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SCs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许澍洽 许扬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综述BMSCs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BMSCs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支架为软骨细胞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细胞因子和基因修饰可促进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三者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综述BMSCs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BMSCs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支架为软骨细胞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细胞因子和基因修饰可促进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三者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三维支架的改良、合理使用细胞因子及基因修饰技术的提高,将推动临床上软骨重建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BMSCS 基因修饰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微孔引流在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中的作用
2
作者 许澍洽 刘祥厦 +2 位作者 唐庆 曾瑞曦 许扬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2期3412-3414,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孔引流在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中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为选择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及微孔引流治疗患者,共51例;对照组为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及胶片引流治疗患者,共58例,术后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 目的 探讨微孔引流在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中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为选择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及微孔引流治疗患者,共51例;对照组为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及胶片引流治疗患者,共58例,术后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研究组切口哆开及表皮坏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腋窝皮下大汗腺切除术及微孔引流的手术方法治疗腋臭,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微孔引流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发性子宫肌瘤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比较
3
作者 王冬昱 康佳丽 +1 位作者 余莉萍 许澍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临床比较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利弊。方法对309例经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进行分析,为排除干扰因素,筛选出:全子宫切除组48例,肌瘤切除组34例,对其进行术前资... 目的临床比较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利弊。方法对309例经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进行分析,为排除干扰因素,筛选出:全子宫切除组48例,肌瘤切除组34例,对其进行术前资料分析,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均显著增大(>孕12周子宫);肌瘤切除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全切组为短,恢复快(P<0.05);术后发热及术中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切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较切除组多发。结论多发性子宫肌瘤应用肌瘤切除术治疗较之全子宫切除术,其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保留了子宫,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4-甲基伞形酮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星堂 林珣珣 +2 位作者 朱昭炜 许澍洽 唐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4-甲基伞形酮(4-methylumbelliferone,4MU)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分别用浓度为0、0.2、0.4、0.8mM的4MU处理,采用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4MU对KFs细胞增殖和... 目的:探讨4-甲基伞形酮(4-methylumbelliferone,4MU)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分别用浓度为0、0.2、0.4、0.8mM的4MU处理,采用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4MU对KFs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ELISA、q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ing技术检测4MU对KFs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4MU不仅抑制KFs细胞增殖迁移,而且可减少KFs对IL-6和IL-8的分泌,同时抑制HAS2和HAS3 mRNA的表达及α-SMA、TLR4、CD44、NF-κB1、P65蛋白的合成。结论:4MU可以抑制KFs增殖和迁移,并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KFs炎症因子分泌,因此,4MU有可能成为治疗瘢痕疙瘩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伞形酮 瘢痕疙瘩 炎症因子 TLR4 NF-κB1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方法及在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中的应用
5
