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耕概念:历史意识与知识谱系——评刘小新《文化研究与文学问题》
1
作者 许劲枫 《学术评论》 2018年第1期98-100,共3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为中国的显学。这一舶来之物显然值得学界展开深入的反思与批判。李陀主编的"大众文化批评丛书"把文化研究视为阐释中国问题的一次话语实践,是本土文化研究尤为突出的代表。刘小新的《文化研究与文学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为中国的显学。这一舶来之物显然值得学界展开深入的反思与批判。李陀主编的"大众文化批评丛书"把文化研究视为阐释中国问题的一次话语实践,是本土文化研究尤为突出的代表。刘小新的《文化研究与文学问题》秉承该丛书之问题意识,同时将其视作反思对象,试图提供一份立足中国问题、检讨文化研究的初步观察与思考。在此书中,刘小新呈现给我们一幅横跨海峡两岸、贯穿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化研究状况的知识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历史意识 文学 知识 谱系 深耕 本土文化 问题意识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开心的日子》
2
作者 许劲枫 《大观(论坛)》 2019年第8期228-229,共2页
二战以后,西方文学把注意力置于人类荒诞的生存环境,以及于此环境下滋生的扭曲灵魂。于此背景下,亲历多次战争的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凭借强有力的戏剧作品在文学史中发声。除去使贝克特声名大噪的《等待戈多... 二战以后,西方文学把注意力置于人类荒诞的生存环境,以及于此环境下滋生的扭曲灵魂。于此背景下,亲历多次战争的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凭借强有力的戏剧作品在文学史中发声。除去使贝克特声名大噪的《等待戈多》,诸如《开心的日子》等优秀戏剧作品折射着贝克特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叩问。文章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贝克特戏剧《开心的日子》进行剖析,以拉康的真实界、想象界、象征界以及镜像理论对温妮、威利二人进行解读,试图寻找温妮象征界坚守、威利退化沉沦后重返象征界背后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的日子》 精神分析 镜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