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戏剧”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应用——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文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84-189,共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必修课,其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选取近年来颇具热度的“教育戏剧”法,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测评三个层面进行实践,以形成可复制化的课程改革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必修课,其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选取近年来颇具热度的“教育戏剧”法,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测评三个层面进行实践,以形成可复制化的课程改革方案,为该门课程的改进和“教育戏剧”的实践提供有益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育戏剧 艺术类专业
下载PDF
女性私语空间:一九九〇年代台湾文学中的公寓书写
2
作者 白杨 许文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书写都市空间中的生存体验,历来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都市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置身其间的人或被动或主动地跟随时代节奏,演绎出沧桑百感的故事,这些文字记述为钢筋丛林耸立的刻板都市面貌增添了些许鲜活可感的内涵。
关键词 台湾文学 都市空间 生存体验 一九 都市文学 置身其间 二元对立 小说叙事 文字记述 都市经济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非遗纪录片创作路径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伊侬 许文畅 《西部广播电视》 2021年第17期149-151,共3页
随着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的革新,非遗纪录片逐渐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并慢慢成为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非遗纪录片创作路径的梳理分析,试图洞悉其艺术创作的沿革路径,分析其演化流变的深层原因,探... 随着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的革新,非遗纪录片逐渐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并慢慢成为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非遗纪录片创作路径的梳理分析,试图洞悉其艺术创作的沿革路径,分析其演化流变的深层原因,探究其在树立文化自信上的功能作用,以期为非遗纪录片的创作研究增益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纪录片 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 创作路径
下载PDF
音乐元素的叙事性表达——以《马路天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伊侬 许文畅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3期59-60,共2页
1937年的《马路天使》作为中国有声电影的集大成者,巧妙地将音乐元素与画面内容有机融合,开创性地拓展了音乐在叙事表达上的功能。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影片中音乐元素的叙事特性。
关键词 《马路天使》 音乐元素 叙事表达
下载PDF
漫游者的空间体验——新世纪东北文学中的城市记忆
5
作者 许文畅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0,共6页
近年来,学界和网络空间对东北文学的关注度居高不下,“新东北作家群”“东北叙事”“东北文艺复兴”等话题成为争鸣的焦点。诸多学者从文本特征、历史转折、地域呈现等层面探寻东北文学再出发的路径。张福贵从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现代文化... 近年来,学界和网络空间对东北文学的关注度居高不下,“新东北作家群”“东北叙事”“东北文艺复兴”等话题成为争鸣的焦点。诸多学者从文本特征、历史转折、地域呈现等层面探寻东北文学再出发的路径。张福贵从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现代文化人格缺失的视角来阐释东北文化的复兴途径^((1));逄增玉认为,现代以来,东北文化与文学虽然经历了三次勃兴,但仍有必要克服其长期处于边缘所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意识^((2));王德威提出“东北学”的概念,并指出东北作为中国现代经验辐辏点的多元价值。某种程度上,东北的城市书写肩负着扭转东北刻板印象的任务,其是潜隐于东北乡土文化和大众文化背后的一条草蛇灰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文化与文学 王德威 东北老工业基地 空间体验 城市书写 多元价值 刻板印象
原文传递
媒介与权力——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自由中国》杂志及其文艺栏研究考辨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文畅 《华夏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172-177,共6页
台湾《自由中国》杂志不仅传播了自由主义精神,还丰富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内涵。本文从1950年代台湾政治文化场域出发,以《自由中国》及其文艺栏为中心,梳理、辨析了大陆和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实绩,并还原了聂华苓接掌文艺栏主编后的文学面... 台湾《自由中国》杂志不仅传播了自由主义精神,还丰富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内涵。本文从1950年代台湾政治文化场域出发,以《自由中国》及其文艺栏为中心,梳理、辨析了大陆和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实绩,并还原了聂华苓接掌文艺栏主编后的文学面貌,为我们返回历史和文学现场提供了有益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中国》 自由主义 文艺栏 聂华苓
原文传递
亲属关系与女性伦理观——重读於梨华小说集《相见欢》
7
作者 许文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8-182,共5页
从20世纪50年代起,诸多经台赴美的女作家便开始摹写异国游子的生存体验。如果说吉铮的小说集觚云》对海外游子的"何处是归程"发出诘问,那么丛娃的《中国人》则试图站在“形而上”的哲学高度去找寻答案。相较之下,於梨华从创作伊始... 从20世纪50年代起,诸多经台赴美的女作家便开始摹写异国游子的生存体验。如果说吉铮的小说集觚云》对海外游子的"何处是归程"发出诘问,那么丛娃的《中国人》则试图站在“形而上”的哲学高度去找寻答案。相较之下,於梨华从创作伊始便致力于叙写“流浪的中国人”图谱。在《电是秋天》、《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等早期作品中,她试图探讨留学生"彷徨于无地"的精神困境,晚近的长篇《彼岸》则开始深入剖析三代中国移民在美国的最终精神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集 於梨华 《相见欢》 亲属关系 伦理观 《中国人》 重读 女性
原文传递
另一种“老灵魂”:新世纪东北城市书写中的怀旧空间与历史记忆
8
作者 许文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新世纪以来,迟子建、金仁顺、双雪涛、班宇、郑执、杨知寒等作家在东北城市书写中不断注入鲜活可感的元素,那些“老灵魂”——历史建筑、前尘往事、怀旧空间、老物件儿,既存在于昔日的东北,亦存在于现代性的环境中。因之,有必要借助“... 新世纪以来,迟子建、金仁顺、双雪涛、班宇、郑执、杨知寒等作家在东北城市书写中不断注入鲜活可感的元素,那些“老灵魂”——历史建筑、前尘往事、怀旧空间、老物件儿,既存在于昔日的东北,亦存在于现代性的环境中。因之,有必要借助“老灵魂”的力量来考量东北城市书写的过去与当下,挖掘其对历史的回应和与时代的对话,以期展望未来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灵魂” 城市书写 怀旧空间 历史记忆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流浪地图:聂华苓自传体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文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6-181,共6页
时间和空间历来是小说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发表知名论文《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其初步建立了空间形式的批评范型;随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福柯的"权利空间"、詹姆逊的"超空间&... 时间和空间历来是小说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发表知名论文《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其初步建立了空间形式的批评范型;随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福柯的"权利空间"、詹姆逊的"超空间"、索雅的"第三空间"、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等理论相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体小说 叙事研究 历史记忆 聂华苓 地图 空间形式 小说研究 现代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