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标志物预测脓毒症引发急性肾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琼燕 许环清 +1 位作者 叶文 吴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生物标志物预测脓毒症引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可行性。方法:68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三组,临床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n=213)、感染但无脓毒症的患者(n=120)以及入组时未感染的患者(n=350)。AKI状态在入组后的前3 d内确定,病... 目的:探讨使用生物标志物预测脓毒症引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可行性。方法:68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三组,临床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n=213)、感染但无脓毒症的患者(n=120)以及入组时未感染的患者(n=350)。AKI状态在入组后的前3 d内确定,病死率评估自入组后长达9个月。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比较了每个感染组有或没有AKI的患者之间的30 d病死率。比较3个感染组之间或组对之间的一般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Cox回归法,对所有患者在9个月内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综合所有组,脓毒症和2~3期AKI患者的30 d病死率为27.7%,在感染且没有脓毒症临床诊断的患者中,2~3期AKI患者的30 d病死率为34.2%,而没有2~3期AKI的患者为11.7%。然而,这种差异在无脓毒症感染组中最大,感染或不伴有脓毒症的患者2~3期AKI(26.8%∶27.5%)和30 d病死率(19.2%∶18.3%)的发生率相似。与生物标志物阴性的AKI相比,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1(ng/ml)^(2)/1000的1期患者和(TIMP-2)×(IGFBP7)>2(ng/ml)^(2)/1000的2~3期患者在各自阶段的生存率都比较低。结论:使用尿液(TIMP-2)×(IGFBP7)检测可以识别感染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脓毒症引发的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下载PDF
克拉霉素对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谢琼燕 许环清 +1 位作者 叶文 吴泽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对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19年11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25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对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19年11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25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1 g/d,连续4 d;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28 d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28 d内脓毒症发作人数、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住院时间及90 d病死率等。结果研究截止第28天,观察组脓毒症发作率(17.74%)低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3~0.93,P=0.0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R=0.51,95%CI:0.29~0.87,P=0.01)和SOFA(HR=0.54,95%CI:0.31~0.94,P=0.03)对患者的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克拉霉素治疗对脓毒症合并M ODS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影响,但克拉霉素能改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脓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霉素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生存分析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脑、颈动脉超声的综合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符策锐 许环清 蒋顺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围手术期的脑、颈动脉超声的综合评估。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病人,并于围手术期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颈动脉超声检查法,详细记录术前、术中与术...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围手术期的脑、颈动脉超声的综合评估。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病人,并于围手术期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颈动脉超声检查法,详细记录术前、术中与术后检查结果,术前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率的准确性,比较DSA与TCD对侧支循环开放检出率、围手术期颈动脉超声与TCD检查指标。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50%~69%狭窄率灵敏度66.67%(6/9),特异度100.00%(51/51),准确性95.00%(57/60),Kappa值=0.77;TCD对前交通动脉开放检出率为91.07%,后交通动脉开放检出率为85.96%,颈内-颈外动脉开放检出率为87.50%;术前颈动脉超声显示狭窄部位管径明显变窄,并且血流速度较正常者升高,手术解除狭窄后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术侧血管狭窄有效解除,同时上下切缘内膜获得良好固定效果,管腔之中无内膜漂浮等异常,血流通畅;颈动脉开放时与术后1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颈内动脉狭窄段PSV/颈总动脉PSV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狭窄部位内径明显大于术前(P<0.01);TCD检查显示,病人颈动脉开放时与术后1周患侧PSV、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脉动指数均明显高于麻醉后5~10 min(P<0.01),且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基础水平200%以上,为避免过度灌注,对狭窄近端颈总动脉进行重新夹闭,减小血压值10~30 min,最后流速恢复。结论:TCD+颈动脉超声可在CEA术前检查、术中监测与术后疗效评估中提供准确有效客观依据,对病人手术顺利进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