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通道板的多击响应位置灵敏探测器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慎跃 马新文 +6 位作者 闫顺成 朱小龙 刘惠萍 张少锋 冯文天 李斌 孟令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与传统的四角延迟线阳极相比,三层延迟线阳极,即六角延迟线阳极具有很好的多击信号读出本领。它与微通道板结合,能够探测很短时间间隔内到达的多个粒子的时间和位置信息。文章介绍了基于微通道板的六角阳极探测器的结构及多击响应原理,... 与传统的四角延迟线阳极相比,三层延迟线阳极,即六角延迟线阳极具有很好的多击信号读出本领。它与微通道板结合,能够探测很短时间间隔内到达的多个粒子的时间和位置信息。文章介绍了基于微通道板的六角阳极探测器的结构及多击响应原理,报道了利用Puα源对该探测器及中心带孔的六角阳极探测器的测试结果,探测器位置分辨好于0.2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击响应 位置灵敏 六角延迟线阳极
下载PDF
低能Ar^(3+)+Ar碰撞反应过程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斌 马新文 +9 位作者 朱小龙 刘惠萍 许慎跃 张少峰 冯文天 沙杉 钱东斌 陈兰芳 曹士娉 魏宝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1-635,共5页
测量了入射离子能量为27 keV、45 keV和66 keV时Ar3++Ar碰撞反应各子过程的分截面,通过将其归一化到Bliman,Dousson等人所测量的截面值,获得了绝对截面.结果表明,该能区电子俘获过程仍占主导地位,但转移电离过程已不能忽略.结果还表明,... 测量了入射离子能量为27 keV、45 keV和66 keV时Ar3++Ar碰撞反应各子过程的分截面,通过将其归一化到Bliman,Dousson等人所测量的截面值,获得了绝对截面.结果表明,该能区电子俘获过程仍占主导地位,但转移电离过程已不能忽略.结果还表明,各子过程反应截面基本不随能量变化.与考虑自电离的MCBM(Molecular Coulombic overBarrier Model)模型比较发现,模型所给截面普遍高于实验测量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归一化时带来的系统误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单电子和双电子俘获截面符合的比较好,但三电子俘获截面却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实验观测到的转移电离过程,模型却预言并没有此过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反应 截面 转移电离 MCBM模型
下载PDF
50-keV/u Ne^(8+)离子碰撞导致的C_(3)H_(4)^(2+)三体解离机制
3
作者 李桃桃 苑航 +8 位作者 王兴 张震 郭大龙 朱小龙 闫顺成 赵冬梅 张少锋 许慎跃 马新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104,共9页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50-keV/u Ne^(8+)离子与C_(3)H_(4)分子碰撞实验,研究了丙二烯(CH_(2)CCH_(2))和丙炔(CH^(+)CCH)两种同分异构分子形成C_(3)H_(4)^(2+)二价离子并解离产生H^(+)C_(3)H_(4)H的过程.实验获得了H^(+)和C_(3)H_(4...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50-keV/u Ne^(8+)离子与C_(3)H_(4)分子碰撞实验,研究了丙二烯(CH_(2)CCH_(2))和丙炔(CH^(+)CCH)两种同分异构分子形成C_(3)H_(4)^(2+)二价离子并解离产生H^(+)C_(3)H_(4)H的过程.实验获得了H^(+)和C_(3)H_(4)的动量,进而通过动量守恒得到第3个碎片的动量.通过分析3个碎片的动能及解离的动能释放鉴别出未被探测的碎片为中性H原子的事件.借助Dalitz图、Newton图以及碎片产物的角分布等分析了该通道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次序解离是该解离通道的主要机制,在碎裂过程中二价母体离子先解离成H^(+)和C_(3)H_(4),中间体的C_(3)H_(4)离子再进一步解离成C_(3)H_(4)和H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同分异构体 解离机制 次序解离
下载PDF
Atomic structure and collision dynamics with highly charged ions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新文 张少锋 +11 位作者 汶伟强 黄忠魁 胡智民 郭大龙 高俊文 Bennaceur Najjari 许慎跃 闫顺成 姚科 张瑞田 高永 朱小龙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3-40,共28页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investigations of atomic structure and collision dynamics with highly charged ions based on the heavy ion storage rings and electron ion beam traps in recent 20 years are reviewed.The st...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investigations of atomic structure and collision dynamics with highly charged ions based on the heavy ion storage rings and electron ion beam traps in recent 20 years are reviewed.The structure part covers test of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and electron correlation in strong Coulomb field studied through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 and VUV/x-ray spectroscopy.The collision dynamics part includes charge exchange dynamics in ion-atom collisions mainly in Bohr velocity region,ion-induced fragmentation mechanisms of molecules,hydrogen-bound and van de Waals bound clusters,interference,and phase information observed in ion-atom/molecule collisions.With this achievements,two aspects of theoretical studies related to low energy and relativistic energy collisions are presented.The applications of data relevant to key atomic processes like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and charge exchanges involving highly charged ions are discussed.At the end of this review,some future prospects of research related to highly charged ion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y charged ion atomic structure collision dynamics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fragmentation mechanisms relativistic effects electron correlation
