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调控STAT1-caspase3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许心弦 胡月正 柳海晓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601-1604,1608,共5页
目的 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过调节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目的 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过调节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左臀肌注射地塞米松针,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大鼠尾部静脉分别缓慢注射EPO 500 U/kg。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空骨陷窝率,并检测各组骨组织p-STAT1和C-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和Caspase 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两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中大鼠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骨组织中p-STAT1和C-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和Caspase 3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EPO通过抑制关节内STAT1、Caspase 3的表达水平,调控STAT1-Caspase 3信号通路来治疗SANF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STAT1 Caspase 3
下载PDF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诱导骨细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心弦 温宏 +3 位作者 吕杨训 胡月正 余华晨 潘孝云 《中医正骨》 2014年第2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诱导细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标本,FicatⅠ期和Ⅱ期患者10例(A组)、FicatⅢ期患者10例(B组)、FicatⅣ期和Ⅴ期患者10例(C组),同时选择10例接受股...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诱导细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标本,FicatⅠ期和Ⅱ期患者10例(A组)、FicatⅢ期患者10例(B组)、FicatⅣ期和Ⅴ期患者10例(C组),同时选择10例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正常股骨头组织标本(D组)。对所有标本在光镜下观察测定空骨陷窝率,采用TUNEL凋亡检测法测定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对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同时分别对细胞凋亡率与空骨陷窝率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股骨头空骨陷窝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0±6.14)%,(54.10±7.33)%,(75.25±7.80)%,(7.20±1.32)%,F=227.614,P=0.000];A组空骨陷窝率高于D组(P=0.000),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4组患者股骨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0±3.27)%,(36.90±9.53)%,(70.30±13.63)%,(2.80±2.57)%,F=136.004,P=0.000]。A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4组患者股骨头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定性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0.82),(5.97±1.01),(8.56±0.94),(1.00±0.56),F=150.005,P=0.000]。A组高于D组(P=0.000),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4组患者股骨头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0.43),(5.04±2.24),(11.14±2.49),(1.00±0.28),F=73.466,P=0.000]。A组高于D组(P=0.000),B组高于A组(P=0.000),C组高于B组(P=0.000)。空骨陷窝率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s=0.882,P=0.000),细胞凋亡率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表达量呈正相关(rs=0.860,P=0.000)。结论:骨细胞凋亡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过程,并且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类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转录激活因子类
下载PDF
人工关节假体磨损颗粒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潘孝云 许心弦 +3 位作者 张先龙 毛昕 温宏 张宇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假体磨损颗粒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配制钛颗粒悬液,并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小鼠巨噬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将细胞分为4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加入浓度为0.01%的钛颗粒;C组加入浓度为...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假体磨损颗粒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配制钛颗粒悬液,并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小鼠巨噬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将细胞分为4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加入浓度为0.01%的钛颗粒;C组加入浓度为0.05%的钛颗粒,D组加入浓度为0.1%的钛颗粒。培养24 h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RNA的含量。②将细胞分2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组加入浓度为0.1%的钛颗粒。分别在实验开始后0 h、6 h、12 h、24 h和36 h对2组的不同培养孔的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RNA的含量。③将细胞分为4组,Ⅰ组不作任何处理,Ⅱ组加入浓度为0.1%的钛颗粒,Ⅲ组加入浓度为100μmol.mL-1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Ⅳ组先加入浓度为100μmol.mL-1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 h后再加入浓度为0.1%的钛颗粒。培养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各组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含量。④将细胞分为2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加入浓度为0.1%的钛颗粒。分别在实验开始后0 h、0.5 h、1 h、3 h和6 h对2组的不同培养孔的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磷酸化p65的含量。结果:①钛颗粒浓度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各组小鼠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RNA含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7.158,P=0.000;F=64.955,P=0.000)。A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RNA的含量[(3.93±0.11)ng.mL-1,(0.03±0.01)]与B组[(4.21±0.27)ng.mL-1,(0.10±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P=0.223);A组小于C组[(6.56±0.27)ng.mL-1,(0.2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4);A组小于D组[(7.82±0.21)ng.mL-1,(0.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B组小于C组(P=0.000;P=0.025)和D组(P=0.000;P=0.000);C组小于D组(P=0.000;P=0.000)。②钛颗粒刺激时间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影响:对照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RNA含量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0,P=0.865;F=0.065,P=0.991)。观察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RNA含量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57,P=0.000;F=15.621,P=0.000),各时点间两两比较:6 h时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RNA表达量[(4.14±0.24)ng.mL-1,(0.08±0.04)]与0 h[(3.60±0.40)ng.mL-1,(0.03±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P=0.621);12 h的表达量[(5.61±0.47)ng.mL-1,(0.36±0.21)]大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4);24 h的表达量[(7.15±0.10)ng.mL-1,(0.71±0.12)]大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36 h的表达量[(5.22±0.85)ng.mL-1,(0.31±0.18)]小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4),但高于0 h的表达量(P=0.000;P=0.003)。③钛颗粒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束后4组小鼠巨噬细胞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量分别为,Ⅰ组(3.77±0.42)ng.mL-1,Ⅱ组(7.59±0.28)ng.mL-1,Ⅲ组(4.23±0.42)ng.mL-1,Ⅳ组(6.48±0.5)ng.mL-1。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单独使用0.1%钛颗粒能促进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F=153.363,P=0.000);单独使用100μmol.mL-1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无影响(F=1.762,P=0.221);100μmol.mL-1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0.1%钛颗粒促进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蛋白具有抑制效应(F=10.325,P=0.012)。④钛颗粒浓度对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a组各时点磷酸化p65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8,P=0.904)。b组各时点磷酸化p65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17,P=0.000),各时点间两两比较:0.5 h磷酸化p65含量[(17.68±0.55)pg.mg-1]高于0 h[(10.38±3.18)pg.m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 h磷酸化p65含量[(23.31±2.05)pg.mg-1]高于0.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3 h磷酸化p65含量[(31.80±1.84)pg.mg-1]高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 h磷酸化p65含量[(18.42±3.61)pg.mg-1]低于3 h(P=0.000),但高于0 h(P=0.003)。结论:人工关节假体磨损颗粒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上调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表达,促进假体周围炎症反应,导致假体周围骨吸收、溶解,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NF-ΚB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臭氧通过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妮娜 詹景棣 +1 位作者 柳海晓 许心弦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265-2268,2273,共5页
