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虾混养塘锚头鳋病防治方法
1
作者 章海鑫 阮记明 +2 位作者 杨先乐 许佳露 刘攀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57,162,共3页
江苏东台市沿海地区为异育银鲫主要养殖地区,以异育银鲫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防虫药物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以及使用的单一,导致异育银鲫锚头鳋病越来越严重。文章介绍了锚头鳋病的病原和流行情况,分析了该病在当地暴发... 江苏东台市沿海地区为异育银鲫主要养殖地区,以异育银鲫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防虫药物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以及使用的单一,导致异育银鲫锚头鳋病越来越严重。文章介绍了锚头鳋病的病原和流行情况,分析了该病在当地暴发的原因,介绍了锚头鳋病传统的防治方法,并通过实地考察锚头鳋病的防治情况,总结出了一些防治鱼虾混养塘锚头鳋病的新方法,推广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南美白对虾 混养 锚头鳋病 防治
下载PDF
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无性繁殖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许佳露 曹海鹏 +1 位作者 欧仁建 杨先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9-587,共9页
【目的】对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进行丝状真菌的分离,然后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 【目的】对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进行丝状真菌的分离,然后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单因子法研究其无性繁殖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了4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一株丝状真菌HP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无性繁殖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P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分枝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呈棒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并迅速游离;能够产生第二孢孢子;新孢子囊以内层出的方式产生;藏卵器呈球形,与雄器同枝或异枝。菌株HP的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多子水霉菌株Arg4S(GenBank登录号GQ119935)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HP为多子水霉(Saprolegnia ferax)。此外,菌株HP在5°C-35°C、pH 4-10范围内均能产生游动孢子,产生游动孢子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0°C和7,而且5-25 mg/L福尔马林和0.25 1.25 mg/L二硫氰基甲烷对菌株HP产生游动孢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鉴定了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并确定了其无性繁殖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卵 多子水霉 鉴定 无性繁殖
原文传递
黄颡鱼卵致病性绵霉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欧仁建 曹海鹏 +3 位作者 郑卫东 胡鲲 许佳露 杨先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80-1289,共10页
【目的】对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敏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传统方法对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然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 【目的】对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敏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传统方法对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然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到8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YC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药敏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C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游动孢子囊多呈圆筒形、棍棒形或穗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不断从孢子囊顶端释放出来,成团聚集在游动孢子囊口,并经过一个时期的静休后,成团脱落或直接分散在水中游动;次生孢子囊具有典型的侧生现象;藏卵器呈球形或梨形,大多与雄器异枝,少数与雄器同枝,含1?15个卵孢子;成熟卵孢子中生或亚中生,偏生一个大油球。其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绵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菌株CBS101.49(GenBank登录号AF119579)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YC为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此外,在实验选用的中草药和消毒剂中,黄连和异噻唑啉酮分别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菌株Y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6 mg/L和2 mg/L。【结论】首次分离了黄颡鱼卵致病性异丝绵霉菌株YC,并确定了其药敏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卵 绵霉 鉴定 最小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产铁载体菌株的分离、培养条件优化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佳露 张平 +4 位作者 李美芳 廖柏寒 彭佩钦 李靖 梅金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4-1016,共13页
【背景】微生物菌肥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铁载体是由植物根际微生物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金属离子螯合物,可通过螯合Fe^(3+)促进植物生长,因此,筛选具有高产铁载体功能的菌种意义重大。【目的】从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高产铁载体微生... 【背景】微生物菌肥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铁载体是由植物根际微生物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金属离子螯合物,可通过螯合Fe^(3+)促进植物生长,因此,筛选具有高产铁载体功能的菌种意义重大。【目的】从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高产铁载体微生物,为开发植物根际促生菌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chrome azurol sulfonate(CAS)平板覆盖法分离、纯化获得高产铁载体真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其产铁载体条件,并通过上海青水培试验,初步考察菌株的促生效应。【结果】分离获得4株产铁载体真菌菌株,其中一株菌产铁载体能力相对较强,编号为RL1,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RL1的最佳产铁载体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0,碳源葡萄糖含量5 g/L,温度20℃,培养时间5 d,转速60 r/min。随着RL1菌悬液浓度的增加,上海青植株的鲜重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逐渐增大。当施加最大浓度孢子菌悬液(3.2×10^(8)CFU/m L)时,植株的总鲜重量和茎叶鲜重量增幅分别为75.0%和74.4%,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幅分别为49.8%、70.9%和26.7%。【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一株高产铁载体真菌菌株RL1,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更利于菌株铁载体的合成,而且该菌株能够有效促进上海青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铁载体 条件优化 水培试验 鲜重 光合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