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对分析模型在骨科手术器械质量追踪管理中的研究
1
作者 张烨 许秋竹 +2 位作者 林美君 陈元海 李萍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8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集对分析(SPA)模型优化质量追踪路径在骨科手术器械质量追踪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骨科手术器械实时追踪能力、人员职责落实、交接管理规范、维护保养执行、清洗消毒水平和问题处理效率方面制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计算管理... 目的:探讨集对分析(SPA)模型优化质量追踪路径在骨科手术器械质量追踪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骨科手术器械实时追踪能力、人员职责落实、交接管理规范、维护保养执行、清洗消毒水平和问题处理效率方面制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计算管理实际与管理目标的联系度,根据质量追踪评估结果,制定骨科手术器械管理图谱和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的管理路径。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55634件骨科手术器械包,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7465件)和观察组(28169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PA模型的质量追踪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骨科器械管理质量和医护人员对器械使用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28169件器械包中骨科手术器械丢失率、异常损坏率、器械派送延误率和器械包不规范装配率分别为0.08%(23/28169)、0.06%(18/28169)、0.10%(27/28169)和0.08%(22/2816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3,x^(2)=7.095,x^(2)=5.843,x^(2)=6.118;P<0.05);观察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和器械供应及时率分别为99.79%(28110/28169)、99.83%(28121/28169)和99.85%(28127/2816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4,x^(2)=4.384,x^(2)=4.298;P<0.05);观察组的骨科器械使用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11±6.25)分和(91.19±5.7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3,t=8.109;P<0.05)。结论:基于SPA模型的骨科手术器械质量追踪管理可有效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配包到位率和器械包合格率,提升骨科器械管理质量和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SPA) 骨科手术器械 器械管理图谱 结构-过程-结果模式 质量追踪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血肌酐升高的IgA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罗贞 史添立 许秋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疗法治疗血肌酐升高的IgA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2002年01月~2015年11月血肌酐升高的IgA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44例,其中激素+环磷酰胺+贝那普利组,连续1年;贝那普利组,连续1年,...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疗法治疗血肌酐升高的IgA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2002年01月~2015年11月血肌酐升高的IgA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44例,其中激素+环磷酰胺+贝那普利组,连续1年;贝那普利组,连续1年,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有效率,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病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重复实验方差显示,实验组24 h尿蛋白效果、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45%和86.3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Z=2.833,P<0.05);实验组发生感染及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恶心、厌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环磷酰胺+贝那普利较单用贝那普利对于IgA肾病的临床缓解率更高,尿蛋白及血肌酐下降程度更明显,而继发感染例数稍多,但无严重感染,肝功能损害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激素 血肌酐升高 IGA肾病 安全性
下载PDF
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方案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玺 刘明秀 +2 位作者 许秋竹 高艳芳 张加丽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3-36,共4页
目的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及头脑风暴法构建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管理方案,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价该管理方案。结果形成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 目的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及头脑风暴法构建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管理方案,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价该管理方案。结果形成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方案,包括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57项三级指标。专家群体权威程度为0.86。第2轮指标重要性赋值为4.50~5.00,变异系数为0~0.11。第2轮管理方案的肯德尔系数为0.100~0.400(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方案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为其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传染病突发事件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娟娟 董春秀 +5 位作者 孙岩 钟育祥 许秋竹 乐娜 童蕾 李珂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94-98,共5页
目的:研究常规治疗结合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AOPP患者(49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 目的:研究常规治疗结合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AOPP患者(49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托品(ATP)和胆碱酯酶(CHE)复能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之以HP联合HD技术治疗。