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支架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延怀 张顺聪 +8 位作者 袁凯 周腾鹏 罗培杰 莫国业 郭惠智 唐永超 郭丹青 温广伟 许岳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170-2176,共7页
背景: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局部后凸畸形,但目前尚未有确切的临床研究显示其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明显的优势。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背景: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局部后凸畸形,但目前尚未有确切的临床研究显示其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明显的优势。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支架成形(vertebral body stenting system,VBS)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VBS组15例,PKP组25例,再根据术中透视手术节段是否呈后伸位,分为2亚组,VBS后伸位组7例,PKP后伸位组14例。结果与结论:①与PKP组相比,VBS组术中注入骨水泥量较多(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渗漏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术前相比,VBS组和PKP组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在末次随访时进一步下降(P<0.05);③VBS组与PKP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VBS组与PKP组压缩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VBS手术后压缩Cobb角低于PKP组(P<0.05),VBS组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④在亚组比较中,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临床疗效(目测类比评分)及影像学评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体压缩cobb角、局部Cobb角)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⑤结果表明,VBS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明显;VBS在注入更多的骨水泥的同时,对局部后凸畸形能起到更好的纠正作用;通过术中体位的摆放,使手术节段处于后伸位,能减少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观察 影像学评估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彭建城 唐永超 +6 位作者 张顺聪 杨志东 周腾鹏 罗培杰 温广伟 许岳荣 马延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6,共10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0±7.9个月,单节段B组为15.8±8.8个月,双节段A组为14.8±6.4个月,双节段B组为15.8±8.2个月,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节段A、B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同节段A、B组间比较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双节段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B组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双节段A组(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率单节段B组(32.14%)与单节段A组(6.82%)比较、双节段B组(40%)与双节段A组(9.52%)比较更高(P<0.05)。根据Pfirrmann分级,双节段B组(30%)比双节段A组(4.76%)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中双节段(30%)比单节段(7.14%)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A组中单、双节段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比A组高(P<0.05)。结论:颈前路单/双节段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Zero-P可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且在双节段比较中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钛板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个月随访 被引量:7
3
作者 姚晓玲 彭建城 +2 位作者 许岳荣 杨志东 张顺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77-1382,共6页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目的:评价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目的:评价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1例,其中42例采用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试验组),39例采用传统钛板-cage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Cobb-C角、颈椎Cobb-S角、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方案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NO.JY2020199)。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3 d、30个月时的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术后3 d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3 d、30个月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③试验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98%,对照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100%;④试验组融合器下沉率高于对照组(24%,3%,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P<0.05),相邻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8%,P<0.05);⑤结果表明,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融合器下沉发生率较高,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需更长期的观察与随访,该术式中期疗效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 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脊髓型颈椎病 中期疗效 影像学评估 并发症 颈椎曲度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翁汭 叶林强 +7 位作者 姚珍松 李文超 许岳荣 崔健超 梁德 江晓兵 易生辉 黄学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型。重新构建成三个模型,包括对称模型(左右两侧矢状角均为90°),中度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模型(左侧矢状角100°,右侧90°),重度颈椎FT模型(左侧矢状角110°,右侧90°)。在每个模型中,分别施加四种纯扭矩和复合扭矩以研究FT对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旋和前屈结合左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右旋和前屈结合右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有显著差异,与颈椎关节突关节对称模型相比,中度颈椎FT模型和重度颈椎FT模型的纤维环纤维应力呈增加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16.65%和35.16%;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了19.47%和54.39%),且重度颈椎FT模型增加更明显;关节突关节压力呈减少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3.31%和5.95%;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7.19%和15.52%),且重度颈椎FT模型减少更明显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会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并且不对称程度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病理解剖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 颈椎间盘 纤维环 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椎管减压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
5
作者 温广伟 张顺聪 +3 位作者 周腾鹏 彭建城 许岳荣 罗培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减压联合CBT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采用腿痛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40~325(213.5±72.5)m...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减压联合CBT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采用腿痛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40~325(213.5±72.5)min,术中出血量50~400(162.5±101.1)ml,椎间隙髓核摘除量4~10(6.7±2.0)ml/椎。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1(20.93±5.48)个月。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以及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植骨椎间隙不融合、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椎管减压联合CBT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 腰椎管狭窄症 内固定
下载PDF
让GDP越来越“绿”——萧山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6
作者 许岳荣 《经贸实践》 2005年第12期38-40,共3页
一、萧山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情况回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2005年,我区被列入了全省“4121”示范工程中10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区)名单,2005年初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 一、萧山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情况回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2005年,我区被列入了全省“4121”示范工程中10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区)名单,2005年初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萧政发[2005]37号)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并出台了扶持政策。在区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工业循环经济逐渐发展,主要表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萧山 工业结构调整 “绿” GDP 经济可持续发展 扶持政策 大力发展 示范工程 试点县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囊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凯 温广伟 +4 位作者 许岳荣 莫国业 杨志东 梁德 张顺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4-1056,共3页
脊柱黄韧带囊肿(spinal ligamentum flavum cyst)是发生在椎管内的一种少见的退变性脊柱病变,1976年由Moile首先报道[1]。黄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可能因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从而引起神经症状,与椎间盘突出... 脊柱黄韧带囊肿(spinal ligamentum flavum cyst)是发生在椎管内的一种少见的退变性脊柱病变,1976年由Moile首先报道[1]。黄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可能因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从而引起神经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非常相似,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引起误诊[2]。本科收治1例腰椎黄韧带囊肿病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黄韧带 囊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