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氏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俐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70-77,共8页
1898年,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诞生了(以下简称《文通》)。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语法学。作为一部开山之作,90年来,《文通》不断地接受时间的考验。它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位语法家拥有象马建忠... 1898年,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诞生了(以下简称《文通》)。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语法学。作为一部开山之作,90年来,《文通》不断地接受时间的考验。它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位语法家拥有象马建忠一样多的评议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可是,以往评说《文通》,常常毁多于誉,抨击之词过甚。《文通》中的“助字篇”,是本书论述得最精当、最有成就的一章。本文力求辨证地评析《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指出其缺陷,借鉴和学习其中仍然有用的精华,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汉语助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通》 助字 马建忠 语法学 位语法 研究汉语 历史价值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下载PDF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 被引量:3
2
作者 许俐丽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1-24,共4页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许俐丽【广州读者花钱订党刊,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到下面一调查,这个问题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记得1994年冬我到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采访,县委组织部...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许俐丽【广州读者花钱订党刊,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到下面一调查,这个问题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记得1994年冬我到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采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的长凳上放着几大捆没拆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刊 读者需要 立足点 采编 三言
下载PDF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俐丽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27,共2页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许俐丽【广州】一本杂志的诞生、兴衰与社会现状紧密相连,只有满足社会需要,它们才有生存的可能和价值。其中,栏目策划与选题设计能否适应这种需要,能否展现刊物的特色,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是编辑遇到的...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许俐丽【广州】一本杂志的诞生、兴衰与社会现状紧密相连,只有满足社会需要,它们才有生存的可能和价值。其中,栏目策划与选题设计能否适应这种需要,能否展现刊物的特色,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是编辑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换句话说,杂志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栏目策划 选题设计 编辑质量 《爱我中华》
下载PDF
连词“和”研究概观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俐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0-86,共7页
目前连词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和”的研究则令人瞩目。早期“和”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和规范化,体现在“和”的连、介分工,“和”与“或”的意义区别上。随后转向对“和”的连接成分的探索。各派分歧主要集中在“和”连接动词(词组)与... 目前连词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和”的研究则令人瞩目。早期“和”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和规范化,体现在“和”的连、介分工,“和”与“或”的意义区别上。随后转向对“和”的连接成分的探索。各派分歧主要集中在“和”连接动词(词组)与形容词(词组)时要有什么样的限制条件上。此时期的研究方法偏重于一般形式上的描写,对连接成分的意义类型注意不够。八十年代,则从语义、结构关系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和”的连接功能。此外,对多叠并列成分最后两项用“和”的来源及多叠并列成分连用两个“和”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各家亦有不少异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依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连词“和”的来源及与他类词区别的研究;二、对连词“和”连接成分的研究;三、对连词“和”在多叠并列成分中的运用的研究;就连词“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在文章第四部分提出今后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对汉语连词研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连词 连接成分 研究概观 并列成分 形容词 连接功能 现代汉语 结构关系 限制条件 八十年代
下载PDF
怎样把长篇理论文章编“活”
5
作者 许俐丽 郑剑 《传媒》 2001年第6期56-58,共3页
本刊第5期刊登了张志文同志《应如何办好办活理论刊物》的读者来信。应张志文的要求,本刊特约了《广东支部生活》的同志,谈一谈如何把理论文章编活的做法,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期刊编辑出版 编辑工作 理论文章 编辑技巧 党刊
下载PDF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
6