作者 贾献磊 刘祥厦 +1 位作者 许澍洽 许扬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3期1697-1699,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方法,用于指导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过程中肋软骨的雕刻,以期使再造耳的形态更加逼真、生动。方法:通过对200例单侧正常耳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合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的雕刻过程,寻找对雕刻过程有...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方法,用于指导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过程中肋软骨的雕刻,以期使再造耳的形态更加逼真、生动。方法:通过对200例单侧正常耳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合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的雕刻过程,寻找对雕刻过程有指导意义的不同耳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建立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标准并在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过程中系统指导肋软骨的雕刻细节,观察再造耳的表现效果。结果:根据外耳轮、对耳轮及对耳轮上、下脚的形态和层次,共将正常外耳分为9个类型,在新的分类标准指导下再造耳结构更加生动、逼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新的正常外耳分类,可以更好的应用到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中去,可以将不同类型外耳的解剖细节在再造耳中表现出来,使其外观更加逼真、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再造 自体肋软骨 外耳分类 雕刻
下载PDF
穿支定位在原瘢痕区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意义:附一例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澍洽 朱洪章 +1 位作者 刘祥厦 许扬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穿支定位在腹壁瘢痕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时的作用. 方法 术前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以确定有未被损伤及足够粗的腹壁下动脉皮瓣穿支,术中探查已定位穿支血管,分离腹壁下动脉穿支及皮瓣,二期乳房再造1... 目的 探讨穿支定位在腹壁瘢痕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时的作用. 方法 术前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以确定有未被损伤及足够粗的腹壁下动脉皮瓣穿支,术中探查已定位穿支血管,分离腹壁下动脉穿支及皮瓣,二期乳房再造1例. 结果 术前最优穿支体表定位位置与术中吻合,最大穿支位置位于脐水平左侧约2.8 cm处的垂直下方2.0 cm,内径1.3 mm.皮瓣成活好,术后随访半年,再造乳房外形良好,总体修复效果优良. 结论 腹壁瘢痕并非DIEP皮瓣的绝对禁忌手术指征,术前MDCTA可提供准确的腹壁下动脉穿支解剖学信息,术中探查最优穿支血管,保证了皮瓣的血运.穿支定位可作为原瘢痕区切取皮瓣的术前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瘢痕 穿支定位
原文传递
自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胶原海绵多孔支架构建大鼠乳腺脂肪组织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许澍洽 许扬滨 +1 位作者 江丽 朱家恺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胶原海绵多孔支架构建大鼠乳腺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离心方法分离并培养6只雌性SD大鼠的脂肪干细胞.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及鉴定.将自体脂肪干细胞复合Ⅰ型胶原海绵多孔支架进...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胶原海绵多孔支架构建大鼠乳腺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离心方法分离并培养6只雌性SD大鼠的脂肪干细胞.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及鉴定.将自体脂肪干细胞复合Ⅰ型胶原海绵多孔支架进行体外培养.将自体脂肪干细胞复合Ⅰ型胶原海绵多孔支架移植到大鼠右上侧乳腺(实验组),将Ⅰ型胶原海绵多孔支架移植到大鼠左上侧乳腺(对照组),共移植6例.12周后观测有无新生脂肪形成;测量新生脂肪组织湿质量;组织切片行HE及油红0染色.结果 SD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体外培养2周,胶原支架内可见ASC生长.实验组可见乳腺与胸肌之间有脂肪样新生组织形成,平均湿质量为(121±9) mg.对照组见乳腺与胸肌之间有胶原海绵样组织形成,平均湿质量为(77±6) mg,两组间湿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E及油红O染色证实,实验组新生组织主要为成熟脂肪组织;而对照组主要为胶原纤维.结论 自体脂肪干细胞复合Ⅰ型胶原海绵多孔支架可在大鼠乳腺区域形成脂肪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组织工程 Ⅰ型胶原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的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祥厦 唐庆 +4 位作者 曾瑞曦 许澍洽 苏爱云 程钢 许扬滨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部皮肤软组织大范围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26例不同致伤原因(例如高压电、火焰、浓硫酸烧伤、头皮撕脱伤、良性及恶性肿瘤切除、D型连头婴分离术后)形成的创面(8cm×13cm~19cm×16cm)的特点,探讨皮片、局... 目的探讨头部皮肤软组织大范围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26例不同致伤原因(例如高压电、火焰、浓硫酸烧伤、头皮撕脱伤、良性及恶性肿瘤切除、D型连头婴分离术后)形成的创面(8cm×13cm~19cm×16cm)的特点,探讨皮片、局部皮瓣、扩张皮瓣及游离皮瓣等不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根据损伤创面有无感染、损伤的深浅度,不同层次的组织特性,应用皮片、局部旋转推移皮瓣、游离皮瓣及头皮扩张皮瓣均能取得创面覆盖、局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等良好效果。结论如条件允许,以头皮扩张皮瓣来修复头部皮肤软组织大范围缺损疗效最佳,因其既能修复缺损,又能覆盖替代颅骨的钛合金网,其纤维膜还能修复硬脑膜的缺损,并可用分期修复的方法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缺损 皮片 皮瓣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原文传递
轴状脂肪移植的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秦王驰 许扬滨 +1 位作者 刘祥厦 许澍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582,共7页