下载PDF
甲烷分子电子碰撞电离和解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慎跃 马新文 +3 位作者 任雪光 T.Pfluger A.Dorn J.Ullrich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84-289,共6页
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技术(reaction microscope)研究了54eV电子入射甲烷分子导致的电离解离过程,详细分析了电离解离产生的CH2+,CH+,C+离子碎片的动能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入射能量下产生CH2+,CH+,C+离子碎片主要贡献来自2a1内价... 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技术(reaction microscope)研究了54eV电子入射甲烷分子导致的电离解离过程,详细分析了电离解离产生的CH2+,CH+,C+离子碎片的动能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入射能量下产生CH2+,CH+,C+离子碎片主要贡献来自2a1内价轨道电子的直接电离过程产生的离子态(2a1)-1和1t2外价轨道电子的电离加激发过程产生的离子态(1t2)-2(3a1)的解离,离子的动能与产生这些碎片离子的初始能态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其中小于0.1eV的低能离子碎片主要来源于(2a1)-1态的解离,同时(1t2)-2(3a1)态也有贡献;动能在0.1到0.3eV之间的离子,两种能态的贡献相当;而动能大于0.4eV的离子碎片几乎全部来源于(1t2)-2(3a1)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电离解离 能量沉积 动能分布
原文传递
离子与原子碰撞多体动力学过程成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新文 朱小龙 +5 位作者 刘惠萍 李斌 张少锋 曹士娉 冯文天 许慎跃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分析了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成像原理,较详细地讨论了成像探测器技术、反冲离子和电子飞行时间谱仪、超声气体装置和均匀约束磁场等技术的要求和特点,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ECR离子源原子物理束流线上建造的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 分析了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成像原理,较详细地讨论了成像探测器技术、反冲离子和电子飞行时间谱仪、超声气体装置和均匀约束磁场等技术的要求和特点,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ECR离子源原子物理束流线上建造的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仪.给出了在该谱仪上首次实验测量的部分结果,得到了30keVHe2+离子与He原子碰撞反应中单电子俘获的末态分布截面,发现在本实验能区,单电子俘获到第一激发态是主要反应道;测量到的角微分截面结果表明,基态电子俘获发生在大碰撞参数,激发态单电子俘获主要发生在小碰撞参数的情况下;这些结果是由亚飞秒碰撞过程成像技术取得的.最后讨论了反应成像谱仪在其他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冲离子动量成像 碰撞动力学 态选择截面 角微分截面
原文传递
低能He^(2+)入射He原子转移电离实验中出射电子成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文天 马新文 +9 位作者 朱小龙 张少峰 刘惠萍 许慎跃 钱东斌 李斌 闫顺成 张大成 孟令杰 张鹏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471-8477,共7页
利用反应显微谱仪对70keV He2+-He转移电离过程中的出射电子进行了成像,研究了出射电子的空间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电子主要集中在散射平面内;在散射平面内,电子速度分布介于零与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即前向出射)且在散射离子和靶核核... 利用反应显微谱仪对70keV He2+-He转移电离过程中的出射电子进行了成像,研究了出射电子的空间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电子主要集中在散射平面内;在散射平面内,电子速度分布介于零与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即前向出射)且在散射离子和靶核核间轴处有一极小值,呈现出典型的双峰结构.出射电子的上述分布特征可由出射电子波函数σ振幅和π振幅的干涉进行定性解释,σ振幅和π振幅对出射电子波函数的贡献与碰撞参数相关.在小碰撞参数下,π振幅的贡献更加明显;而在大碰撞参数下,σ振幅的贡献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谱仪 转移电离 电子速度分布 σ振幅和π振幅干涉
原文传递
Ne原子(e,2e)反应中反冲离子动量分析
8
作者 张鹏举 马新文 +4 位作者 闫顺成 许慎跃 张少峰 朱小龙 刘惠萍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509,共5页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电子轰击Ne原子的单电离反应(e,2e)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70—3300eV入射能量情况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价反冲离子的动量分布,并对反冲离子的总动量进行了还原。介绍了一个简单的碰撞机制,据此着重分析了...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电子轰击Ne原子的单电离反应(e,2e)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70—3300eV入射能量情况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价反冲离子的动量分布,并对反冲离子的总动量进行了还原。介绍了一个简单的碰撞机制,据此着重分析了反冲离子纵向动量和横向动量二维谱形成的原因,该碰撞机制能够较好地解释较高能量入射时的实验结果。最后根据反冲离子的动量,估算了出射电子的能量范围,为下一步进行电子、离子的符合测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冲离子 单电离反应 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 动量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