统计两组的ATP服药量、清醒时间、阿托品化时间、CHE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中毒反跳、并发症、治愈率、死亡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动脉血氧分压(PaO_(2))以及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TP服药量、清醒时间、阿托品化时间、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IL-1、TNF-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r、BUN、TBil、ALT经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治疗辅助HP联合HD对AOPP患者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等关键指标,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胆碱酯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协同效应联合互联网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许秋竹 杨英姿 +4 位作者 王小莹 蔡秋兰 陈芳草 廖小灵 张正曼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评价协同效应联合互联网模式在全院区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采用协同效应联合互联网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互联网系统进行质量管理的试验组回... 目的评价协同效应联合互联网模式在全院区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采用协同效应联合互联网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互联网系统进行质量管理的试验组回收错误率和信息匹配错误率均低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对照组;试验组物品的回收申请合格率提升(21.8%)、互联网信息接收率、信息关联使用率和信息记录完整率的提升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协同效应联合互联网在CSSD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实现重点环节协同效应及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互联网 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原文传递
多源反馈法联合信息追溯系统在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许秋竹 何丹 +5 位作者 杨英姿 王小莹 廖小灵 陈芳草 蔡秋兰 张正曼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评价多源反馈法联合信息追溯系统在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实施本研究信息追溯系统之后,医疗器械送达准点率、使... 目的评价多源反馈法联合信息追溯系统在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实施本研究信息追溯系统之后,医疗器械送达准点率、使用后清洗消毒归还率、信息反馈率都高于实施前(P<0.05)。器械供应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使用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采用多源反馈联合信息追溯进行管理,能够提高外来器械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反馈 信息追溯 外来医疗器械 管理质量
原文传递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并发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毒基因分型
7
作者 陈娟娟 许秋竹 +2 位作者 何丽莉 孙岩 董春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941-1944,共4页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两家医院行长期HD治疗后并发HCV感染的80例患者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行长期HD治疗后未并发HCV感染的80...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两家医院行长期HD治疗后并发HCV感染的80例患者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行长期HD治疗后未并发HCV感染的80例患者为未感染组。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HCV基因型,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长期HD患者并发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长期HD并发HCV感染患者以单基因型(92.50%)为主,其中以1b基因型(48.75%)、2a基因型(42.50%)为主;长期HD并发HCV感染与患者的糖尿病史、肾移植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有关(P<0.05);感染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透析时间>3年、多次输血均为影响长期HD患者并发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需行长期HD治疗的患者,存在糖尿病史、输血史、透析时间>3年的患者是发生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基因型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秀 黄玺 +2 位作者 张加丽 许秋竹 王明丽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调查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管理现状,为规范特殊感染器械的流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4月116个CSSD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管理现状。结果113个(97.41%)CSSD遵循标准职业... 目的调查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管理现状,为规范特殊感染器械的流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4月116个CSSD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管理现状。结果113个(97.41%)CSSD遵循标准职业防护,62个(53.45%)CSSD人员手卫生依从性100%;110个(94.83%)、9个(7.76%)CSSD分别有流程培训、流程演练;41个(35.35%)CSSD在使用科室消毒预处理污染器械,114个(98.28%)CSSD正确选择消毒剂;112个(96.55%)CSSD有污染器械处置流程,83个(71.55%)、88个(75.86%)、100个(86.21%)、66个(56.90%)CSSD分别设置了清洗专岗、清洗专区、专用清洗工具、专用清洗设备;94个(81.03%)、104个(89.66%)、65个(56.03%)CSSD分别对清洗设备、工作台面、回风口过滤网实施终末消毒,91个(78.45%)CSSD每次处理污染器械后采用空气消毒。结论CSSD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标准防护和手卫生未全员覆盖,人员培训方式有待完善,特殊感染器械的流程控制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呼吸道传染病 突发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娟娟 董春秀 +4 位作者 许秋竹 乐娜 蔡麟 范如意 李迎春 《华南预防医学》 2021年第9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次在海口市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检测及资料收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次在海口市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检测及资料收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血液透析患者694例纳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9.5%,其中HBsAg、HBeAg、抗HBe及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5%、3.0%、6.6%、12.5%。以上1项阳性者104例、2项阳性者5例、3项阳性者26例,分别占77.0%、3.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438)、透析年长>3年(OR=2.956)、血管通路方式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OR=1.917)、透析频次≥3次/周(OR=1.682)、有既往肝病史(OR=4.495)是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OR=0.265)是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年龄及透析年长增加、透析频次高和有肝病史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是保护因素,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接种疫苗等干预措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乙型肝炎 病毒 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