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的关系
1
作者 张雨格 吴晶 +3 位作者 封磊 袁剑敏 许恩佩 潘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究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新加坡华族健康队列的16948名研究对象进行16~23年(平均20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含糖饮料摄入信息于基线调查获得(1993-1998年),研究对象的认知状态通过第3次随访... 目的探究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新加坡华族健康队列的16948名研究对象进行16~23年(平均20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含糖饮料摄入信息于基线调查获得(1993-1998年),研究对象的认知状态通过第3次随访期间(2014-2016年)在新加坡人群中校正过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获得。采用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结果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2443名存在认知障碍。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籍贯、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因素)和疾病信息后,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与几乎不喝碳酸饮料组相比,每周摄入碳酸饮料≥2次(OR=0.91,95%CI:0.77~1.08)、每周摄入1次(OR=1.00,95%CI:0.82~1.23)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0~1.09)的研究对象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306)。与几乎不喝果(蔬)汁组相比,每周摄入果(蔬)汁≥2次(OR=1.03,95%CI:0.88~1.20)、每周摄入1次(OR=0.96,95%CI:0.82~1.12)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2~1.08)的研究对象的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趋势性P=0.930)。分层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对研究结果都没有实质改变。结论在平均含糖饮料摄入频率较低的新加坡籍华人中,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糖饮料 认知障碍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