目的探索臭氧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类风湿关节炎组(RA组)、O3治疗组(O3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牛Ⅱ型胶原诱... 目的探索臭氧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类风湿关节炎组(RA组)、O3治疗组(O3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RA大鼠模型。O3组大鼠右膝关节腔注射O3,Con组和RA组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膝关节肿胀率,并检测各组血清、关节液及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RA组和O3组大鼠膝关节肿胀率明显增高,血清、关节液及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与RA组比较,O3组右膝关节肿胀率明显减小(P<0.05),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滑膜组织上述因子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但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臭氧可以通过抑制关节内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类风湿关节炎 HIF-1Α VEGF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不同年龄段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月正 许心弦 +4 位作者 余华晨 潘孝云 张宇 张敬东 温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盘状半月板的住院患者共195例205膝,分为≤16岁儿童组和≥25岁成人组,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不同年龄段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术...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盘状半月板的住院患者共195例205膝,分为≤16岁儿童组和≥25岁成人组,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不同年龄段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术前术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手术疗效良好。术中观察儿童组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以水平裂为主,成人组损伤类型多种多样,鲜有无损伤者;术后3个月随访,儿童组患者术后疗效好于成年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90.99±4.23、82.41±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镜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有效手段;盘状半月板患者如有症状应早期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人 半月板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8
6
作者 林剑 许心弦 +3 位作者 薛星河 杨阳 张宇 潘孝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儿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17岁(平均1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6.0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儿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17岁(平均1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6.0 d)。所有患儿均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后使用带线锚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MR、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随访25~33个月(平均29.1个月)。术后,MRI示锚钉固定位置稳定,未及骨骺线。X线示所有患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7周)。末次随访时,19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可见,未见骨骺损伤。4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模糊,提示骨骺已闭,但是未见骨端形态明显异常。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未见内外翻畸形,未见双下肢不等长畸形,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53.5±11.4)分,末次随访时为(92.4±6.7)分(P〈0.05);术前IKDC评分为(54.1±8.8)分,末次随访时为(93.1±6.4)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且不易损伤骨骺,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骺 关节镜 儿童
原文传递
髓内与髓外定位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力线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波 温宏 +3 位作者 王咏梅 许心弦 叶陆游 杨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2期1128-1129,共2页
目的比较髓内定位与髓外定位法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获得胫骨假体力线的情况。方法测量106膝膝骨性关节炎(髓内定位组54膝,髓外定位组52膝)行TKA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及胫骨角,并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髓内定位组、髓外定位组术后假体... 目的比较髓内定位与髓外定位法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获得胫骨假体力线的情况。方法测量106膝膝骨性关节炎(髓内定位组54膝,髓外定位组52膝)行TKA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及胫骨角,并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髓内定位组、髓外定位组术后假体胫骨角平均度数分别为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分别为3.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05)。结论胫骨髓内定位法获得假体力线优于髓外定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力线 髓内定位 髓外定位
原文传递
正常及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股骨远端旋转对线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月正 戚盈杰 +3 位作者 谢金兔 王波 许心弦 温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对正常及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行MRI测量,探讨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 MRI扫描60侧正常膝关节(A组)、40侧轻度(B组)及20侧重度(C组)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膝关节,MRI上定位STEA、CTEA、PCL、WL、AFA为骨性标志物,... 目的对正常及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行MRI测量,探讨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 MRI扫描60侧正常膝关节(A组)、40侧轻度(B组)及20侧重度(C组)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膝关节,MRI上定位STEA、CTEA、PCL、WL、AFA为骨性标志物,测量并比较3组CSA、PCA、CTA、WSA、WCA、AFSA、AFCA。结果 3组间CSA、WSA、WCA、AFSA、AF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PCA、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的PCA、C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影响股骨PCA及CTA,两者在C组有所减小;WSA、WCA不受骨性关节炎的影响,但角度变异较大,不能只用WL决定股骨假体的旋转;AFSA、AFCA不受骨性关节炎的影响,两者变异小(标准差为2.18°及2.38°),参照该轴放置股骨假体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股骨旋转对线 磁共振
原文传递
肩关节镜手术中灌洗液温度对患者体温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叶陆游 许心弦 潘孝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手术中使用增温灌洗液对患者核心体温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2-11—2014-05完成66例肩关节镜手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3例),观察组灌洗液温度为恒温36℃,对照组灌洗液温度为手术室室温23℃。...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手术中使用增温灌洗液对患者核心体温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2-11—2014-05完成66例肩关节镜手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3例),观察组灌洗液温度为恒温36℃,对照组灌洗液温度为手术室室温23℃。比较2组低体温、寒颤发生比例,术后6、12、24 h血清中IL-1、IL-6、IL-10含量,以及术后3、6 h引流液中TNF-α、IL-1、IL-6、IL-10含量。结果观察组出现低体温及寒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血清中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12、24 h血清中IL-1、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 h引流液中TNF-α、IL-1、IL-6、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使用增温灌洗液可降低患者低体温、寒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了局部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镜手术 灌洗液温度 低体温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