目的通过与Coleman方法比较,探讨轴状脂肪移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oleman方法及轴状脂肪移植方法,分别于11例拟行头面部脂肪移植患者的下腹部抽取脂肪。取3~4周龄免疫缺陷裸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8.6~12.2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 目的通过与Coleman方法比较,探讨轴状脂肪移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oleman方法及轴状脂肪移植方法,分别于11例拟行头面部脂肪移植患者的下腹部抽取脂肪。取3~4周龄免疫缺陷裸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8.6~12.2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以背部皮下间隙为移植受区,实验组移植0.5 mL轴状脂肪移植方法获得的人体脂肪组织,对照组移植0.5 mL Coleman方法获得的人体脂肪组织。术后大体观察实验动物背部外观,于1、2、4、8周两组随机处死6只裸鼠,取出背部皮下移植脂肪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于取出脂肪前后对裸鼠称重,计算移植脂肪重量。脂肪抽取术后即刻取脂肪组织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和脂肪细胞活性测定。2010年5月-2011年10月,临床应用面部轴状脂肪移植治疗11例局部凹陷性畸形。结果术后实验组裸鼠背部隆起样外观基本维持,对照组2周时已趋于平坦。两组植入脂肪重量相似(P>0.05);除术后2周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残余脂肪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细胞形态保持良好,血管分布均匀;对照组细胞破坏再吸收显著,血管集中分布于移植组织边缘。术后实验组完整脂肪细胞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除术后2周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毛细血管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状脂肪移植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葡萄糖转移量为(1.462±0.080)mmol/L,显著高于Coleman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1.153±0.199)mmol/L(t=3.317,Ρ=0.021);且轴状脂肪移植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细胞活性更佳。临床应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个月;随访期间受区未见明显萎缩及塌陷。结论与Coleman方法比较,轴状脂肪移植方法获得的脂肪组织可保持原结构和良好活性,移植术后能更早与受区建立血液循环,术后组织再吸收率低,形态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轴状脂肪 Coleman法 细胞活性
原文传递
超声刀下切取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的术中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育贞 韦南茉 +1 位作者 郭妍 许澍洽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0-511,共2页
目的总结超声刀下切取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8月完成的24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宣教、器械物品准备充分;术中做好有效的体位安置及患者自体皮瓣保护,严格... 目的总结超声刀下切取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8月完成的24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宣教、器械物品准备充分;术中做好有效的体位安置及患者自体皮瓣保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乳房假体的管理;术后观察及超声刀的使用、保养与维护等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24例患者实施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的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 h,平均(4±0.5)h,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36±14.8)ml,其中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血肿,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及护理不当出现的并发症。结论切取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中使用超声刀的热损伤小,止血效果好。术前心理护理,物品准备充足,安全摆换手术体位,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植入物的安全管理等都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背阔肌肌皮瓣 乳房再造 护理体会
原文传递
内镜辅助下切取背阔肌瓣结合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祥厦 许澍洽 +2 位作者 张展强 陈流华 许扬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Poland综合征乳房不对称畸形的微创修复方法。方法在内镜辅助下,采用腋窝皱襞、胸背部小切口,剥离乳腺后间隙、背阔肌前缘及浅、深面,保留血管蒂完整性,切取背阔肌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胸部乳腺后间隙后分点与深部... 目的探讨Poland综合征乳房不对称畸形的微创修复方法。方法在内镜辅助下,采用腋窝皱襞、胸背部小切口,剥离乳腺后间隙、背阔肌前缘及浅、深面,保留血管蒂完整性,切取背阔肌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胸部乳腺后间隙后分点与深部筋膜固定,再造腋前襞等结构,Ⅱ期结合腋窝入路硅凝胶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1例,重点分析切口选择、内镜辅助下背阔肌瓣剥离、蒂部游离等手术操作要点。结果术后随访2年,腋前襞成形好,再造乳房外形自然,双侧不对称明显改善,手术切口瘢痕愈合好,总体修复效果优良。结论内镜辅助下背阔肌带蒂转移术结合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患者腋前襞及乳房不对称畸形美容效果好,手术创伤小,并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切口瘢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ND综合征 内镜 背阔肌瓣 隆胸术
原文传递
