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肺部CT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许白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59-2060,共2页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发病率不高,但影像学特征多样,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在病程初期极易判断为其他间质性肺部。机化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7)/10 000,其中超过...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发病率不高,但影像学特征多样,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在病程初期极易判断为其他间质性肺部。机化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7)/10 000,其中超过半数为COP。COP一旦确诊,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痊愈或病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影像学 病理学特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下载PDF
左房黏液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许白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49-149,151,共2页
关键词 左房黏液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被引量:3
3
作者 许白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6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情况。方法选取3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选择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情况。方法选取3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选择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全部3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276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00%(276/300)。不同性别、年龄段、治疗分类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59、0.0619、1.7415,P=0.3359、0.8036、0.1869)。全部3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共发生455例次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最高的不良反应为肝脏毒性反应,其次为关节痛或肌肉痛;在不良反应发生后,276例次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维持原治疗;133例次的不良反应需要停用或者更换药物;29例次的不良反应需要调整剂量;17例次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停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中位数为64 d;不良反应最早发生在治疗当天,最晚则发生在治疗第309天。结论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时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大部分经过对症处理后能继续原方案治疗;临床中应加强监测工作,并及时处理,不应轻易停药或者停止治疗,以确保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耐药结核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白兰 曾亚英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并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不同疗效,探寻更好的办法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 目的探究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并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不同疗效,探寻更好的办法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基础上再添加小剂量美托洛尔片。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两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疗效,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该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该实验得出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下再添加小剂量美托洛尔片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接受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白兰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分析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接受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80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心电图... 目的 分析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接受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80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心电图进行监测记录,计算QT值;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QT值。结果 80例患者治疗前的QT值平均为(404.87±19.25)ms,不同年龄、性别、耐药类型、BMI的Q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8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QT值延长≥60 ms,7例患者同时发生QT值≥500 ms。患者第36、48周末的QT值分别为(419.08±31.36)、(419.58±27.72)ms,与治疗前QT值(404.87±19.2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第60、72周末的Q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全部患者均没有发生显著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在选择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时容易导致QT延长,随之增大,大约在完成疗程后6个月QT值会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 贝达喹啉 心电图 QT间期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播散性结核1例
6
作者 许白兰 刘江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0期179-181,共3页
患者,男,43岁,公司职员。主因"消瘦、低热3个月,气喘1周"于2016年12月7日首次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消瘦,3个月内体质量下降约8 kg,伴低热,体温36℃~38℃,无多饮、多尿、消瘦、乏力,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患者,男,43岁,公司职员。主因"消瘦、低热3个月,气喘1周"于2016年12月7日首次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消瘦,3个月内体质量下降约8 kg,伴低热,体温36℃~38℃,无多饮、多尿、消瘦、乏力,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腹胀、腹痛、腹泻,无手足麻木,易饥、易怒等症状出现。入院1周前渐出现气喘,登3层楼梯或平地步行50 m左右即感气喘,稍感胸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播散
下载PDF
科素亚和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强 赖金狮 +2 位作者 叶伟祥 许白兰 施振宗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AT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所致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科素亚 (5 0mg/d )和卡托普利 (75mg/d )口服给药 ,疗程分为 4周和 6个...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AT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所致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科素亚 (5 0mg/d )和卡托普利 (75mg/d )口服给药 ,疗程分为 4周和 6个月 2组 ,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酐 (Cr)、每分钟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尿素氮 (BUN)和2 4小时尿总蛋白、白蛋白、α1微球蛋白 (α1MG)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排泄率。结果 入选患者治疗前血Cr、BUN无明显升高 ,患者 2 4小时尿总蛋白、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 β2 微球蛋白的排泄均有增加。4周治疗后 ,科素亚和卡托普利均能显著减少总尿蛋白、白蛋白、α1MG、β2 MG的排泄 ,Cr、CCr、BUN水平同治疗前相当。6个月治疗后 ,卡托普利组CCr较治疗前降低、尿白蛋白排泄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 ,科素亚组仍能维持治疗前CCr水平且尿白蛋白排泄低于治疗前。科素亚还能显著增加尿钠的排泄。结论 EH肾损害 ,微蛋白尿的出现先于血Cr和BUN的升高 ,肾功能损害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受累 ,科素亚和卡托普利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均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原发性高血压 肾小球硬化 蛋白尿 治疗
