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许林帅 常岑 +2 位作者 时一鸣 姜平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
从作用机制、减毒增效及新药研发3个方面综述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等具有抗炎、抑制骨破坏的作用,通过剂型改变、配伍等能够减毒增效;(5R)-5-羟基雷... 从作用机制、减毒增效及新药研发3个方面综述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等具有抗炎、抑制骨破坏的作用,通过剂型改变、配伍等能够减毒增效;(5R)-5-羟基雷公藤甲素是一种新的雷公藤甲素衍生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 作用机制 减毒 增效 新药研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时一鸣 常岑 +2 位作者 姜平 许林帅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89-94,共6页
综述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NF-κB存在于多种细胞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药单体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存活及炎症因子表达等... 综述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NF-κB存在于多种细胞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药单体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存活及炎症因子表达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发挥抗炎、免疫调节、骨保护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 单体化合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研究古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及相关药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姜平 魏凯 +4 位作者 金晔华 张润润 常岑 许林帅 何东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769-1782,共14页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总结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处方用药规律,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检索中医药科学数据库,检索关键字段“痹”“脊痛”...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总结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处方用药规律,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检索中医药科学数据库,检索关键字段“痹”“脊痛”“大偻”“伛偻”等,然后将检索得到的古方进行筛选、统计处理、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之后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高频药对独活-防风进行药理分析,阐明其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等。最终结果筛选出古方179首,统计中药205味,使用频率≥1%的中药有杜仲、肉桂、防风等27味,主要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和祛风湿药;关联规则挖掘共得到出现次数≥20的药物组合35个,其中独活-防风出现次数最高。高频药对独活-防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独活-防风共含有21个有效成分,对应作用靶点237个,其中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可能是独活-防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成分;药物作用于疾病的核心靶点包括IL6、TNF、NOS3、PTGS2、CXCL8等17个。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核心靶点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多项进程,并通过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作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本研究初步总结出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采用补虚为主,兼以解表清热、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标本兼治中医特色治法,为进一步应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临床参考价值;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独活-防风药对中的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IL6、TNF、NOS3、PTGS2、CXCL8等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表明中医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也为后续进一步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独活-防风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姜平 戴洁梅 +5 位作者 魏凯 金晔华 常岑 许林帅 时一鸣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9期21-31,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CTWPG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CTWPG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等获取CTWPGs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物银行(Drug Bank)、基因卡(Gene 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等获取RA相关靶点;药物与疾病靶点映射后获取交集靶点,以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并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3.6.0构建CTWPGs“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可视化网络。结果通过筛选获得CTWPGs干预RA的作用成分共47种,得到作用于RA的核心靶点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357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条目299个,细胞组成条目21个,分子功能条目37个;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107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最终“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CTWPGs活性成分中发挥干预RA作用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雷公藤甲素等;关键靶点为环加氧酶2(PTGS2)、肉瘤病毒17癌基因同源物(JUN)、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TNF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MAPK3、PTGS2,雷公藤甲素与MAPK3、TNF,山柰酚与MAPK14,银杏内酯A30与MAPK3、TNF、AKT1、PTGS2,黄芩素与MAPK3之间具有较好的对接活性。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CTWPGs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RA的干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 类风湿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浅谈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生物制剂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平 魏凯 +4 位作者 金晔华 张润润 常岑 许林帅 何东仪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第7期60-64,69,共6页
