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酞菁配合物对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占位 孙庆津 +4 位作者 苏碧云 车兔林 宋艳虹 李要民 赵建社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合成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MPc(M=Mn(Ⅱ),Fe(Ⅱ),Co(Ⅱ),N i(Ⅱ),Cu(Ⅱ)),研究MPc及其中心离子对L i/SOC l2电池正极的催化作用,并提出相关催化机理.
关键词 过渡金属 酞菁配合物 锂/亚硫酰氯(Li/SOCl2) 催化机理
下载PDF
酞菁钴及其衍生物对Li/SOCl_2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许占位 宋艳虹 +1 位作者 车兔林 赵建社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7-299,共3页
通过恒电阻放电实验研究了酞菁钴[Co(Ⅱ)Pc]及其衍生物[Co(Ⅱ)TcaPc、Co(Ⅱ)TcPc、Co(Ⅱ)TeaPc、Co(Ⅱ)OcPc和Co(Ⅱ)CcPc]对Li/SOCl2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取代基及其数量的酞菁钴配合物对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对放电电压... 通过恒电阻放电实验研究了酞菁钴[Co(Ⅱ)Pc]及其衍生物[Co(Ⅱ)TcaPc、Co(Ⅱ)TcPc、Co(Ⅱ)TeaPc、Co(Ⅱ)OcPc和Co(Ⅱ)CcPc]对Li/SOCl2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取代基及其数量的酞菁钴配合物对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对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Co(Ⅱ)CcPc共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钴 LI/SOCL2电池 催化剂
下载PDF
酞菁铜衍生物对Li/SOCl2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占位 赵建社 +1 位作者 冯虹 马素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5-277,共3页
合成了酞菁铜[Cu(Ⅱ)Pc]及其衍生物四乙酰胺酞菁铜[Cu(Ⅱ)TcaPc]、四乙酸酞菁铜[Cu(Ⅱ)TcPc]、四吡啶并卟啉铜[Cu(Ⅱ)PTp]和四吡嗪并卟啉铜[Cu(Ⅱ)PTpz],并用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恒电阻放电实验研究了它们对Li/SOCl... 合成了酞菁铜[Cu(Ⅱ)Pc]及其衍生物四乙酰胺酞菁铜[Cu(Ⅱ)TcaPc]、四乙酸酞菁铜[Cu(Ⅱ)TcPc]、四吡啶并卟啉铜[Cu(Ⅱ)PTp]和四吡嗪并卟啉铜[Cu(Ⅱ)PTpz],并用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恒电阻放电实验研究了它们对Li/SOCl2电池放电电压及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PTp及Cu(Ⅱ)PTpz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铜[Cu(Ⅱ)Pc] 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 催化剂
下载PDF
气氛对钼酸铵分解的影响及产物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占位 王天 +3 位作者 刘鑫悦 段欣彤 杜钊 王盈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53-58,共6页
研究了气氛对钼酸铵分解的影响及其产物的电化学性能.首先对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在高流速氩气条件下进行热重测试(TGA),分析钼酸铵的热解过程.采用固相法制备产物,研究了钼酸铵热解生成的NH_3与MoO_3等发生氧化还原... 研究了气氛对钼酸铵分解的影响及其产物的电化学性能.首先对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在高流速氩气条件下进行热重测试(TGA),分析钼酸铵的热解过程.采用固相法制备产物,研究了钼酸铵热解生成的NH_3与MoO_3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分析(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产物的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r气气体流量分别为150sccm、125sccm、50sccm时,产物依次为Mo_4O_(11)和少量MoO_3、Mo_4O_(11)和少量MoO_2、少量Mo_4O_(11)和MoO_2,随着Ar气气体体积流量减小到0sccm时得到纯相MoO_2.将所得MoO_2作为活性材料应用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上,采用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50 mA·g^(-1)时连续循环12次后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15mAh·g^(-1),在电流密度为100mA·g^(-1)、200mA·g^(-1)、500mA·g^(-1)时的放电比容量基本稳定在180mAh·g^(-1)、100mAh·g^(-1)、75mAh·g^(-1),表现出了较高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铵 二氧化钼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原料果农药残留的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占位 刘永建 赵建社 《饮料工业》 2006年第8期18-21,共4页
通过研究、分析二氧化氯对原料果农药残留(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的分解作用,依据原料果的清洗程序,设计了加药工序及清洗工艺,并对控制点(一榨浊汁)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在原料果清洗的适当环节加入50 ̄75mg/kg的二氧化... 通过研究、分析二氧化氯对原料果农药残留(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的分解作用,依据原料果的清洗程序,设计了加药工序及清洗工艺,并对控制点(一榨浊汁)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在原料果清洗的适当环节加入50 ̄75mg/kg的二氧化氯,可有效地分解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果汁 农药残留 分解 二氧化氯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锚定在3D纳米碳上的超薄MoS_(2)用于高稳定性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
6
作者 许占位 任宇川 +5 位作者 赵家祺 李嘉胤 严皓 陈思雨 张姿纬 王盈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21,共6页
MoS_(2)的理论比容量高(670 mAh g^(-1)),层间距大,有利于钠离子的嵌入脱出,但由于充放电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体积膨胀进而造成堆叠,导致容量衰减。合成超小MoS_(2)片与碳材料复合可以有效解决MoS_(2)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堆叠问题。... MoS_(2)的理论比容量高(670 mAh g^(-1)),层间距大,有利于钠离子的嵌入脱出,但由于充放电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体积膨胀进而造成堆叠,导致容量衰减。合成超小MoS_(2)片与碳材料复合可以有效解决MoS_(2)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堆叠问题。本工作利用粗酞菁作为前驱体,成功地合成出锚定在3D纳米碳上的超薄MoS_(2).少层的MoS_(2)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缓解了钠离子嵌入脱出引起的体积膨胀,并且当固定在碳材料上时,MoS_(2)的(002)层间距提高到了0.67 nm.此外,所得的材料在0.1 C循环200圈后仍能保持356 mAh g^(-1)的比容量,库伦效率保持在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三维碳结构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催化裂解天然气于碳毡内低成本合成碳纳米管(英文)
