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3章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伊龙 陈玮琪 +33 位作者 刘欣如 王文志 王永刚 王婷婷 王蓬莲 刘改芬 江滨 许予明 许玉园 许杰 孙冬玲 孙海欣 李子孝 李姝雅 杨沫 杨晓萌 杨营营 周梦圆 郑华光 宗黎霞 单舒乙 赵璟妍 茹小娟 姜勇 秦海强 贾茜 高远 梅延亮 曹勇 盖思齐 焦玉明 谢雪微 潘岳松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8期898-909,共12页
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是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本章节介绍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的推荐意见,包括对不可干预和可干预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以及首次卒中风险评估等方面。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代谢 脂代谢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伊龙 韩尚容 +26 位作者 曹勇 高远 管玲 贾茜 江滨 焦玉明 刘伟 姜勇 李姝雅 李亚鹏 李子孝 秦海强 茹小娟 孙冬玲 孙海欣 王蓬莲 王婷婷 谢雪微 许予明 许玉园 杨晓萌 杨营营 郑华光 周梦圆 宗黎霞 王文志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700-708,共9页
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代谢 脂代谢 心房颤动 动脉狭窄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8
3
作者 门雪娇 陈玮琪 +29 位作者 许玉园 朱以诚 胡文立 程忻 柏峰 王丽华 毛玲 曲辉 吕佩源 刘军 孙中武 孙莉 李玉生 吴中亮 吴丹红 吴波 谷文萍 范玉华 周国钰 倪俊 高峰 黄仕雄 曹勇军 彭丹涛 谢春明 蔡志友 徐运 王伊龙 陆正齐 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1]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于研究且未被应用的概念”。常见的穿支动脉包括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1]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于研究且未被应用的概念”。常见的穿支动脉包括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脑桥旁正中动脉(paramedian pontine arteries,P PA)、丘脑膝状体动脉、脉络膜前动脉、Heubner’s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等。BAD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的10%~15%,临床上多表现为以进行性运动功能缺失(progressive motor deficiency,PDM)为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多发生在发病48~72 h,临床预后差[2-3]。传统影像学很难发现BAD的血管病变,导致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基于临床及头颅MRI表现,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是发生在LSA和PPA部位的B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缺血性卒中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发热癫发作复视 被引量:3
4
作者 许玉园 柳青 +1 位作者 彭斌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6岁。主凶发热、发作性意识障碍5月余、复视2月余,于20l3年3月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2012年9月中旬)“受凉”发热.体温37.5℃,伴头痛、呕吐,呈双侧颞区持续性钝痛及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地医...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6岁。主凶发热、发作性意识障碍5月余、复视2月余,于20l3年3月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2012年9月中旬)“受凉”发热.体温37.5℃,伴头痛、呕吐,呈双侧颞区持续性钝痛及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地医院以“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具体厅案不洋),但症状尤明显缓解,期问曾经出现一次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持续1~2nlin,2012年9月24日当地医院考虑为“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脑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神经病学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玉园 徐蔚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68-675,共8页
高分辨磁共振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成像技术的更新,研究和临床实践领域的扩展以及新的影像症候的提出。近年来,高分辨成像技术血管壁影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不断提高,并逐渐过渡到多参数影像模式对比的阶段;而随着神经内科、外科和影像医生越... 高分辨磁共振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成像技术的更新,研究和临床实践领域的扩展以及新的影像症候的提出。近年来,高分辨成像技术血管壁影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不断提高,并逐渐过渡到多参数影像模式对比的阶段;而随着神经内科、外科和影像医生越来越认识到高分辨磁共振的价值,在临床中不断地探索使用,使它的适用范围也扩大,从动脉粥样硬化扩展到夹层、动脉炎、Moyamoya病等。本文分别对高分辨磁共振技术的成像方法和应用范围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
下载PDF
大脑丘脑脑干弥漫性病变
6
作者 赵蕾 刘彩燕 +3 位作者 倪俊 许玉园 杨荫昌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多笑2月余,言语不清、饮水呛咳1月余,行走不稳4d,于2012年4月17日人当地医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2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能控制的发笑,未就诊;入院前1月余出现言语不清、左侧口角流涎、吞咽困难、饮...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多笑2月余,言语不清、饮水呛咳1月余,行走不稳4d,于2012年4月17日人当地医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2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能控制的发笑,未就诊;入院前1月余出现言语不清、左侧口角流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且双侧下肢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脑梗死 大脑皮质 丘脑 脑干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度与卒中机制——一项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虞雁南 许玉园 +3 位作者 李明利 高山 冯逢 徐蔚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19-625,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大脑中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与MCA斑块形态学及梗死类型的相关性,并探索不同狭窄率患者卒中的发生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09-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周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高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大脑中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与MCA斑块形态学及梗死类型的相关性,并探索不同狭窄率患者卒中的发生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09-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周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P.MRI)扫描的患者。纳入MCA M1段存在斑块的患者,排除心源性、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病因的卒中患者。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将梗死类型分为穿支、皮层、分水岭和混合型梗死,并测量梗死体积。在矢状位HRM耻L测量MCAM1段狭窄率,并收集斑块位置、长度、厚度、信号和斑块连续性等形态学指标。将狭窄率〉50%的患者分入重度狭窄组,将狭窄率≤50%的患者归入轻度狭窄组。