作者 许俐丽 《出版广角》 2001年第10期13-17,共5页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很理性、也很及时。由于同仁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其他客观原因,众多的党刊直到现在业绩仍很辉煌,如本文作者所在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曾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第一、二届全国...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很理性、也很及时。由于同仁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其他客观原因,众多的党刊直到现在业绩仍很辉煌,如本文作者所在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曾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第一、二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其期发行量也高达147万份,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党刊,按理说这样“双效”俱佳的业绩足可以让他们笑傲群雄、高枕无忧,但本文作者、该刊副总编辑许俐丽却以一名普通党刊工作者的身份省察刊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仅限于一家之言的解决方案:如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以及宣传模式的转变、集团化建设、多元化发展、品牌构建、三项制度改革等,有理有据,深中肯綮,对如何壮大党刊实力、增强活力进而提高竞争力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其他类型期刊的经营运作和品牌创建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刊 社科期刊 发行量 副总编辑 集团化建设 国家期刊奖 作者 业绩 入世 品牌构建
下载PDF
寻问读者:你们最想读什么?—一份党刊读者调查的几点启示
7
作者 许俐丽 《今传媒》 2001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读者调查 几点启示 广东支部 党刊 问题讨论 问读 深度报道 中选率 阅读热点 探究心理
下载PDF
试论社会变异与语汇变异
8
作者 许俐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49-56,共8页
一、语汇和社会语言是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炼。语言的使用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人... 一、语汇和社会语言是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炼。语言的使用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时,要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均受到社会的影响。在语言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汇 社会变异 语言词汇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 功能变异 交际工具 社会语言学 基本词汇 社会生产
下载PDF
党刊如何应对“入世”
9
作者 许俐丽 《传媒》 2001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一) 中国"入世"近在眉睫,报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党的喉舌的中国党刊业在这场对抗赛中能否压住阵脚、巩固阵地,能否增强经济实力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越来越逼近的严峻挑战,真正制订了对策、制定了行动... (一) 中国"入世"近在眉睫,报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党的喉舌的中国党刊业在这场对抗赛中能否压住阵脚、巩固阵地,能否增强经济实力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越来越逼近的严峻挑战,真正制订了对策、制定了行动方略并见诸实践的党刊却是鲜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党刊 “入世”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管理体制 宣传工作 品牌战略
下载PDF
最美的青春献给你
10
作者 许俐丽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1年第12期42-43,共2页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读者。对于我这个已经视刊物为生命的耕耘者来说,这真是最悲壮、最心痛的一刀。最后的告别去新单位报到的前一个晚上,我本来已经准备休息了,可忽然意识到自己将不再是一名党刊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支部生活 杂志社
下载PDF
你现在还好么?
11
作者 许俐丽 《北方音乐》 2005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火车站
下载PDF
生活的沃土 理论的大树
12
作者 许俐丽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1-13,共3页
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 我总是说——为了自尊,为了忘记饥饿。 这实在是个太不响亮的写作理由。但确实是这样。真实往往残酷而又复杂。 我的母亲希望我成为有用的人。有用,母亲将这个词的标准定得很高。高中毕业,正赶上“修理地球”... 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 我总是说——为了自尊,为了忘记饥饿。 这实在是个太不响亮的写作理由。但确实是这样。真实往往残酷而又复杂。 我的母亲希望我成为有用的人。有用,母亲将这个词的标准定得很高。高中毕业,正赶上“修理地球”的年代,我到了粤北贫穷的山村插队落户。 那年夏天,我带着铺盖卷,揣着10元钱离开了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理论素养 价值规律 纪实报告 中国报告文学 石灰岩山区 世界观人生观 《南方日报》 八九十年代 广东省政府
原文传递
党刊的可读性
13
作者 许俐丽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1-61,共1页
目前全国党刊有40多家,总发行量达1600万份。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刊的启思性、可用性、可读性、正是它应追求的质量新坐标。
关键词 党刊 优秀共产党员 可用性 社会评价 稿件评选 公众形象 期刊社 社会影响 南巡谈话 敏感问题
原文传递
镜头里的开拓者
14
作者 许俐丽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7-18,共2页
1991年3月6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宾馆大厅,广东省记协、省新闻学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广州电视台新闻部的周宪华拾阶而上,微斜着身子,双手捧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奖励,点头向500名与会者致意——这天,36岁的周宪华成了新闻人物。同行... 1991年3月6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宾馆大厅,广东省记协、省新闻学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广州电视台新闻部的周宪华拾阶而上,微斜着身子,双手捧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奖励,点头向500名与会者致意——这天,36岁的周宪华成了新闻人物。同行们对周宪华交口称赞,并没使周宪华快活多少。他知道他那种摄于底层,注入屏幕的人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宪 拾阶而上 新闻工作者 省记协 白云宾馆 广州电视台 新闻人物 城市电视台 电视采访 老大姐
原文传递
爱心行动——陈凤霞和港澳慈善家的故事
15
作者 许俐丽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4年第7期7-8,共2页
广东新会市的一位年轻姑娘,辞去1700元的月薪,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白湾镇当教师;一批批港澳慈善活动家跋山涉水到广东贫困地区“兴义学,办善事”。20世纪90年代跨世纪的“希望工程”,正牵动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的拳拳之心。
关键词 希望工程 自力 贫困地区 清新县 港澳 儿童 失学 广东省 活动家 新会市
原文传递
乘地铁的母与子
16
作者 许俐丽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12年第4期21-22,共2页
坐地铁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这回让我遇上一对母子,此事让我惊觉,世上还有这种儿子?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 《乘地铁的母与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