CAT、POD)活性、GSH、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H2O2含量以及O2.-产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单一的Zn2+毒害,施用外源GSH可明显减轻毒害症状,植物体内GSH含量增加了10.71%-35.71%,O2.-的产生速率最低降至78.2%,H2O2含量最低降至62.7%。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CAT、SOD、POD的活性最大分别增加了74.2%、108.2%、61.4%、19.5%。随GSH浓度增大,缓解能力下降,在培养液中最佳缓解浓度为20-40 mg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ZN^2+ 水鳖 缓解作用
下载PDF
铜合金带材在电连接器上的应用和国内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许丙军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9期72-73,共2页
随着电连接器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用铜合金带材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连接器对铜合金带材的工艺要求,并着重对几种典型的铜合金进行了性能比较,以及铜合金带材市场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对未来应用的瞻望。
关键词 铜合金 性能 电连接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