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口口岸蝇类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新生 许大蔚 李国栋 《口岸卫生控制》 2017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掌握蛇口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6年4~9月,采用笼蝇诱捕法,对蛇口口岸的蝇类种群和夏秋季节的消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078只,经鉴定分为5科6亚科12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丝光绿蝇、铜... 目的掌握蛇口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6年4~9月,采用笼蝇诱捕法,对蛇口口岸的蝇类种群和夏秋季节的消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078只,经鉴定分为5科6亚科12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丝光绿蝇、铜绿蝇次之。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69.3只/笼,5月为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蛇口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与夏秋季节消长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治、蝇类传染病调查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类 种群 密度 季节消长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紫外光固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许大蔚 黎杰鹏 +1 位作者 吴丁财 符若文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凝胶转化率测定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安息香双甲醚(DMPA),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HMPP)和二苯甲酮/三乙胺(BP/TEA))和不同配比稀释剂(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不饱和聚酯光固化体系性能的影...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凝胶转化率测定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安息香双甲醚(DMPA),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HMPP)和二苯甲酮/三乙胺(BP/TEA))和不同配比稀释剂(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不饱和聚酯光固化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的DMPA拥有较高的光引发活性,适合作为UP/ST/MMA体系的光引发剂,当m(ST)/m(MMA)=9∶1时,固化物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7.33 k J/m2和168.3 MPa,拉伸强度则在m(ST)/m(MMA)=6∶4时达到最大值6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光引发剂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混合稀释剂 紫外光固化 冲击强度 弯曲强度 拉伸强度
原文传递
硅树脂改性不饱和聚酯的表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大蔚 蒋永发 +2 位作者 黎杰鹏 吴丁财 符若文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4,共5页
采巴氏硬度计,磨耗仪,光学接触角测试仪,表面张力仪及光泽度计等研究了有机硅树脂(HTS)用量对其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SUP-M)涂膜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1%的HTS可使SUP-M表面硬度提高23.7%并有助于提高SUP-M涂膜的耐紫外老... 采巴氏硬度计,磨耗仪,光学接触角测试仪,表面张力仪及光泽度计等研究了有机硅树脂(HTS)用量对其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SUP-M)涂膜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1%的HTS可使SUP-M表面硬度提高23.7%并有助于提高SUP-M涂膜的耐紫外老化能力。SUP-M涂膜表面具有高光泽度,疏水性提高,但耐磨性降低。SUP-M的表面性质是由表面张力较低的硅组分在涂层表面富集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不饱和聚酯 涂膜 硬度 耐磨性 疏水性 光泽度 耐候性
原文传递
固体超强酸催化对不饱和聚酯绿色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大蔚 蒋永发 +2 位作者 黎杰鹏 吴丁财 符若文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MCM-41介孔分子筛上负载Ti O_2,再用(NH_4)_2S_2O_8浸渍制备了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TMS。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孔径分析,酸值和废水量、COD浓度及累积COD总量测定表征了TMS催化剂的结构,研究了Ti O_2负载量对催化...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MCM-41介孔分子筛上负载Ti O_2,再用(NH_4)_2S_2O_8浸渍制备了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TMS。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孔径分析,酸值和废水量、COD浓度及累积COD总量测定表征了TMS催化剂的结构,研究了Ti O_2负载量对催化效果以及TMS催化剂对缩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Si原子比为0.5时,TMS可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采用TMS催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缩聚反应能明显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节能降耗。同时,聚合过程总出水量略有减少,累积COD总量显著下降,比未使用催化剂的反应体系降低19%~41%。采用TMS催化剂是实现不饱和聚酯树脂绿色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固体超强酸 催化缩聚 绿色工艺
原文传递
2016年深圳妈湾口岸蚊类监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夏新生 许大蔚 李国栋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掌握妈湾口岸蚊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蚊传疾病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12月,对妈湾口岸的蚊类进行调查,成蚊采用双层叠帐法,幼蚊采用诱卵器法。采用RT-PCR法检测成蚊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结果捕获成蚊153只,... 目的掌握妈湾口岸蚊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蚊传疾病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12月,对妈湾口岸的蚊类进行调查,成蚊采用双层叠帐法,幼蚊采用诱卵器法。采用RT-PCR法检测成蚊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结果捕获成蚊153只,经鉴定隶属1亚科2属2种,白蚊伊蚊为优势蚊种,占96.1%。平均蚊密度为5.2只/顶·h。季节消长规律为单峰型,7月份为高峰期,密度为23只/顶·h。蚊幼虫监测显示平均诱卵器指数为6.3%,阳性率集中于5-8月份,以5月份最高,达37.5%。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为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应在蚊密度和诱卵器指数高峰期加强口岸伊蚊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蚊 诱卵器指数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