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额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刺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陈华辉 +3 位作者 许志剑 徐虎 虞凯杰 童民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7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额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刺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钻孔引流的中等量丘脑出血(15~30ml)破入脑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行经额框架立体定向... 目的探讨经额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刺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钻孔引流的中等量丘脑出血(15~30ml)破入脑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行经额框架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丘脑穿刺组),22例仅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脑室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服用、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ale,GCS)、丘脑血肿量、左/右侧出血、发病至手术时间、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穿刺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丘脑穿刺组(P<0.05),丘脑穿刺组出院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65.4±9.7)分、(68.7±9.5)分、(71.2±9.0)分、(73.8±8.1)分]均高于脑室穿刺组[(55.3±10.3)分、(57.5±9.9)分、(60.1±8.2)分、(61.4±9.5)分](P<0.05)。结论经额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刺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可短期内清除丘脑血肿,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丘脑 血肿 脑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帆 许志剑 +2 位作者 陈华辉 虞凯杰 童民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演变为CSDH将其分为血肿组和非血肿组,...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演变为CSDH将其分为血肿组和非血肿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CSDH的影响因素。结果9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23例演变为CSDH,发生率23.2%。血肿组患者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占比均显著高于非血肿组(P<0.05),阿托伐他汀使用率显著低于非血肿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均是硬膜下积液演变为CSDH的独立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治疗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硬膜下积液易演变为CSDH,临床工作中对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的硬膜下积液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建议口服阿托伐他汀以降低CSDH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许志剑 杨帆 +3 位作者 郑照 童民锋 周格知 袁坚列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aSAH老年患者11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IV~V级)43例和预后不良组(I...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aSAH老年患者11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IV~V级)43例和预后不良组(I~III级)69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瘤的位置、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因素的差异,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aSAH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和脑积水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改良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均是重症a SA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高改良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可增加重症aSA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治疗此类高风险患者时应格外谨慎,采用合理的个体化评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HUNT-HESS分级 预后
下载PDF
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初步应用
4
作者 许志剑 陈华辉 +3 位作者 杨帆 王从晓 胡效坤 童民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82-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与手术联合常规放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6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粒...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与手术联合常规放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6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粒子组(n=27)和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粒子组患者术中在黄荧光和神经导航引导下根据术前TPS方案植入^(125)I放射粒子,对照组术后则行常规放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粒子组术后6个月KPS评分(t=1.143,P=0.023)、2年生存率(X^(2)=4.855,P=0.028)更高,中位生存时间(X^(2)=1.570,P<0.001)更长。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总体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高级别胶质瘤 显微手术 ^(125)I放射性粒子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经颞下岩前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志剑 徐虎 +2 位作者 余丹枫 杨帆 周格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97-499,506,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颞下岩前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相关性脑干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颞下岩前入路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均成功清除血肿,其中11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清除,15例患者的血肿大... 目的研究经颞下岩前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相关性脑干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颞下岩前入路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均成功清除血肿,其中11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清除,15例患者的血肿大部分清除。术后随访3个月,本组患者中,手术后死亡者5例,病死率19.2%;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5分者1例、4分者7例、3分者8例、2分5例、1分5例,恢复良好(GOS评分≥4分)率30.8%(8/26例)。