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运全 郭大华 +2 位作者 郑泽洲 许奕聪 王能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0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单纯钻孔引流法治疗,实验组给予... 目的分析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单纯钻孔引流法治疗,实验组给予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与84.78%(P<0.05);实验组血肿消失时间、残存硬膜下积液率、血肿复发率分别为(7.22±2.12)d、2.17%、0.00%,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肿复发率,具有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简便易行等优势,可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尿激酶 YL-1型针 引流 冲洗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许奕聪 王能强 +1 位作者 林运全 郭华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7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分成常规手术组(52例)和尿激酶手术组(67例)。常规手术...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分成常规手术组(52例)和尿激酶手术组(67例)。常规手术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尿激酶手术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死亡率和复发情况。结果:尿激酶手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46 8,P=0.000 0)。尿激酶手术组的拔管时间早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2 2,P=0.000 0)。尿激酶手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6 8,P=0.000 5)。尿激酶手术组死亡率为1.49%,与常规手术组的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2 8,P=0.856 2)。尿激酶手术组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1.49%,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的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6 9,P=0.020 9)。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综合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更低,是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靠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 尿激酶灌注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奕聪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60例,行微创穿刺清除血肿)和开颅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60例,行微创穿刺清除血肿)和开颅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情况、术后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颅组术中出血量为(89.5±25.6)ml,微创组为(3.5±1.8)ml,开颅手术出血量明显多于微创手术(P<0.01);开颅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稍高于微创组(8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不良情况发生率(11.67%)明显高于微创组(5.00%)(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相当,但微创穿刺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且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术 小骨窗开颅术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血肿微创穿刺术在抢救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奕聪 林运全 +1 位作者 王能强 郑泽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4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肿微创穿刺术在抢救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资料,其中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术后再进行开颅手术的39例患者归为血肿穿刺组,未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术而直接进行开... 目的研究分析血肿微创穿刺术在抢救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资料,其中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术后再进行开颅手术的39例患者归为血肿穿刺组,未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术而直接进行开颅手术的45例患者归为常规手术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开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血肿穿刺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并且血肿穿刺组开颅术前GCS评分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前行血肿微创穿刺术能够快速解除或缓解脑疝,降低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死亡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微创穿刺术 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介入栓塞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奕聪 林运全 郑泽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5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予治疗组以介入栓塞术,予对照组以开颅手术,对比分...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予治疗组以介入栓塞术,予对照组以开颅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预后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可得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9.66%,死亡率为3.4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1.85%,死亡率为25.93%。治疗组术后发生脑梗死、脑积水、再次出血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预后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术具有手术微创、高优良率、低死亡率、少并发症等特点,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开颅手术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下载PDF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不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奕聪 林运全 郑泽洲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不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予以双钻孔引流术,观察组予以单管穿刺+三通引流。结果观察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不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予以双钻孔引流术,观察组予以单管穿刺+三通引流。结果观察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9%和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管穿刺+三通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不畅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 引流
下载PDF
数字化塑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优于传统修补方法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郑伟杰 林运全 +2 位作者 郑泽洲 许奕聪 郭谷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评价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与传统修补方法在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检索选出136例2007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修补方法的不同分为数字塑形钛网组、二维钛网组和... 目的:评价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与传统修补方法在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检索选出136例2007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修补方法的不同分为数字塑形钛网组、二维钛网组和自体骨组。数字塑形钛网组患者予行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术,二维钛网组患者予行二维钛网修补术,自体骨组患者予行自体骨修补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数字塑形钛网组的手术时间(80.5±9.8)min显著优于二维钛网组(135.5±9.6)min和自体骨组(130.0±8.9)min,数字塑形钛网组的塑形满意率(98.21%)显著优于二维钛网组(83.33%),数字塑形钛网组的并发症发病率(1.79%)显著优于二维钛网组(16.67%)和自体骨组(50.00%),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在颅骨修补术中,具有缩短手术进程,改善塑形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显著优势,作为新兴的科学治疗手段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塑形钛网 颅骨缺损 传统修补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