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策略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祥厦 唐庆 +2 位作者 许澍洽 黄洁新 许扬滨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对51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放疗、切缘距离及肿瘤大小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 目的 探讨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对51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放疗、切缘距离及肿瘤大小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缺损面积4 cm×6cm至20cm×26cm,均I期予植皮、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30.4年,总体复发率为23.1%,1例复发7次的患者发生肺转移。非放疗组与放疗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缘≤2cm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2cm组(37.5%vs 19.4%,χ2=12.49,P〈0.01);肿瘤≤5cm组患者复发率为16.7%,肿瘤〉5cm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单纯局部切除复发率高,手术需行广泛切除,结合术后放疗并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复发可能与肿瘤的大小、切缘距离等因素有关;多次复发可引起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纤维肉瘤 腹壁缺损 皮瓣
原文传递
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肿瘤学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欢欢 林珣珣 +1 位作者 许澍洽 许扬滨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截止至2018年5月所有已发表的队列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截止至2018年5月所有已发表的队列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系统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为效应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3篇,总样本量8 466例患者,其中乳房重建过程应用脂肪移植者(AFG组)1 963例,未应用脂肪移植者(NFG组)6 503例。NOS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质量均较高(评分为6~9分)。Meta分析显示:AFG组总复发病例数为88例(4.5%,88/1 963),NFG组总复发病例数为455例(7.0%,455/6 503),AFG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NFG组(OR=0.73,95%CI:0.57~0.95,P=0.02);脂肪移植对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区域复发率及远处复发率均无显著影响(OR=1.06,95%CI:0.60~1.88,P=0.84;OR=0.89,95%CI:0.32~2.48,P=0.83;OR=0.36,95%CI:0.10~1.28,P=0.11)。亚组分析显示:在DCIS或浸润性癌患者中,脂肪移植对乳腺癌复发率无显著影响(OR=1.16,95%CI:0.05~26.91,P=0.93;OR=0.68,95%CI:0.40~1.16,P=0.16);在行保留乳房术或乳房全切手术的患者中,脂肪移植对乳腺癌复发率亦无显著影响(OR=0.36,95%CI:0.08~1.66,P=0.19;OR=0.64,95%CI:0.33~1.26,P=0.19)。结论基于1965年1月至2018年5月相关临床队列研究的综合分析,自体脂肪移植是安全的,且其乳腺癌复发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自体脂肪移植 肿瘤学安全性
原文传递
诱导时间对脂肪干细胞来源的类许旺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昭伟 朱昭炜 +4 位作者 许澍洽 林珣珣 韩兵 刘祥厦 许扬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诱导时间对脂肪干细胞(ADSC)向类许旺细胞(iSC)诱导分化时的增殖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选取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SC,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标志阳性蛋白CD29、CD90及阴性蛋白CD45。iSC诱导... 目的观察比较诱导时间对脂肪干细胞(ADSC)向类许旺细胞(iSC)诱导分化时的增殖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选取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SC,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标志阳性蛋白CD29、CD90及阴性蛋白CD45。iSC诱导液培养ADSC。通过S100和GFAP免疫荧光染色确认ADSC分化为iSC。诱导后第1、4、7、10、13、16和19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SC均有S100、GFAP蛋白的表达。诱导第7天时细胞增殖率较诱导前明显减慢(A值分别为0.330±0.020和0.400±0.004,P<0.05),并与诱导时间负相关;第19天时,iSC增殖率低于诱导前的50%(A值分别为0.016±0.003和0.400±0.004,P<0.05)。iSC细胞凋亡较同期ADSC明显。结论ADSC诱导的iSC增殖率可能在诱导7d时活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类许旺细胞 许旺细胞 诱导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兔耳复合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15
作者 彭荣信 黄艳燕 +5 位作者 朱昭炜 许澍洽 许晓麓 黄永军 许扬滨 何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良好、稳定的带血运的复合组织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用于同种异体兔耳移植观察排斥反应及各种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随机选取兔耳结构完整、体质量为2.5~3.0kg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 目的建立一个良好、稳定的带血运的复合组织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用于同种异体兔耳移植观察排斥反应及各种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随机选取兔耳结构完整、体质量为2.5~3.0kg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横行离断组和“V”形离断组,完全离断后原位再植.比较两组兔耳再植的成活率。横行离断组术后1~10d、“V”形离断组术后10d左右取兔耳皮肤和软骨组织行苏木素一伊红(HE)和TUNEL染色。根据细胞存活情况进一步判断兔耳成活情况。结果一共30只兔接受兔耳再植术。其中横行切口13只,血管吻合即时通畅率100%,但最后兔耳无一只再植成功,术后逐渐出现静脉危象.成活时间1~10d。“V”形离断17只,有2只再植兔耳健康成活。HE染色可见再植失败兔耳皮肤、软骨细胞内出现有空泡变性.细胞坏死和凋亡率明显高于成活兔耳。结论兔耳离断再植模型具有可实施性,但不适合用于大样本的兔耳复合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兔耳再植 血管解剖 新西兰白兔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