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试验组4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起始剂量每次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给药7 d后若血压未出现明显改善,则继续提升药物剂...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试验组4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起始剂量每次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给药7 d后若血压未出现明显改善,则继续提升药物剂量,但总剂量需低于15 mg·d^(-1)。试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起始剂量每次2.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给药7d后若血压未出现明显改善,则继续提升药物剂量,但总剂量需低于5 mg·d^(-1)。2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比较2组的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 h SIS)、24 h舒张压平滑指数(24 h SID)]、血清学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24 h SBP分别为(135.69±10.07)和(137.35±9.69)mm Hg,24 h DBP分别为(84.15±5.93)和(85.36±7.76)mm Hg,24 h SIS分别为1.52±0.27和1.49±0.25,24 h SID分别为1.55±0.28和1.53±0.27,Hcy分别为(15.93±1.99)和(16.15±2.72)μmol·L^(-1),BNP分别为(63.38±11.96)和(67.28±13.28)pg·m L^(-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40例/41例)和92.68%(38例/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1例/41例)和14.63%(6例/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单独口服治疗的情况下,短期内控制血压的效果较为接近,对血清学因子的影响程度也类似,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用药剂量较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试验组4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起始剂量每次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给药7 d后若血压未出现明显改善,则继续提升药物剂量,但总剂量需低于15 mg·d^(-1)。试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起始剂量每次2.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给药7d后若血压未出现明显改善,则继续提升药物剂量,但总剂量需低于5 mg·d^(-1)。2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比较2组的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 h SIS)、24 h舒张压平滑指数(24 h SID)]、血清学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24 h SBP分别为(135.69±10.07)和(137.35±9.69)mm Hg,24 h DBP分别为(84.15±5.93)和(85.36±7.76)mm Hg,24 h SIS分别为1.52±0.27和1.49±0.25,24 h SID分别为1.55±0.28和1.53±0.27,Hcy分别为(15.93±1.99)和(16.15±2.72)μmol·L^(-1),BNP分别为(63.38±11.96)和(67.28±13.28)pg·m L^(-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40例/41例)和92.68%(38例/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1例/41例)和14.63%(6例/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单独口服治疗的情况下,短期内控制血压的效果较为接近,对血清学因子的影响程度也类似,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用药剂量较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