强直性脊柱炎传统治疗策略仅限于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然而临床中却存在着更精确、更高效治疗的需求。自从引入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以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 强直性脊柱炎传统治疗策略仅限于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然而临床中却存在着更精确、更高效治疗的需求。自从引入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以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的相继出现,成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希望。回顾并总结近20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等生物制剂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上的现状及发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 Janus激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平 常岑 +2 位作者 许林帅 时一鸣 何东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异常的炎性免疫反应。其特点是累及滑膜和多器官,并造成关节和关节软骨破坏。在过去的30年里,一些有希望的新化合物和抗体已经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RA。而RA治疗药物的引入和...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异常的炎性免疫反应。其特点是累及滑膜和多器官,并造成关节和关节软骨破坏。在过去的30年里,一些有希望的新化合物和抗体已经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RA。而RA治疗药物的引入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引发了与患者获得新疗法、最佳方案选择、成本效益、预后监测和疗效监测相关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在药物反应率低、耐药性和不良副作用方面。人们非常重视治疗RA的最佳药物组合,特别是在症状严重或早期进展的患者中。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机制,并为药物选择、药物重组建立准确的指南。笔者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临床试验数据库,综述了有前景的新药,并讨论了RA药物开发的趋势和治疗中的挑战,为RA的精准治疗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精准医学 新疗法 药物开发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和血清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晔华 姜婷 +25 位作者 范晓蕾 汪荣盛 章渊源 程鹏 秦盈盈 洪梦婕 郭梦如 程青青 刘兆宜 张润润 常岑 许玲夏 许林帅 古英 胡春蓉 苏晓 薛鸾 方勇飞 苏励 高明利 彭江云 魏强华 沈杰 朱琦 刘红霞 何东仪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7-315,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RA真实世界的大规模研究旨在比较中国RA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于全国10家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ACR分类标准或2010年ACR/ELUAR RA分类标准的RA患者。根据血清学状态,将患者... 目的本研究通过RA真实世界的大规模研究旨在比较中国RA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于全国10家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ACR分类标准或2010年ACR/ELUAR RA分类标准的RA患者。根据血清学状态,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并比较疾病特征和治疗反应。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共纳入患者2461例,其中RF(+)抗CCP抗体(+)患者1813例(73.67%),RF(+)抗CCP抗体(-)患者129例(5.24%),RF(-)抗CCP抗体(-)患者245例(9.96%),RF(-)抗CCP抗体(+)患者274例(11.13%)。②无论抗CCP抗体是否阳性,RF(+)患者发病早[RF(-)抗CCP抗体(-)(51±14)岁,RF(-)抗CCP抗体(+)(50±15)岁,RF(+)抗CCP抗体(+)(48±14)岁,RF(+)抗CCP抗体(-)(48±13)岁,F=3.003,P=0.029],病程长[RF(-)抗CCP抗体(-)50(20,126)个月,RF(-)抗CCP抗体(+)60(24,150)个月,RF(+)抗CCP抗体(+)89(35,179)个月,RF(+)抗CCP抗体(-)83(25,160)个月,H=22.001,P<0.01],关节肿胀数(SJC)[RF(-)抗CCP抗体(-)2(0,6),RF(-)抗CCP抗体(+)2(0,5),RF(+)抗CCP抗体(+)2(0,7),RF(+)抗CCP抗体(-)2(0,6),H=8.939,P=0.03]、关节触痛数多[RF(-)抗CCP抗体(-)3(0,8),RF(-)抗CCP抗体(+)2(0,6),RF(+)抗CCP抗体(+)3(1,9),RF(+)抗CCP抗体(-)2(0,8),H=11.341,P=0.01],晨僵时间长[RF(-)抗CCP抗体(-)30(0,60)min,RF(-)抗CCP抗体(+)20(0,60)min,RF(+)抗CCP抗体(+)30(10,60)min,RF(+)抗CCP抗体(-)30(10,60)min,H=13.32,P<0.01];同时RF+患者的ESR[RF(-)抗CCP抗体(-)17(9,38)mm/1 h,RF(-)抗CCP抗体(+)20(10,35)mm/1 h,RF(+)抗CCP抗体(+)26(14,45)mm/1 h,RF(+)抗CCP抗体(-)28(14,50)mm/1 h,H=37.084,P<0.01]及CRP[RF(-)抗CCP抗体(-)2.3(0.8,15.9)mg/L,RF(-)抗CCP抗体(+)2.7(0.7,12.1)mg/L,RF(+)抗CCP抗体(+)5.2(1.3,17.2)mg/L,RF(+)抗CCP抗体(-)5.2(0.9,16.2)mg/L,H=22.141,P<0.01]明显高于RF(-)患者组,且拥有更高的疾病活动度[RF(-)抗CCP抗体(-)(4.0±1.8),RF(-)抗CCP抗体(+)(3.8±1.6),RF(+)抗CCP抗体(+)(4.3±1.8)岁,RF(+)抗CCP抗体(-)(4.1±1.7)岁,F=7.269,P<0.01]。③将RF(+)抗CCP抗体(+)患者分成4个亚组,结果发现RF高滴度(RF-H)抗CCP抗体低滴度(抗CCP抗体-L)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更高(DAS28-ESR)[RF-H/抗CCP抗体-H 4.3(2.9,5.6),RF-L/抗CCP抗体-L4.5(3.0,5.7),RF-H/抗CCP抗体-L 4.9(3.0,6.2),RF-L/抗CCP抗体-H 2.8(1.8,3.9),H=20.374,P<0.01]。④随访3个月后,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4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用药3个月时RF及抗CCP抗体状态未影响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论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与RF存在密切关系,RF(+)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明显高于RF(-)患者,RF高滴度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RF低滴度患者;用药3个月后,抗体状态并未影响疾病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关节炎 类风湿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