结果研究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度狭窄组39例,轻度狭窄组63例。重度狭窄组患者卒中,穿支梗死14例(35.9%),皮层梗死9例(23.1%),分水岭梗死4例(10.5%),混合型梗死12例(30.8%);轻度狭窄组患者中,穿支梗死44例(69.8%),皮层梗死8例(12.7%),分水岭梗死5例(5.8%),混合型梗死8例(12.7%),两组构成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与轻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患者斑块更长(P〈0.001)、更厚(P〈0.001)、更多混合信号斑块(P〈0.001)。斑块厚度(P〈0.001,OR 87.792,95%CI 13.120—587.453)和斑块混合信号(P=0.007, OR 7.358,95% CI 1.725~31.382)是MCA狭窄率〉50%的独立预测因子。重度狭窄组中,梗死体积与斑块表面不连续(P=0.004)相关。轻度狭窄组中,梗死类型与斑块表面不连续(P=0.002)及斑块厚度(P=0.032)相关。且斑块表面不连续是发生栓塞性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3,OR 5.778,95%CI 1.788~18.672)。结论MCA狭窄率〉50%和≤50%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卒中分型比例和斑块形态学;狭窄率≤50%的斑块表面不连续是栓塞性梗死独立预测因子,提示轻度狭窄MCA斑块破裂可能是引起栓塞性病灶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 脑卒中机制 大脑中动脉 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动态演变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博文 许玉园 +3 位作者 李明利 高山 冯逢 徐蔚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随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病例时发现的MCA狭窄或闭塞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5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 目的探讨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随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病例时发现的MCA狭窄或闭塞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5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因MCA狭窄或闭塞多次行HRMRI检查的病例(共20例),分析其MCA狭窄或闭塞的变化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的MCA由狭窄转变为闭塞(35.00%),其中有6例出现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血管(85.71%);13例MCA的狭窄无明显变化,其中有3例的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血管状况出现变化(2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周围微小血管可能与狭窄度的加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血管
下载PDF
心血宁胶囊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吕微 王安心 +3 位作者 田雪 张晓丽 许玉园 孟霞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9期972-976,共5页
目的分析心血宁胶囊改善伴有高Hcy水平(>15μmol/L)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心血宁胶囊用于缺血性卒中伴高Hcy水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研究周期2018年10月30日-2019年12月27日)中完成3个月药物治疗及随... 目的分析心血宁胶囊改善伴有高Hcy水平(>15μmol/L)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心血宁胶囊用于缺血性卒中伴高Hcy水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研究周期2018年10月30日-2019年12月27日)中完成3个月药物治疗及随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用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心血宁组(给予心血宁胶囊0.4克/粒、2粒/次、3次/日,叶酸片模拟剂2片/次、1次/日)、叶酸组(给予心血宁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叶酸片0.4毫克/片、2片/次、1次/日)和安慰剂组(给予心血宁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叶酸片模拟剂2片/次、1次/日),连续用药3个月。采用χ2趋势检验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2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49±12.48岁。其中,心血宁组患者79例,叶酸组患者86例,安慰剂组患者73例。治疗3个月时,心血宁组mRS 0~1分的比例为91.14%(72/79),叶酸组为80.23%(69/86),安慰剂组为80.82%(59/73)。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叶酸组与安慰剂组相比mRS评分没有趋势关系(P=0.89),心血宁组与安慰剂组相比mRS评分有下降趋势(P=0.04),心血宁组与叶酸组相比mRS评分有下降趋势(P=0.03)。结论对于伴有高Hcy水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心血宁胶囊治疗可能改善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心血宁胶囊 同型半胱氨酸 功能预后
下载PDF
复发性多软骨炎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三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雷 彭斌 +5 位作者 关鸿志 李晓光 刘彩燕 许玉园 朱以诚 崔丽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2-394,共3页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R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耳、鼻、喉、气管、支气管和周围关节等多个器官的软骨结构,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炎性病变。R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为少见,可以表现为急性或亚急...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R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耳、鼻、喉、气管、支气管和周围关节等多个器官的软骨结构,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炎性病变。R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为少见,可以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过程,而且神经系统损害会出现在RP的任何阶段。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回顾性总结了RP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共3例,将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复发性多软骨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进行性加重 软骨结构 炎性病变 发病过程 诊疗过程
原文传递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玉园 徐蔚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4-306,共3页
在非白人人种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可能是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高分辨核磁成像的进展,使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管壁和斑块成分成为可能,并且高分辨核磁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作为3D TOF MRA的补充,高分辨核磁... 在非白人人种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可能是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高分辨核磁成像的进展,使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管壁和斑块成分成为可能,并且高分辨核磁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作为3D TOF MRA的补充,高分辨核磁能够弥补MRA的不足,从而能够发现MRA上无法发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颅内斑块的增强显像有可能用于识别斑块的易损性。在未来,对于高分辨核磁的影像表现和缺血事件发生的相关尚需要更多研究,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核磁 斑块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