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要点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祖存 齐华英 +2 位作者 胡新春 米颖 李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4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AS)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肝胆外科及胃肠外科接受AS的54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老年患者分为VTE形成组(85例)和无VTE形成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AS)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肝胆外科及胃肠外科接受AS的54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老年患者分为VTE形成组(85例)和无VTE形成组(463例),分析可能导致老年患者AS后VET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老年患者AS后VTE的发生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卧床≥72 h、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心力衰竭、既往VTE、肺部感染、下肢活动受限或瘫痪、麻醉分级、使用抗凝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年龄、吸烟、手术时间、卧床时间≥72 h、恶性肿瘤、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老年患者AS后VTE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OR=1.019~6.626);预防性使用抗凝药及手术方式(腹腔镜)是其保护因素(P<0.05,OR分别为0.216及0.343)。结论对于接受AS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提前评估VTE形成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腹部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3D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许祖存 孙玫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6-1728,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发挥3D腹腔镜技术的优势,为今后胃间质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住院患者资料中统计出41例行3 D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的患者,其中3 D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18例,3D腹腔镜胃楔形切除...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发挥3D腹腔镜技术的优势,为今后胃间质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住院患者资料中统计出41例行3 D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的患者,其中3 D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18例,3D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5例,3D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3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结果41例均成功进行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6±14)min,其中3D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70~170 min,平均(75±12)min;3D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50~130 min,平均(67±16)min;3D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5~90 min,平均(56±13)min;3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0~100 min,平均(68±7)min。出血25~120 mL,平均(50±14)mL,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5±2)d,随访9~20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3D腹腔镜技术能够提供术者高清三维立体视觉,使术野清晰,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使得胃间质瘤手术真正迈向微创手术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3D技术 胃间质瘤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许祖存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3416-3417,共2页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护理...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护理,试验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恢复正常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及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腹部手术 胃瘫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对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祖存 李静 +5 位作者 胡新春 米颖 许俭 胡连莲 吴玲 齐华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7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对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118例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栓预防护理,研...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对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118例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栓预防护理,研究组实施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术后第3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流情况;分别于术后24 h内和术后第3天检测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值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研究组出现静脉血流淤滞发生率为94.9%(3/59),对照组为79.7%(12/59),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77,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为(5.26±1.42)mg/L,对照组为(6.36±1.58)mg/L;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91,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角(Angel)、血栓最大强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分别为(5.30±0.91)min、(69.64±21.93)deg、(65.40±13.76)mm和1.23±0.20,对照组分别为(4.41±0.75)min、(76.64±16.02)deg、(70.98±13.39)mm和2.09±0.36,研究组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Angel、MA、C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01~15.997,均P<0.05)。结论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可以改善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流情况和凝血功能,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多学科协作 静脉血栓症 预防
原文传递
水胶体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许祖存 胡新春 +2 位作者 王申 李静 齐华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822-3825,共4页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通外科的4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20例...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通外科的4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20例。对照组患者在行CVCs后以3M敷料实施导管固定,试验组患者在接受CVCs后以水胶体敷料开展导管固定。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s)、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s)、皮肤病原菌定植的效果。对比两组敷料的皮肤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1~9 CFUs/板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10~99 CFUs/板、≥100 CFUs/板、皮肤病原菌定植发生总数及Lg(B)低于对照组(P<0.05)。两种敷料使用后皮肤异常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中心静脉患者中,采用水胶体敷料有利于降低细菌定植以及细菌感染,且其皮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3M敷料 中心静脉导管 病原菌定植 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源性感染
原文传递
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3种固定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许祖存 齐华英 +2 位作者 王申 胡新春 郭桐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450-3453,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3种固定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胃肠外科术后进行PICC植入的3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管固定方法分为胶条固定法110例(A组)、缝线固定法105例(...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3种固定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胃肠外科术后进行PICC植入的3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管固定方法分为胶条固定法110例(A组)、缝线固定法105例(B组)、思乐扣固定法90例(C组)。比较各组导管移位/脱出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评分。统计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并进行PICC导管相关感染单因素及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组导管移位比率、移位距离、移位次数、导管脱出比率无统计学差异。A、B组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C组,C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移动、免疫机能、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穿刺技术为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在固定方式有效性方面,缝线固定法有明显优势;在固定方式安全性方面,胶条固定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在固定方式使用体验方面,思乐扣固定法更佳。结论防止导管移动、提高患者免疫机能、及时维护导管、提高穿刺技术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用胶条固定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导管相关感染 胃肠外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大承气汤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祖存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8期66-68,共3页
老年急性肠梗阻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及机械性/血运性肠梗阻,相比于年轻群体而言,老年人对于疼痛的感觉以及应激反应相对较为迟钝,其自觉症状的临床反应多不典型,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疾病进展并不相符。目... 老年急性肠梗阻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及机械性/血运性肠梗阻,相比于年轻群体而言,老年人对于疼痛的感觉以及应激反应相对较为迟钝,其自觉症状的临床反应多不典型,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疾病进展并不相符。目前,针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大承气汤可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中,能明显缓解老年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大承气汤治疗老年肠梗阻的作用机制,说明其可纠正肠神经反射抑制,改善体内胃肠微循环障碍,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与释放,改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有助于破坏体内病菌的生长环境,并排出体内毒素,对肠道感染有预防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大承气汤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老年急性肠梗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