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晓丹 江东彬 +4 位作者 王晶晶 许大麟 陈建强 刘小康 高冠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1期3841-3845,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SLE合并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SLE合并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216例SLE患者的223次妊娠结果,其中妊娠期SLE活动者130次(58.29%),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NICU转入率高于疾病稳定者(P<0.001)。妊娠期SLE活动为妊娠丢失(OR=12.626,95%CI:2.431~65.581,P=0.003)、新生儿早产(OR=7.467,95%CI:2.819~19.766,P<0.001)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4.359,95%CI:1.361~13.965,P=0.013)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为新生儿早产(OR=3.697,95%CI:1.120~12.200,P=0.032)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16.185,95%CI:1.895~138.232,P=0.01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SLE活动外,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期新发SLE(OR=4.466,95%CI:1.588~12.554,P=0.005)和产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下降(OR=23.158,95%CI:1.952~274.685,P=0.013)。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为妊娠期SLE活动(OR=0.875,95%CI:0.775~0.987,P=0.030)及新生儿早产(OR=0.883,95%CI:0.798~0.977,P=0.016)的保护因素。结论SLE合并妊娠患者疾病活动度高,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妊娠期新发SLE为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早期识别新发SLE及SLE活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不良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RPR、NLR、PLR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王晶晶 江东彬 +4 位作者 王振博 陈建强 许大麟 刘小康 高冠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葡萄膜炎组)的病历资料,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98例A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探讨RPR、NLR、PLR与AS疾病活动度关系及其对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中,以葡萄膜炎为首发表现的有39例(13.2%)。葡萄膜炎组NLR高于对照组,ESR、PLT、PLR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0.05)。PLR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P<0.05)。RPR与ESR、CRP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提示PLR诊断AS发生葡萄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453(P=0.047)。结论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LR、RPR与疾病活动度相关,PLR对AS并发葡萄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效能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葡萄膜炎 疾病活动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全身肌肉磁共振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瑶 江东彬 +4 位作者 李芝洵 何晓丹 许大麟 王晶晶 高冠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7期3083-308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肌肉磁共振(WB-MRI)的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均接受WB-MRI STIR序列扫描,统计患者的... 目的探讨全身肌肉磁共振(WB-MRI)的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均接受WB-MRI STIR序列扫描,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受累肌群分布情况。将诊断为PM/DM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不符合PM/DM诊断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MRI评分。分析观察组MRI评分与肌酶[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1(LDH-1)]、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观察PM/DM并发症的WB-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共纳入110例,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68例。观察组MR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评分与CK、HBDH呈正相关(r=0.263、0.278,均P<0.05)。MRI评分与AST、LDH、LDH-1、CRP、ESR均无关(均P>0.05)。MRI显示股骨头、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呈花斑样、地图样低信号改变,这为股骨头坏死的典型影像学表现。MRI显示双肺条索样改变,提示间质性肺病(ILD)。结论 WB-MRI有助于诊断PM/DM,能够协助诊断骨梗死、ILD等并发症,对评价PM/DM的疾病活动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全身肌肉磁共振 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