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中氯苯类化合物在常用吸附剂上的性能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许亚璐 许行义 +1 位作者 钟光剑 刘劲松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46-49,共4页
通过比对6种吸附剂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不同废气温度、湿度条件下活性炭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解吸性能,表明活性炭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在二硫化碳介质中的解吸效能与标准规定的GDX系列无显著性差异。将活性炭管... 通过比对6种吸附剂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不同废气温度、湿度条件下活性炭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解吸性能,表明活性炭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在二硫化碳介质中的解吸效能与标准规定的GDX系列无显著性差异。将活性炭管吸附采样用于监测某化工企业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的氯苯类化合物,结果 1,4-二氯苯和1,2,4,5-四氯苯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 吸附剂 大气
下载PDF
氯苯类化合物在大气中分布特征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许行义 刘劲松 +1 位作者 许亚璐 钟光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48-50,共3页
建立环境空气和有组织废气排放模拟污染源,以玻璃纤维滤膜+玻璃棉和活性炭为吸附材料采集大气中氯苯类化合物,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分,考察氯苯类化合物在大气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 建立环境空气和有组织废气排放模拟污染源,以玻璃纤维滤膜+玻璃棉和活性炭为吸附材料采集大气中氯苯类化合物,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分,考察氯苯类化合物在大气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一氯代至四氯代苯类各组分主要分布在大气气相中,颗粒物中少有分布,说明现行环境监测方法以固体吸附剂采集测定大气中的氯苯类化合物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 分布特征 气相色谱法 大气
下载PDF
不同溶剂对活性炭采集氯苯类化合物解吸效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亚璐 许行义 +1 位作者 刘劲松 钟光剑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4期127-130,共4页
通过在活性炭吸附采样管中定量加入氯苯类化合物标准样品,于大气采样器上模拟采样后测定各组分回收率的方法,研究了实验室常用有机试剂二硫化碳、甲醇、正己烷、苯、乙腈、丙酮等,对活性炭采集大气中氯苯类化合物的解吸性能。实验结果表... 通过在活性炭吸附采样管中定量加入氯苯类化合物标准样品,于大气采样器上模拟采样后测定各组分回收率的方法,研究了实验室常用有机试剂二硫化碳、甲醇、正己烷、苯、乙腈、丙酮等,对活性炭采集大气中氯苯类化合物的解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二硫化碳溶剂对氯苯类化合物各组分具有较为高效、稳定的解吸效能,是日常环境监测实践中使用活性炭吸附-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氯苯类化合物的较为理想解吸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氯苯类化合物 活性炭采样管 二硫化碳
下载PDF
浙江省大气颗粒物PM_(2.5)化学组分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菁清 余磊 +6 位作者 陈书鑫 陆佳锋 许亚璐 季海冰 张柳芳 刘劲松 王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7-1309,共13页
为探究浙江省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组分污染特征,基于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浙江省内11个点位4个区域的手工采样监测数据,分析了浙江省PM_(2.5)组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内浙江省各地区ρ(PM_(2.5))平均值范围... 为探究浙江省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组分污染特征,基于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浙江省内11个点位4个区域的手工采样监测数据,分析了浙江省PM_(2.5)组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内浙江省各地区ρ(PM_(2.5))平均值范围为34.3~46.4μg·m^(-3),其中浙西和浙北内陆地区PM_(2.5)浓度相对较高,分别高出均值15.1%和13.2%,浙东和浙南沿海地区PM_(2.5)浓度相对较低,分别低于均值8.4%和14.9%.季节性特征呈现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最低,空间分布来看,浙南地区的PM_(2.5)浓度春季、秋季和冬季季节变化不明显,浙西地区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浙北和浙东地区均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内陆地区采样期内,风景名胜区、行政区、居民区和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的ρ(PM_(2.5))分别为:(40.2±10.2)、(46.3±9.6)、(50.1±10.6)和(46.7±10.2)μg·m^(-3),居民区点位的PM_(2.5)污染水平均值最高.沿海地区采样期内,文化娱乐区和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的ρ(PM_(2.5))分别为:(27.4±5.8)μg·m^(-3)和(37.2±5.6)μg·m^(-3).采样期间浙江省PM_(2.5)组分中有机物(OM)、硝酸盐(NO_(3)^(-))、硫酸盐(SO_(4)^(2-))、铵盐(NH_(+)^(4))、微量元素和地壳物质贡献率分别为:26.4%、15.4%、12.4%、9.0%、7.1%和5.7%.二次无机气溶胶SNA(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贡献率达到36.8%.秋季、春季和夏季OM对PM_(2.5)的贡献高于其他组分,贡献率分别为28.3%、27.7%和26.3%,而冬季却表现为硝酸盐的贡献最为显著,贡献率达24.3%.空间分布上,SNA对各地区PM_(2.5)的贡献均最大,贡献率范围为32.8%~39.7%,浙北地区最高,浙南地区最低,各地区SNA,均呈现: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浙北地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主要气团来源分别为黄海江苏南部、安徽北部、东海和黄海江苏西部,贡献率分别为38.11%、35.28%、37.46%和27.87%.浙西地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受来自黄海江苏南部(38.11%)、安徽南部(37.50%)、浙江东部(46.55%)和浙北(32.58%)方向的气团影响.浙东地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则分别受来自河北北部(36.07%)、山东东部(38.06%)、东海(30.17%)和广东南部(34.43%)方向的气团影响.浙南地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受来自黄海(35.66%)、安徽东北部(34.44%)、东海(26.72%)和福建南部沿海(35.00%)方向的气团影响.浙江省各区域气团后向轨迹季节性差异较大,而各区域间ρ(PM_(2.5))西北最高值与东南最低之间的差值在秋季和冬季分别为21.0μg·m^(-3)和20.5μg·m^(-3),春季和夏季分别为10.4μg·m^(-3)和6.1μg·m^(-3),北方气团对浙江省秋季和冬季PM_(2.5)存在一定的外源性贡献,春季和夏季北方气团对浙江省气团轨迹的减弱,以及南方和东海海上气团对浙江省气流贡献的增大,PM_(2.5)质量浓度也存在好转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PM_(2.5) 化学组分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