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前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术后颈动脉窦反应(CSR)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具有预测CSR及类型的BPV指标。方法:纳入行颈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病人59例,根据CSR的定义分为CSR组和非CSR组,进一步将CSR组...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前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术后颈动脉窦反应(CSR)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具有预测CSR及类型的BPV指标。方法:纳入行颈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病人59例,根据CSR的定义分为CSR组和非CSR组,进一步将CSR组病人分别归类为低血压型、心动过缓型以及混合型三种亚型。使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术前24 h血压变化,比较病人24 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MSBP)、舒张压(MDBP),以及各自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59例病人中25例未发生CSR,34例发生CSR,其中低血压型19例,心动过缓型8例,混合型7例。CSR组病人的高血压、吸烟史和血管狭窄程度均高于非CSR病人组(P<0.05),高血压为CSR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CSR病人24 h MDBP、DBP-SD/CV、SBP-SD/CV均高于非CSR病人(P<0.01),同时2组病人日间、夜间SBP-SD/CV和DBP-SD/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24 h SBP和DBP的SD和CV均与病人术后CSR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混合型CSR病人24 h DBP的CV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病人(P<0.05),混合型日间和夜间SBP的SD和CV均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P<0.05),在夜间混合型病人的DBP的SD和CV也均高于低血压型病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24 h DBP的CV以及日间和夜间的SBP的SD/CV均是混合型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前BPV与CSR的发生及类型相关,提示BPV可作为预测病人术后发生特定类型CSR的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前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术后颈动脉窦反应(CSR)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具有预测CSR及类型的BPV指标。方法:纳入行颈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病人59例,根据CSR的定义分为CSR组和非CSR组,进一步将CSR组病人分别归类为低血压型、心动过缓型以及混合型三种亚型。使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术前24 h血压变化,比较病人24 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MSBP)、舒张压(MDBP),以及各自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59例病人中25例未发生CSR,34例发生CSR,其中低血压型19例,心动过缓型8例,混合型7例。CSR组病人的高血压、吸烟史和血管狭窄程度均高于非CSR病人组(P<0.05),高血压为CSR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CSR病人24 h MDBP、DBP-SD/CV、SBP-SD/CV均高于非CSR病人(P<0.01),同时2组病人日间、夜间SBP-SD/CV和DBP-SD/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24 h SBP和DBP的SD和CV均与病人术后CSR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混合型CSR病人24 h DBP的CV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病人(P<0.05),混合型日间和夜间SBP的SD和CV均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P<0.05),在夜间混合型病人的DBP的SD和CV也均高于低血压型病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24 h DBP的CV以及日间和夜间的SBP的SD/CV均是混合型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前BPV与CSR的发生及类型相关,提示BPV可作为预测病人术后发生特定类型CSR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