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晕上切口隆乳术联合乳房上提术在乳房下垂整形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祥运 许尔长 赵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3-26,191,共5页
目的:探究乳晕上切口隆乳手术联合乳房上提术在乳房下垂整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乳房下垂整形手术的70例乳房下垂就医者资料,按整形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 目的:探究乳晕上切口隆乳手术联合乳房上提术在乳房下垂整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乳房下垂整形手术的70例乳房下垂就医者资料,按整形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行双环法乳房下垂矫正术,研究组行乳晕上切口隆乳术联合乳房上提术。比较两组疗效、乳房形态相关指标、乳头乳晕感觉评分、并发症及就医者满意度。结果:术后12周,研究组手术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乳房下皱襞中点至乳头距离、胸骨上窝至乳头距离短于对照组,过乳头胸围小于对照组,乳头乳晕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就医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晕上切口隆乳手术联合乳房上提术在乳房下垂整形中的临床效果佳,可改善乳房形态,乳头乳晕感觉良好,且并发症少,就医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晕上切口 隆乳术 乳房上提术 乳房下垂 双环法
下载PDF
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VSD治疗下肢坏死性筋膜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许尔长 田超 +2 位作者 张沥文 高华伟 肖文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1533-15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下肢坏死性筋膜炎(N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科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较为典型的急性NF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案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多个小切口... 目的探讨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下肢坏死性筋膜炎(N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科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较为典型的急性NF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案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VS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广泛切开引流联合换药传统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肉芽生长速度、创口上皮化率、创面愈合率、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VSD治疗下肢NF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洗 引流术 筋膜炎 坏死性
下载PDF
烧伤后瘢痕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尔长 廖毅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0年第5期334-340,共7页
本文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因素及病理机制进行了综述,指出烧伤后瘢痕组织是由胶原纤维和基质、成纤维细胞及局部粘多糖沉积所形成。在综合了常见瘢痕类型的基础上,从西医和中医角度分析了烧伤后瘢痕治疗的研究探索和临床疗效,并提出在目... 本文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因素及病理机制进行了综述,指出烧伤后瘢痕组织是由胶原纤维和基质、成纤维细胞及局部粘多糖沉积所形成。在综合了常见瘢痕类型的基础上,从西医和中医角度分析了烧伤后瘢痕治疗的研究探索和临床疗效,并提出在目前瘢痕治疗领域中,以西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疗法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超 王露萍 +1 位作者 许尔长 张兰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瘢痕...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面积、严重程度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情况。根据患者自觉症状、瘢痕的生长速度和厚度确定最终治疗疗效标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瘢痕面积较治疗前减少(4.5±0.3)cm^2,对照组瘢痕面积较治疗前减少(3.2±0.5)cm^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严重程度评分比较[(3.6±1.2)vs(5.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5%vs 1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在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相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5%)与对照组(20%)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40例患者中治愈31例,显效9例,无效0例;对照组中治愈18例,显效21例,无效1例;二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类固醇药物曲安奈德,且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及6个月后复发率也较类固醇药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类固醇 曲安奈德 疗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尔长 田超 +2 位作者 张兰芳 岳凤文 蒋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60mAs螺旋CT扫描)30例和低剂量组(30mAs螺旋CT扫描)30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60mAs螺旋CT扫描)30例和低剂量组(30mAs螺旋CT扫描)30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参数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手术发现47处骨折,常规剂量组手术发现49处骨折,两组骨折部位及比例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上、下颌骨骨折为主;低剂量组CT三维重建颌面骨折检出率为93.62%,与常规剂量组CT三维重建检出率95.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诊疗中采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不明显影响诊断准确性同时,大幅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耳甲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矫治短鼻畸形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尔长 田超 +1 位作者 张兰芳 蒋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耳甲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矫治短鼻畸形对鼻部外形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短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利用耳甲腔软骨联合e-PTFE进行手... 目的:探究耳甲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矫治短鼻畸形对鼻部外形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短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利用耳甲腔软骨联合e-PTFE进行手术矫正,术后随访半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长度、鼻尖突出度、鼻面角、鼻唇角、鼻尖后旋角、随访结果及不同时间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鼻长度和鼻尖突出度均显著高于手术前,患者术后鼻面角显著高于手术前,鼻唇角和鼻尖后旋角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术后6个月手术效果满意度达97.50%,无1例出现假体外露、皮肤破损、感染,1例出现鼻孔不对称,1例出现轻微鼻倾斜,术后第4个月给予矫正;另有1例出现鼻尖轻微肥大。结论:耳甲腔软骨联合e-PTFE可有效改善短鼻畸形患者鼻部外形,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鼻畸形 耳甲腔软骨 膨体聚四氟乙烯 鼻尖突出度 满意度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田超 游晓波 +2 位作者 许尔长 高华伟 蒲晓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点阵CO_2激光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常规...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点阵CO_2激光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氧化药物和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0.1~0.2 mg/cm^2进行瘢痕瘤体注射,每月1次,共注射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激光治疗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症状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的创面色素沉着面积和瘢痕面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vs.87.5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vs.1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与激光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红斑、水肿和色素沉着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瘙痒和灼痛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色素沉着面积和瘢痕面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可有效缓解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等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有效抑制色素沉着及瘢痕的再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色素沉着 促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烧伤感染患者外周血hTERC mRNA表达水平与病情的关系
8
作者 许尔长 张沥文 +1 位作者 田超 李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RNA基因(hTERC)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烧伤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感染组,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局部感染组(n=65)和烧伤脓毒症组(n=35)...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RNA基因(hTERC)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烧伤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感染组,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局部感染组(n=65)和烧伤脓毒症组(n=35),另选取本院收治的烧伤未发生感染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根据烧伤合并感染患者60 d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17)和存活组(n=83)。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当日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目标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烧伤脓毒症组外周血hTERC、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TRF2 mRNA表达水平[(5.57±1.58)、(1.99±0.43)、(3.28±0.96)]高于局部感染组[(4.10±1.32)、(1.57±0.58)、(2.50±0.75)]及对照组[(2.07±0.85)、(0.88±0.30)、(1.50±0.53)],局部感染组hTERC、TRF1、TRF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hTERC、TRF1、TRF2mRNA表达水平[(5.89±1.44)、(1.83±0.55)、(3.40±0.76)]高于存活组[(4.80±1.20)、(1.43±0.40)、(2.58±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6、3.510、4.440,P均<0.05);以感染组患者伤后60 d治疗结局为因变量,以烧伤面积、hTERC、TRF1、TRF2 mRNA表达水平为连续自变量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hTERC、TRF1、TRF2 mRNA表达水平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人端粒酶RN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严重烧伤并发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人端粒酶RNA基因 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颅骨钻孔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小兵 蒋婷 +6 位作者 杨泽龙 许尔长 刘鸿雁 蒲晓姝 刘强 杨东升 贺丝雨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8年5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收治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4~86岁,平均6...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8年5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收治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4~86岁,平均64岁。患者分为A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和B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各9例。比较两组创面肉芽培育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评价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创面肉芽培育时间分别为(16.44±1.42)d与(29.11±13.3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6.00±3.32)d与(40.67±14.3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例与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皮片存活率分别为(97.11±3.44)%与(95.00±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瘢痕VSS评分分别为(7.67±1.32)分与(8.78±1.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不仅可较好地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还可显著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缺损 颅骨外露 颅骨钻孔 人工真皮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刃厚皮移植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