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金针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许艺燕 刘继洪 +4 位作者 丁慧 唐虹 宋少英 钟伟泉 潘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金针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金针组、耳穴贴压组和补中益气丸组,每组40例,另有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的健康对照组40例。耳穴金针组予一侧耳穴金针针刺,另... 目的:观察耳穴金针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金针组、耳穴贴压组和补中益气丸组,每组40例,另有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的健康对照组40例。耳穴金针组予一侧耳穴金针针刺,另一侧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贴压组予单侧耳穴王不留行籽贴压,两组均穴取肾、心、肺、皮质下等,双耳交替,每周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补中益气丸组予口服补中益气丸6 g,每天2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的变化,并评价3组疗效。结果:耳穴金针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优于耳穴贴压组的80.0%(32/40)和补中益气丸组的82.5%(33/40,均P<0.05);3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均P<0.001),且耳穴金针组优于耳穴贴压组与补中益气丸组(均P<0.01);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均P<0.001),3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所提高(均P<0.01),且耳穴金针组优于耳穴贴压组、补中益气丸组(均P<0.05)。结论:耳穴金针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气虚质 耳穴金针疗法 整体症状积分 免疫球蛋白IgA IgG IgM
原文传递
耳穴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座“桥梁” 被引量:60
2
作者 刘继洪 许艺燕 +1 位作者 徐光镇 陈珏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0-752,共3页
耳穴疗法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法国P. Nogier发表的"胚胎倒影"耳穴分布图,主要根据西医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三个相位学说";20世纪70年代,美洲耳穴学术流派采用耳穴分区系统,创立了战场耳针等特... 耳穴疗法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法国P. Nogier发表的"胚胎倒影"耳穴分布图,主要根据西医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三个相位学说";20世纪70年代,美洲耳穴学术流派采用耳穴分区系统,创立了战场耳针等特色疗法;国内外的耳穴应用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科众多疾病,也包括心身医学、养生保健领域等;耳穴基础研究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全息学说、近脑学说、神经学说、超微结构变化学说等;2013年5月,《耳穴名称与定位》成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行业国际标准。依据中西方较有代表性的经络学说、全息理论、神经学说、德尔他反射学说等,"耳穴医疗"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耳穴医疗"将在未来中西方医学研究中不断丰富,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座"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医疗 中西医结合 桥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