7
作者 宋强 李克智 +1 位作者 许占位 强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86-90,共5页
基于制备碳/碳(C/C)复合材料的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技术,在1010-1100℃用Fe催化裂解工业天然气可在碳毡内原住合成出碳纳米管(CNTs)。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1060℃合成的CNTs具有较好的覆盖形貌和均匀管径(110~12... 基于制备碳/碳(C/C)复合材料的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技术,在1010-1100℃用Fe催化裂解工业天然气可在碳毡内原住合成出碳纳米管(CNTs)。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1060℃合成的CNTs具有较好的覆盖形貌和均匀管径(110~120nm)且纯净度高。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Raman光谱测试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温度下合成的CNTs结晶度高,与碳纤维间结合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合成 工业天然气 碳纳米管
下载PDF
三维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黄剑锋 李瑞梓 +3 位作者 许占位 李嘉胤 何元元 李文斌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5-49,共5页
以生物质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材料,采用先水热后碳化的方法,制备出三维碳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产物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 以生物质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材料,采用先水热后碳化的方法,制备出三维碳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产物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不同碳化温度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化温度为600℃时得到的三维碳纳米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在50 m A·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430 m Ah·g^(-1),5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可达稳定时的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碳纳米材料 柚子皮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不同pH对NH_4V_3O_8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黄剑锋 乔晓宁 +3 位作者 许占位 欧阳海波 李嘉胤 曹杉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偏钒酸铵(NH_4VO_3)为原料,采用水浴辅助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形貌可控的钒酸铵(NH_4V_3O_8),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以偏钒酸铵(NH_4VO_3)为原料,采用水浴辅助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形貌可控的钒酸铵(NH_4V_3O_8),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体系的pH为1.5、2.0、3.0、4.0和5.0时,分别得到了花球状、束状、棒状、片状的NH_4V_3O_8.其中,棒状结构的NH4V3O8电化学性能最好,在15 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260 mAh·g^(-1),2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NH_4V_3O_8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碳包覆纳米铁镍磁性颗粒的合成(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高翔 付业伟 +3 位作者 孙慧慧 许占位 李贺军 田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31-1435,共5页
通过在双温控的化学气相沉积炉中热解四吡啶并卟啉铁镍混合物,合成了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原料中四吡啶并卟啉铁镍的质量比为7:3;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形貌均匀,直径为100~300 nm;能谱结果显示碳包覆铁镍纳... 通过在双温控的化学气相沉积炉中热解四吡啶并卟啉铁镍混合物,合成了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原料中四吡啶并卟啉铁镍的质量比为7:3;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形貌均匀,直径为100~300 nm;能谱结果显示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是由铁、镍和碳组成;拉曼光谱证明产物有大量的缺陷存在,可能是由于球状结构上的碎片引起的;此外,磁性能测试表明室温下,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有很高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6.3 emu.g-1;而其产物的矫顽力趋近于零,呈超顺磁性,适合用于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 化学气相沉积 四吡啶并卟啉铁镍 磁滞曲线
下载PDF
氧化钨/石墨烯的晶相调控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雪莹 杨军 +3 位作者 曹一凡 刘鑫悦 许占位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电解水制氢作为可以实现零污染的可靠制氢方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贵金属催化剂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商业化的进程,因此寻求可替代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非常必要的.氧化钨作为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但其催化活性... 电解水制氢作为可以实现零污染的可靠制氢方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贵金属催化剂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商业化的进程,因此寻求可替代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非常必要的.氧化钨作为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但其催化活性较低.通过改变氧化钨/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烧结温度,实现氧化钨从WO 3到W 18 O 49的晶相调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该复合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转变过程分析,并且在三电极体系下,酸性电解液中测得了相应的电化学性能,其中富含氧缺陷的W 18 O 49/rGO复合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在50 mA/cm 2的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仅为240 mV,Tafel斜率为83 mV/dec,并且能够维持7200 s的高效率产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氧化石墨烯 相转变 水分解 催化剂
