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维峰教授基于“心脑从神”思想治疗失眠经验举隅
1
作者 柴超 王维峰 +5 位作者 薛聆 于静 韩拉拉 许壅荣 张宇鑫 耿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2期2365-2369,共5页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易醒、早醒等,可伴有抑郁、焦虑等异常,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王维峰教授根据多年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及文献研究,提出“心脑从神”的学说思想,并在该学说思想指导...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易醒、早醒等,可伴有抑郁、焦虑等异常,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王维峰教授根据多年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及文献研究,提出“心脑从神”的学说思想,并在该学说思想指导下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创立了“安神益智针法”以治疗失眠,疗效显著。王维峰教授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阴阳不和,神明失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失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和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从脏腑角度而言,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而且病位在脑,属于中医学“神”的病变,在治疗上应秉持“心脑同治,调和阴阳”并结合滋补肝肾的思想。文中通过对失眠基本病机的论述及“安神益智针法”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来介绍王维峰教授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经验,为失眠的针刺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思想及选穴组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峰教授 心脑从神思想 安神益智针法 失眠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60例疗效观察
2
作者 杨晶 王维峰 +1 位作者 杨发明 许壅荣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验穴(患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同时选取“经验穴”及丘墟穴行电针治疗,1次/d,6次/周,...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验穴(患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同时选取“经验穴”及丘墟穴行电针治疗,1次/d,6次/周,治疗3个周期,共18 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内翻角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内翻角度改善情况、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踝内翻角度改善情况、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可减轻足内翻,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 足内翻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壅荣 赵海洋 +5 位作者 王璐瑶 杨金月 张亚倩 赵冠军 韩雪华 孙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23期62-64,共3页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按分型治之,辨证准确,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整理,将资料按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及肝肾亏虚型进行分类,通过CNKI检索分析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按分型治之,辨证准确,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整理,将资料按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及肝肾亏虚型进行分类,通过CNKI检索分析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效果,肯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疗法
下载PDF
关于子午流注针法的思考
4
作者 许壅荣 王维峰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865-1871,共7页
子午流注针法年代久远,一直备受医家质疑,问题集中于其中医理论不完善、临床应用规律不清晰等。尤其是在子午流注针法的应用规律中,纳甲法的“补穴法”与“癸日十个时辰有无开穴”是学界存疑的问题。笔者认为,补穴法是基于明代徐凤的子... 子午流注针法年代久远,一直备受医家质疑,问题集中于其中医理论不完善、临床应用规律不清晰等。尤其是在子午流注针法的应用规律中,纳甲法的“补穴法”与“癸日十个时辰有无开穴”是学界存疑的问题。笔者认为,补穴法是基于明代徐凤的子午流注针法而言,“夫妻合日互用”补穴法后仍有闭穴,通过比较管正斋管氏、郑魁山郑氏及单玉堂单氏的补穴法,发现单氏补穴的方法与理论更完善,更符合该针法的开穴规律。“癸日十个时辰有无开穴”的问题,追本溯源,若是阎明广的《子午流注针经》,则有十个时辰的开穴;若是遵从徐氏的《针灸大全》,则癸日十个时辰便无穴。另外,子午流注针法只是针刺中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将其与传统针灸的取穴、配穴方法或按肌肉解剖取穴的方法相结合,更好地发挥针刺与时间、腧穴的协同效应,力求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针法 纳干法 纳支法 纳甲法 补穴法 “癸日十个时辰有无开穴”
下载PDF
王维峰运用醒脑通督法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经验
5
作者 许壅荣 耿健 +2 位作者 张宇鑫 柴超 王维峰 《湖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21-24,共4页
卒中后肌痉挛是脑卒中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表现为上肢屈肌与下肢伸肌的痉挛,常伴有肢体僵硬及活动时的阻力感,中医学多认为其属“拘挛”范畴。1项国外研究[1]表明卒中后不同时期的痉挛发生率存在差异,早期(卒中后1~4周)为4%~27%、急性... 卒中后肌痉挛是脑卒中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表现为上肢屈肌与下肢伸肌的痉挛,常伴有肢体僵硬及活动时的阻力感,中医学多认为其属“拘挛”范畴。1项国外研究[1]表明卒中后不同时期的痉挛发生率存在差异,早期(卒中后1~4周)为4%~27%、急性期(卒中后1~3个月)为19%~26.7%、慢性期(卒中后3个月)为17%~42.6%。另有研究[2]指出卒中后痉挛总发病率为25.3%;卒中后12个月痉挛发生率为35%[3]。根据Brunnstrom分级标准,脑卒中患者早期(一般在两周之内)肌张力的增高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但随着痉挛状态的逐渐加剧,患者会出现疼痛、压疮、肌无力、关节强直及运动受限等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使患者日常活动困难,增加其家庭、医护人员及社会的负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肌痉挛 醒脑 通督 针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