结论对于具备适应证的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应积极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经颞下岩前入路是一种理想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干出血 颞下岩骨前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志剑 陈云祥 +1 位作者 陈俊良 周格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的优势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共8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位置适度调整微骨窗,采用改良眶上入路实施夹闭手术并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前、后交通动脉... 目的探讨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的优势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共8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位置适度调整微骨窗,采用改良眶上入路实施夹闭手术并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前、后交通动脉动脉瘤68例(70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9例(19个)。2例病人动脉瘤术中再次破裂,夹闭后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成功夹闭89个动脉瘤。术后病人均行头部CTA证实动脉瘤无残留。随访6~12个月,GOS评分:5分66例,4分16例,3分3例;失访2例。结论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可行、高效微创、实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 入路 改良眶上 微骨窗 脑室外引流 夹闭术
下载PDF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志剑 杨帆 +1 位作者 陈俊良 周格知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02-404,共3页
丘脑出血约占所有高血压脑出血的15%[1],多是由于丘脑穿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破裂引起,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均极高的脑出血类型.丘脑出血的表现形式多样,预后与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关[2],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目前多数学者认... 丘脑出血约占所有高血压脑出血的15%[1],多是由于丘脑穿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破裂引起,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均极高的脑出血类型.丘脑出血的表现形式多样,预后与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关[2],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外科治疗是有必要的,手术方式应根据丘脑出血类型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外科治疗 眶上锁孔入路 眉弓 出血类型 动脉破裂 治疗效果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志剑 余丹枫 +1 位作者 周格知 杨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323-324,共2页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47例(开颅组)和介入栓塞31例(介入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47例(开颅组)和介入栓塞31例(介入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开颅组成功夹闭47例,术后脑积水2例,神经功能缺损6例(记忆力减退4例,精神症状2例);介入组完全栓塞28例,次全栓塞3例,术后脑积水3例,神经功能缺损2例(均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与开颅组相比,介入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但住院费用较高(P<0.001)。两组术后随访6~12个月,CTA或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两组GOS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较快,但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夹闭 栓塞
下载PDF
一种新型脑牵开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志剑 杨松 +3 位作者 殷玉华 何裕超 付宪华 周晶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NY型管状脑牵开器在脑深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开颅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病种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29例和脑肿瘤组24例,按治疗方式每组再分为脑牵开器组和对照组。脑牵开器组术中采用NY型管状脑牵... 目的研究NY型管状脑牵开器在脑深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开颅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病种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29例和脑肿瘤组24例,按治疗方式每组再分为脑牵开器组和对照组。脑牵开器组术中采用NY型管状脑牵开器牵拉,对照组采用传统脑压板牵拉。术后分别对两组肿瘤切除率、血肿清除率、GOS评分及KP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肿瘤组中,脑牵开器组与对照组肿瘤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者术后KPS评分明显优于后者(P<0.05);脑出血组中,脑牵开器组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前者术后GOS评分更优(P<0.05)。两组病例中,脑牵开器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深部病变开颅手术中,采用NY型管状脑牵开器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好,且使用简易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牵开器 新型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脑肿瘤 颅骨切开术
下载PDF
颅内表皮样囊肿自发破裂并发静脉窦血栓1例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许志剑 陈华辉 +4 位作者 陈俊良 童民锋 周格知 范越君 李舒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09-111,116,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自发破裂并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表皮样囊肿自发破裂并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51岁,因表皮样囊肿破裂后出现头痛症状就医,...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自发破裂并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表皮样囊肿自发破裂并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51岁,因表皮样囊肿破裂后出现头痛症状就医,入院后病情进展迅猛,考虑并发静脉窦血栓。急诊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术中于中线钻孔并切开上矢状窦,显微吸引器吸出“蚯蚓样”长条血肿,证实为上矢状窦静脉窦血栓。术后患者仍处于深昏迷,GCS(1-T-1),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双侧瞳孔散大到边,血压需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结论对于存在化学性脑炎高风险因素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破裂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必要常规急诊筛查头颅CTA/CTV,同时监测凝血功能;对于持续剧烈头痛症状且无法缓解的患者,应尽可能全切囊壁,同时避免囊内容物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自发性破裂 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Sina软件在颅内幕上病变手术中的定位与神经导航定位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松 何裕超 +6 位作者 杨远维 徐进 黄龙 李猛 蔡卫 蔡畅 许志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452-45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在颅内幕上病变手术中Sina软件定位与神经导航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20例颅内幕上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将病人分为Sina定位组(n=10)和导航定位组(n=10),Sina定位组术前采用Sina软件定... 目的对比研究在颅内幕上病变手术中Sina软件定位与神经导航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20例颅内幕上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将病人分为Sina定位组(n=10)和导航定位组(n=10),Sina定位组术前采用Sina软件定位,设计手术切口。导航定位组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定位,设计手术切口,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评估病变切除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定位时间、术中病变暴露情况、术后病变切除情况以及GOS评分。结果 Sina定位组在颅内幕上病变定位时间上短于导航定位组(P=0.001),两组病人在术中病变暴露、病变切除情况、术后GO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幕上病变中,Sina软件可以做到快速定位,为手术提供简便的定位方法,因其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 颅内 幕上 Sina软件 定位 神经导航