下载PDF
二组元酞菁固相混合法裂解合成直立碳纳米管(英文)
12
作者 况云华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许占位 王永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955,共5页
通过向两种金属酞菁的混合物添加一定量的硫粉,在800~950℃裂解合成了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碳纳米管(直径为15~35nm,长度为... 通过向两种金属酞菁的混合物添加一定量的硫粉,在800~950℃裂解合成了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碳纳米管(直径为15~35nm,长度为200~800nm)管身平直,具有很好的石墨化程度,且杂质很少。采用两种金属酞菁((M(Ⅱ)Pc,M=Fe,Co))进行混合裂解时,既可以提供碳源,而且可以产生相当均匀的催化剂颗粒,有利直立碳纳米管的沉积。这种将两种酞菁进行固相混合裂解的方法,相当安全高效,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直立碳纳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碳纳米管 酞菁 热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酞菁组分和硫粉量对直立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况云华 李克智 +1 位作者 李贺军 许占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4-1348,共5页
以酞菁铁(Fe(Ⅱ)Pc)和酞菁钴(Co(Ⅱ)Pc)的二元混合物为催化剂前驱体,硫粉(S粉)为生长促进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900℃~950℃下制备出了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为了研究CVD合成直立碳纳米管的影响因素,采用... 以酞菁铁(Fe(Ⅱ)Pc)和酞菁钴(Co(Ⅱ)Pc)的二元混合物为催化剂前驱体,硫粉(S粉)为生长促进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900℃~950℃下制备出了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为了研究CVD合成直立碳纳米管的影响因素,采用了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以及拉曼光谱仪(Raman)对产物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酞菁组分与S粉的加入量对碳纳米管的直立形貌有着很大的影响,当采用二元混合酞菁,且Fe(Ⅱ)Pc、Co(Ⅱ)Pc与S质量比为1:1:2时,可以获得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过高或过低的S粉的添加量都不能得到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文中还探讨了S粉促进酞菁裂解直立碳纳米管可能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酞菁 直立碳纳米管 S粉
下载PDF
V_(2)AlC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14
作者 齐珺 孔硌 +3 位作者 骆思翰 张书瑜 许占位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4,共7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V_(2)AlC陶瓷粉体,研究了V_(2)AlC的结构、介电、吸波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调控原料摩尔比可获得纯相V_(2)AlC,SEM结果显示其具有MAX相典型的层状结构.V_(2)AlC具有较强的极化和电导损耗能力,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采用固相法制备V_(2)AlC陶瓷粉体,研究了V_(2)AlC的结构、介电、吸波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调控原料摩尔比可获得纯相V_(2)AlC,SEM结果显示其具有MAX相典型的层状结构.V_(2)AlC具有较强的极化和电导损耗能力,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V_(2)AlC含量增大而增大.当V_(2)AlC质量分数为65 wt%、厚度2.4 mm时,RC在频率9.4 GHz处达到最小值-55 dB,在X波段有效吸收带宽为3.0 GHz.进一步增大V_(2)AlC质量分数到80 wt%,SET达到27.4 dB,其中SEA从3.2 dB增加到19.1 dB,而SER仅从6.1 dB增加到8.3 dB,电磁屏蔽机制以吸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2)AlC 介电陶瓷 吸波材料
下载PDF
浓缩果汁生产中嗜酸耐热菌的控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许占位 余清谋 刘永建 《饮料工业》 2003年第5期32-34,共3页
嗜酸耐热菌对浓缩果汁加工成的饮料的风味影响较大 ,果汁饮料消费国对此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对果汁生产中嗜酸耐热菌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有助于有效控制嗜酸耐热菌 。
关键词 浓缩果汁 嗜酸耐热菌 清洗 灭菌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Initial DNA Binding Interaction of Two Cu(Ⅱ) Complexes with 4,5-Diazafluoren-9-one
16
作者 宋艳虹 张荣兰 +4 位作者 孙庆津 许占位 高全昌 刘华强 赵建社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508-1513,共6页
Two new complexes [Cu(dafo)2(en)](ClO4)2·2H2O (en=NH2CH2CH2NH2) 1 and [Cu(dafo)2(dap)](ClO4)2·2H2O [dap=NH2CH2CH(CH3)NH2] 2 (dafo=4,5-diazafluoren-9-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 Two new complexes [Cu(dafo)2(en)](ClO4)2·2H2O (en=NH2CH2CH2NH2) 1 and [Cu(dafo)2(dap)](ClO4)2·2H2O [dap=NH2CH2CH(CH3)NH2] 2 (dafo=4,5-diazafluoren-9-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UV spectra. Meanwhile, the complex 1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initial DNA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the complexes 1 and 2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V spectra, emission spectra and cyclic voltammogram. Concluding the results of three methods used to measure the interaction of complexes 1 and 2 with DNA, the action mode of the two complexes with DNA is intercalation, and character of ligands and steric effect may affec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mplexes with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Ⅱ)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initial DNA binding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