下载PDF
以下肢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强 叶伟祥 +3 位作者 许白兰 周艺军 赖金狮 施振宗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
下载PDF
肺癌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罗水妹 黄颂平 +1 位作者 许白兰 沈冰寒 《广州医药》 2021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肺栓塞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20年3月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期刊、Medline 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所有相关文献,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项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肺栓塞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20年3月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期刊、Medline 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所有相关文献,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项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共117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单纯肺癌患者(HR=2.82,95%CI[2.06,3.87],P<0.0001)。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腺癌发生肺栓塞的风险高于非腺癌(比值比(OR)=3.07,P<0.0001),III-IV期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I-II期患者(OR=2.97,P<0.0001),D-二聚体水平高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是正常患者的4.32倍(P<0.0001),白细胞(WBC)>11×109/L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是WBC≤11×10^(9)/L患者的6.62倍(P<0.0001)。化疗史和中心静脉置管显著增加肺栓塞风险,OR值分别为3.02(P<0.0001)和2.30(P<0.0001)。然而,吸烟史、饮酒史、性别、糖尿病、COPD、高血压病等临床因素与肺栓塞发生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肺栓塞的发生明显影响肺癌患者的预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病理类型、分期、化疗史、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史、D-二聚体升高、白细胞>11×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栓塞 中位生存期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泉州市第一医院肺外结核病例住院动态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一川 陈坤海 +2 位作者 蒋荣青 傅掌璠 许白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3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肺外结核病例住院动态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住院的肺外结核患者(除外无肺外病变的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共2 639例次。分析患者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不同部位肺外结核的分布、各部位肺外结核不同时间... 目的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肺外结核病例住院动态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住院的肺外结核患者(除外无肺外病变的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共2 639例次。分析患者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不同部位肺外结核的分布、各部位肺外结核不同时间发病例数、肺结核病史时间、诊断依据、转归情况等。结果肺外结核男女比例为1. 58∶1,男性高发。平均于肺结核发病7. 3个月后发生。发病年龄段以31~40岁及51~60岁最多,第三位是21~30岁,平均年龄46. 6岁。发病部位以神经系统结核最为多见,共740例(28. 04%),其次是喉、气管、支气管结核,399例(15. 12%)。通过细菌学检查确诊356例(13. 49%),通过病理确诊534例(20. 23%),细菌学和病理两方面均确诊23例(0. 87%),临床诊断1 726例(65. 40%)。多数病种发病人数随年龄递增。不良转归的病例共281例,占10. 65%。结论肺外结核发病率逐渐上升,在综合性医院日常诊治中应引起重视,须综合分析判断,避免误诊误治,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结核 流行病学 特点 分析
下载PDF
家庭支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白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5期2353-2354,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7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家庭支持得分情况将其分为高家庭支持组和低家庭支持组,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调查。结果:高家庭支持组的焦虑...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7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家庭支持得分情况将其分为高家庭支持组和低家庭支持组,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调查。结果:高家庭支持组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均明显低于低家庭支持组(P<0.05);高家庭支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家庭支持组(P<0.01)。结论:良好的家庭支持对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并发症 家庭支持 焦虑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腹部择期手术治疗过程中的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白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6期2510-2511,共2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腹部择期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8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9例。整体护理组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全方位、全过程、有针对性的护理;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腹部择期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8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9例。整体护理组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全方位、全过程、有针对性的护理;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焦虑值均有所增高,但整体护理组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术后3 d,两组患者的焦虑值有所下降,常规护理组的焦虑值明显高于整体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胃管拔除时间,整体护理组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整体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患者满意率整体护理组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缓解焦虑、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质量,同时也很有效地改善了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腹部择期手术 焦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