下载PDF
双微导管在分叶状动脉瘤介入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松 许志剑 +2 位作者 杨远维 徐进 董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双微导管在分叶状动脉瘤介入栓塞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采取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的12例分叶状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100%致密填塞11例,较致密填塞1例,12例患者均无弹簧圈弹出,无栓塞事... 目的回顾性研究双微导管在分叶状动脉瘤介入栓塞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采取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的12例分叶状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100%致密填塞11例,较致密填塞1例,12例患者均无弹簧圈弹出,无栓塞事件发生。影像学随访:12例患者六个月复查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双微导管在分叶状动脉瘤中可以很好的做到致密填塞,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 动脉瘤 分叶 介入
下载PDF
显微缝合技术在急诊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志剑 杨帆 +3 位作者 徐渭 陈俊良 周格知 童民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 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夹闭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载瘤动脉 血泡样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显微缝合 术后再出血 血管狭窄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治疗急性期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许志剑 余丹枫 +1 位作者 徐虎 周格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治疗急性期高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Ⅳ~Ⅴ级]前循环动脉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2例急性期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治疗急性期高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Ⅳ~Ⅴ级]前循环动脉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2例急性期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88例)和血管内治疗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短期随访情况,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短期疗效。两组的数据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再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开颅夹闭组(3.4%,3/88)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血管内治疗组(12.2%,9/74)(P<0.05)。随访3~12个月,开颅夹闭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56.8%,50/88)高于血管内治疗组(40.5%,30/74)(P<0.05),尤其是WFNSⅣ级的患者[64.4%(47/73)对比45.2%(28/62),P<0.05];而对于WFNSⅤ级的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高分级的前循环动脉瘤,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并发症较低,而且短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高分级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许志剑 余丹枫 +1 位作者 蒋烽烽 鲍翔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老年(>65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CAS,32例行CEA,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围术期30 d并发症和随访结...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老年(>65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CAS,32例行CEA,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围术期30 d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CEA和CAS两组成功率(96.8%和100.0%),和围术期30 d内心动过缓(6.3%和4.05%,χ2=0.228,P=0.663)、急性心肌梗死(0.0和1.4%,χ2=0.432,P=0.511)、短暂性低血压(6.3%和8.1%,χ2=0.114,P=0.735)、缺血性脑卒中(6.3%和6.8%,χ2=0.009,P=0.923)、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8.8%和10.8%,χ2=1.228,P=0.268,)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S组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高(3.1%和17.6%,χ2=4.398,P=0.036),随访1年结果显示两组颈动脉再狭窄(中度6.3%和8.1%,χ2=0.114,P=0.735,重度3.1%和2.7%,χ2=0.014,P=0.905)和同侧卒中率发生率(3.1%和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598)。结论CEA和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都具有较好疗效,但CAS组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E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小脑梗死减压术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志剑 余丹枫 +1 位作者 徐虎 周格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后颅窝减压术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后颅窝减压术的91例小脑梗死患者,其中术后出血转化或出血增多组17例,无出血或出血无变化组74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后颅窝减压术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后颅窝减压术的91例小脑梗死患者,其中术后出血转化或出血增多组17例,无出血或出血无变化组74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经单因素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和分析小脑梗死后颅窝减压术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大面积小脑梗死(受累面积直径>5cm)、术前急诊溶栓治疗、术前少量出血、口服抗凝药、房颤、高血糖和术后血压波动7个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大面积小脑梗死(P<0.05)、术前急诊溶栓治疗(P<0.01)、术前少量出血(P<0.01)和口服抗凝药(P<0.01)是小脑梗死减压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小脑梗死、术前急诊溶栓治疗、术前少量出血、口服抗凝药、房颤、高血糖和术后血压波动是小脑梗死减压术后出血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面积小脑梗死、术前急诊溶栓治疗、术前少量出血和口服抗凝药是术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合理评估这些因素,同时个体化治疗术后出血转化,有助于更好把握手术风险和提高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出血转化 后颅窝减压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