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卢欣荣 王忆军 +4 位作者 朱慧全 夏薇 许书时 丁楠 勇力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45-646,共2页
目的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拟量表对初一到高三学生910名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 目的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拟量表对初一到高三学生910名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占32.0%,女生较高考试焦虑的比例(36.1%)高于男生(26.9%);年级间考试焦虑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初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21.66±7.03)最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负面认知、特质焦虑、学校社会压力、神经质、父母压力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较普遍,学生自我认知因素和特质焦虑、神经质对考试焦虑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心理学 医学 学生
下载PDF
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忆军 卢欣荣 +4 位作者 夏薇 陈素芬 乔曼丽 丁楠 许书时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于2003-12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市某区两所中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学生941人作为调查对象。在期末考试前两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于2003-12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市某区两所中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学生941人作为调查对象。在期末考试前两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拟量表(内容包括自我负面认知、学校社会压力、父母压力、对考试的态度和自我期望等5个方面内容)对抽取的初一到高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应用通径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对考试焦虑的影响过程。结果:①无论男女生,由于考试引起的负面认知、学校社会压力和特质焦虑、神经质对考试焦虑有直接作用;男生的父母亲对于考试和学习的要求给男生造成的压力对男生有直接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成绩通过以上的因子对考试焦虑起间接的作用。②神经质影响学生的特质焦虑、学校社会压力的感知和由于考试引起的学生的自我负面认知,它不但对考试焦虑有直接作用,而且通过这几个因素对考试焦虑还起着间接的影响。③男生的特质焦虑受父母温暖理解、神经质和自我负面评价的影响,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特质焦虑起了保护的作用,特质焦虑对考试焦虑起直接的作用;女生除了以上3个因素外,学校社会的压力也会促进特质焦虑的发生。④无论的男女生,学校社会压力受成绩、神经质和父母负面教养方式的影响,它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男生父母压力的影响因素有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学校的压力,父母对于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对男生的考试焦虑有直接的作用。⑤自我负面评价受神经质、学校社会压力和成绩的影响,对考试焦虑起直接作用。⑥教养方式对考试焦虑起间接作用,父母温暖理解通过缓解孩子的特质焦虑和神经质对考试焦虑起到保护的作用,父母惩罚严厉等负面的教养方式可能加重了孩子的神经质和感受的学校社会压力、父母压力(男生)而对考试焦虑有不好的影响。⑦成绩通过学校社会压力和增加负面自我认知对考试焦虑起间接作用。结论:神经质、特质焦虑、自我负面认知、学校社会压力和父母压力(男生)对考试焦虑有直接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和成绩通过影响以上因素对考试焦虑起间接作用。应用通经分析推断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作用形式,计算各因素对考试焦虑直接和(或)间接作用方式和作用大小,可以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焦虑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2003~2006年哈尔滨市中学生性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卢国斌 王忆军 +3 位作者 欧萍 丁楠 许书时 乔曼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4663-4666,共4页
目的:了解20032006年哈尔滨市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性教育施行前后,采用自拟调查表对分层整群抽得的哈尔滨市1 583名(2003年)和1 577名(2006年)中学生进行了的问卷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20032006年哈尔滨市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性教育施行前后,采用自拟调查表对分层整群抽得的哈尔滨市1 583名(2003年)和1 577名(2006年)中学生进行了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的性知识平均分数(45.7分)较基线组(38.3分)高(P〈0.05)。中学生性知识第一来源为社会媒体。相比基线组而言,干预组学生更倾向于赞成(27.0%vs 16.9%,P〈0.01)并参与到恋爱(26.6%vs17.0%,P〈0.01)行为之中,但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干预组(13.4%)比例低于基线组(21.0%),P〈0.01。74.5%的学生愿意学习性知识。干预组(66.6%)较基线组(55.4%)学生更多地对性教育表示满意(P〈0.01)。干预组较基线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性教育应在早期进行。结论:应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以性道德教育为基础的正规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性知识 性态度 性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